摘要:直到江戶時代,棄佛揚儒的德川幕府大力提高儒學地位,儒家思想纔開始逐漸成爲佔日本統治地位的官方學說,成爲了其封建思想的正統組成部分,並逐漸本地化,這其中的感覺有些類似於越南,來源於中國但又有自身特點,並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今天我們探討的就是這一部分。德川幕府時期,從天皇到將軍再到各地大名,都提倡儒學教育,連皇室都對儒家經典必讀,天皇還命人在宮中講授《周易》,《中庸》等書,德川家康更是重用儒學大家,如日本儒學大師藤原惺窩的學生林羅山,被德川家康聘爲政治顧問,參與幕府機要。

《日本教育史》中說:“德川時代,多數教育家以聖人君子爲理想,以道德爲教育目的,其結果成了儒教的天下”。
導讀
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不僅根植於中原王朝的統治,還對整個東亞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併成爲大部分國家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但自公元三世紀儒學傳到日本以後,日本並未向中國那樣,將其作爲治國思想的根本和人人守護的信念。
直到江戶時代,棄佛揚儒的德川幕府大力提高儒學地位,儒家思想纔開始逐漸成爲佔日本統治地位的官方學說,成爲了其封建思想的正統組成部分,並逐漸本地化,這其中的感覺有些類似於越南,來源於中國但又有自身特點,並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今天我們探討的就是這一部分。
日本儒學繁榮
由於“兵農分離”的推行,封建階層的分級逐漸開始,德川幕府爲了加強中央集權,也開始強化強化嚴格的等級身份制度,嚴格的等級身份制度,但是,由於此前佛教一直處於統治地位,是政府的御用宗教,受此羈絆與束縛,儒學還未能獨立發展,直到德川家康統治的江戶時代,儒學才受到江戶幕府的重視,而被大力提倡。這是由於儒家學說倡導國家統一,主張君臣父子、等人倫關係不可逾越。這是符合統治者的實際需求的。
朱熹認爲:“天之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而“人慾者,此心之疾病,循之則其心私而邪”。“尊卑大小,截然不可犯”。“上下相攘相奪,便是不義不和”。
主張各守本分,反對犯上作亂。因此適合日本統治階級的需要,受到江戶幕府的大力推崇。德川家康本人,十分崇尚儒學,
日本儒學的特點
中國儒學傳入日本以後,結合了日本的本土文化進行了發展,主要表現爲儒學與日本的神道教、武士道的結合方面。在日本有自己的神道教,自中國儒學傳入後,它又吸收了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和佛教的某些教義,形成了具有天神、地氏和人類較爲齊備的學說。江戶時代,吉川惟足和山閣齋分別創立了吉川神道和垂加神道,都把崇拜皇祖神天照大神的神道教義與朱熹的哲學倫理思想和儒學中的封建倫理思想相結合,強調尊皇忠君思想,體現出儒學與神道思想的融合。
日本武士道講究節義、廉恥、勇武、忠孝。而封建統治者又將其和傳統的儒學文化相結合,最終形成了頗具日本特色的武士道。武士的產生伴隨着武士道的發展,但把它具體進行倫理化和具體化還是在德川幕府時期。
如山鹿素行的《武教小學》、《武教本論》,就是用儒家思想來解釋武士道。他認爲:君臣上下之間的差別,是天地自然的法則,上下之分,皆是自然之理。與日本神道思想和武士道相結合的儒家文更適合日本的國情和政治需要。
德川幕府時期,從天皇到將軍再到各地大名,都提倡儒學教育,連皇室都對儒家經典必讀,天皇還命人在宮中講授《周易》,《中庸》等書,德川家康更是重用儒學大家,如日本儒學大師藤原惺窩的學生林羅山,被德川家康聘爲政治顧問,參與幕府機要。各藩的大名也都紛紛效法,尊儒讀經。除此之外,日本各地從官學到私學,從中央到地方,全部推行儒學爲主要教育內容,受此影響,日本平民百姓的生活行爲準則跟儒學也越來越息息相關。
江戶時代儒學對社會的影響
江戶時代,是中華儒家文化對日本滲透的更爲全面的時代,在研究儒學的浪潮之下,日本的教育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同時中國封建體制下的法律制度,也被日本吸收沿用,如充滿儒家倫理道德觀念的唐律“十惡之罪”,被日本法律所沿用,但是減少兩種,稱爲“八虛”。
日本從公元7世紀至1873年頒行的《改定律例》,其間1200餘年,唐朝至清朝的法律均爲日本所用,因此,日本的封建法律受儒家思想所影響很深。同時,隨着儒學的到來,尊孔和祭孔的相關活動也開始展開,日本的大學及國學每年春秋兩次舉行祭奠。
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朝廷通過向日本國民推行儒學中的三綱五常和忠、孝、禮的觀念,對民衆實行教化。又經過長期的影響與滲透,以儒家學說中的倫理道德觀念爲基礎,結合日本的國情與民情,逐漸形成了日本國民的基本道德觀念。直至今日,日本國民仍承襲着儒學中的傳統道德觀念,表現爲強烈的效忠、盡職、自我約束,爲公犧牲等信條。可以說儒學是日本現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思想來源。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