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燕姐跟我提到,她打算讓女兒悅悅放棄學習美術。而在之前燕姐還託我給她介紹一位央美的老師給悅悅上課,說悅悅對畫畫很感興趣,希望她能夠跟較好的老師學習。可這纔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始打退堂鼓了。

我好奇的問了後才知道,原來悅悅在學習的時候很乖,也很努力的畫,可是成績卻一直沒有長進。老師在跟燕姐交談的時候也隱隱透漏着悅悅有可能不適合學習畫畫事實。燕姐很沮喪,說:悅悅雖然很喜歡畫畫,可是她沒有天賦,學了也不能出什麼成績。

我們環顧四周,大多數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平庸,卻很少有人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不想自己的孩子泯然衆人。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學習的態度都跟燕姐一樣,希望孩子有''天賦'',能夠實現''天賦''的發展,但在面對孩子停滯不前,遇到學習 ''瓶頸''時卻顯得尤爲着急。

在孩子遇到學習的停滯不前,我們更多的時候都是從孩子身上去找原因,試圖改變孩子的境況以改變停滯不前的狀態,可是這時候往往忽略了家長的問題。爲人父母急於求成本身就是錯誤的態度。

學習的''高原現象''

我妹妹小雨在小學的時候遇到過學習的''瓶頸'',那時候她很努力的學習,可是數學成績卻依舊停滯不前,眼見着其他同學不斷的進步,而自己卻沒能跟上節奏,她哭着找了我。跟我說出了他的情況。說自己總是很努力的去突破,做練習,問老師,可是總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總覺得是自己哪裏做錯了,讓自己灰心喪氣,甚至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智商出現問題了。我聽完了之後,笑了笑跟她說,沒關係,你現在的發展是正常的,跟你的智商沒有關係,你繼續努力學習下去,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變化。

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在不少技能類的學習都能遇到,這種現象與學習者的智力水平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在心理學上,它被稱爲''高原現象'',即''技能練習達到一定水平後,練習成績出現暫時停頓的現象''

用哲學的角度來講就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開始往質變方向發展。遇到這一問題的同學不僅不該煩惱,反而應該高興。這意味着你通過之前的不斷努力與學習開始進入另一階段的發展,你有了蛻變的徵兆了。要知道''瓶頸期''只是暫時的,並不會永久停留在這個階段。其實在這個階段,只要堅持努力,根據自己的實力不斷學習,很快就能夠出現相應的成績,並且穩步上升,邁向更高的發展。

失敗對於孩子來說有什麼意義?

''失敗''讓孩子懂得總結經驗

孩子遭受到學習的''失敗'',從成長的路上看來,是好事。孩子在經歷挫折的時候,家長在旁加以引導,讓孩子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以便應對下次到來的''失敗''。在面對''失敗''時,能夠做到及時調整心態,保持樂觀、淡然的心態去面對自身的遭遇,從而爲實現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失敗''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當今社會壓力巨大,適當的挫折能夠使人更易成熟,不會因爲某次的''失敗''而一蹶不振,相反能夠通過失敗吸收經驗,更陽光的態度去接受經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失敗''可以讓我們看清現實,通過克服困難,變得更加堅強,在''失敗''的逆境中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斷提升。

''失敗''助力良好人格的形成

日本營銷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過:''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鬥過來的。''適當的''失敗''經歷,能夠磨鍊孩子的毅力,讓孩子擁有更加堅定的信心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種毅力恰恰就是情商的核心素質,它不僅是戰勝''失敗''的法寶,更是良好人格形成的良藥,對人格的完善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面對孩子學習中遇到''失敗''的現象,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找出相應的方法進行引導。孩子在成長中的學習經歷,更像是成年人在出社會後的''創業''經歷,在經過一道道困難的關卡,不斷地克服困難最終走向''成功''。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失敗'',也應該用''創業''心態去應對,化''失敗''爲成功。

創業心態如何做才能化''失敗''爲成功?

孩子是''創業''路上的合夥人

創業者報道指出:''成功是偶然的,失敗纔是常態''。這句話告訴我們,創業者在應對''失敗''的問題上更有經驗,他們常在失敗的路上走。就算是現在看起來很成功的阿里集團也是同樣,從不斷的失敗中總結經驗而慢慢取得成功。教育孩子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看來也像是在創業,只不過創業失敗就以結束告終,而孩子的教育如果失敗那將伴隨孩子的一生,所更得謹小慎微的對待。

孩子就是我們創業的團隊成員,要經過不斷地磨合,讓他不斷的適應這個社會的節奏,跟進團隊的發展步伐,不斷發展。在''失敗''中不斷地磨鍊學習技能,總結經驗,強化知識系統,到最後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合夥人。

直面失敗,成就成功

在創業公司中,如果遇見失敗就逃避,不敢正視自己的失敗,那麼這個公司多半也是走不遠。著名語言學家夏承壽曾說過:''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逆境。逆境不是愉快的,但逆境並不能因爲我們不喜歡就不到來。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逆境,抓緊時間學習。等逆境過後,見到自己的進步和收穫,意義不同尋常。''孩子所遇到的''失敗''正是逆境,在應對逆境的時候,要做到迎難而上,抓緊學習,等度過逆境後就是如沐春風的熙和。

悅悅在練琴遇到''瓶頸''期,家長需要有同樣的耐心,跟孩子一起走出困境,而不是一下子就退縮,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一遇到逆境就退縮,等於公司一有問題就抱怨,沒有去找原因,而這樣的後果只有''失敗告終''。因此在孩子面對逆境時,家長應該跟孩子一起努力,在逆境中不斷突破自己尋找出路,直到走出困境迎接成功。

承認失敗,磨礪心志

''失敗''一直伴隨着孩子的成長而不斷地到來,小到學自行車的摔跤,大到高考的失利,就業的失利等。一路伴隨着,如果不能夠正確的對待,後果不堪設想。幾日前報道某高中生因學習壓力巨大,不敢面對家長,選擇跳樓自殺。這樣的新聞現在時有發生。孩子們已經不能夠承受學業上''失敗''的壓力,就像創業公司不能承受疫情所帶來的摧殘一樣,紛紛宣告破產。但是創業者同樣告訴我們,我們首先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在面對着這種情況,我們不能怨天尤人,首先要承認這次的失敗,然後總結經驗。在自己不能承受的時候,適時調整戰略,及時止損,等待時機重新出發。

孩子的學習亦是如此,一次的考試失利並不代表人生的幻滅,後面還有更加重要的事在等待着我們去做目前該作的是好好的總結這次失利的原因,是自身的原因還是外部原因影響,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最好及時止損,以便當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能夠從容應對。

寄語:

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遇到''失敗''是很正常的,作爲家長要做的就是陪伴與引導,在面對孩子受挫的時候,父母的一句問候,或者一句鼓勵的作用遠遠大於批評。希望孩子能夠快速的成長是每位家長心中最期待的事,但是我們也得尊重孩子,成長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如果遇到挫折便一味地批評,那最終得到的只能是反效果。所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將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用心跟他溝通,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跟他們共同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