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鈞出身沙陀族,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侄兒,隱帝劉承祐的堂兄,父親則是北漢開國皇帝劉崇。原來,隨着北漢國力的恢復,劉鈞對遼國開始變得怠慢起來,在更改年號(天會)、處死權臣段常和先前庇護北宋叛將李筠等事務上,都沒有向遼國做出申請、解釋,由此引起遼穆宗的不滿。

文/格瓦拉同志

後晉高祖石敬瑭向遼國自稱“兒皇帝”,可謂極度無恥,直到今天仍爲世人所不齒。無獨有偶,同樣在五代十國時期,還有一位載於史冊的“兒皇帝”,跟石敬瑭相比,其無恥程度也不遑多讓。此人,便是向比自己小5歲的遼穆宗稱臣稱兒的北漢睿宗劉鈞。

劉鈞出身沙陀族,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侄兒,隱帝劉承祐的堂兄,父親則是北漢開國皇帝劉崇。跟伯父和父親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不同,劉鈞自幼對騎馬射箭不感興趣,反而對文藝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不僅熟讀儒家典籍,而且還寫就一筆好書法(“頗好學,工書。”見《新五代史·卷七十》)。

劉知遠畫像

後漢隱帝在位時,因忌憚樞密使郭威,便派遣刺客前往鄴都,準備暗中將其殺害。郭威爲求自保,便在得知皇帝的陰謀後造反,漢隱帝連戰連敗,最終在逃亡途中被侍從所殺,時在乾祐三年(950年)底。郭威造反的消息傳至太原後,劉崇準備舉兵勤王,結果尚未正式發兵,便得到漢隱帝遇弒的消息。

此時,郭威爲了穩住劉崇,便遣使來到太原,向後者保障將扶立他的長子劉贇爲帝。劉崇信以爲真,心中大喜之餘,果然便停止出兵計劃。但讓劉崇沒想到的是,郭威食言自肥,在完全控制住朝廷後不久,便悍然稱帝建國,時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郭威稱帝后,派部將郭崇威在中途截殺劉贇,令劉崇悲憤至極。

郭威畫像

懷抱着國恥家仇,劉崇遂在後周建立的同時,也在太原僭號稱帝。劉崇稱帝后,仍以漢爲國號,並繼續沿用乾祐年號,史稱北漢。劉崇稱帝后,因長子劉贇遇害,所以着力培養次子劉鈞,任命他爲太原尹。劉鈞雖然名義上是京師的長官,但實際上卻享受着儲君的待遇,只是沒有“太子”的名號而已。

北漢建立後,將消滅後周作爲國策,爲此,劉崇在位4年間甘心向遼國稱臣稱侄,並在它的援助下年年派軍南侵。然而北漢的攻勢均以慘敗告終,尤其是高平之戰(954年)讓其遭受重創,險些有亡國之憂。經此一戰,劉崇備受打擊,不久便鬱鬱而終,時在乾祐七年(954年)十一月。劉崇病死後,劉鈞即位稱帝。

劉崇畫像

劉鈞登基後,沿襲其父所奉行的事大主義,繼續向遼國稱臣。爲了展示自己的誠意,劉鈞還向石敬瑭“虛心學習”,甘當“兒皇帝”。據史書記載,劉鈞每次向遼國皇帝上表時都自稱“男”(即兒子),而遼穆宗下詔時則直接稱呼劉鈞爲“兒皇帝”。劉鈞爲了求得遼國的庇護,竟然向比他小5歲的遼穆宗叫爹,實在是無恥至極。

劉鈞即位後,依然懷有收復中原、興復漢室的夢想。爲此,利用後周大將趙匡胤篡位建宋、昭義節度使李筠舉兵造反的良機,劉鈞與李筠聯合進攻中原,時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聞訊後,親自率軍北伐,僅用了2個月多月時間便攻陷澤州,迫使李筠舉家自焚,而漢軍也遭遇慘敗,導致宰相衛融等人被俘殺。

劉鈞

這次軍事冒險失敗後,劉鈞徹底放棄南侵計劃,而北宋因爲忙於平定南方諸國,也暫時放棄對北漢的征討。此後,劉鈞開始採取休兵養民的政策,並任命賢臣郭無爲爲宰相,五臺山名僧繼顒爲鴻臚卿,利用他們善於管理經濟的才能,大力發展採礦、冶銀、養馬等事業,使得北漢度過嚴重的財政危機,得以繼續生存下去。

不過,北漢雖然逐漸恢復元氣,並且避免了來自北宋的軍事壓力,但很快招致宗主國遼國的責難。原來,隨着北漢國力的恢復,劉鈞對遼國開始變得怠慢起來,在更改年號(天會)、處死權臣段常和先前庇護北宋叛將李筠等事務上,都沒有向遼國做出申請、解釋,由此引起遼穆宗的不滿。

爲了防止北漢擺脫自己的控制,遼穆宗在此後數年時間裏,一直以父皇帝的名義,用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敲打、訓斥劉鈞,令後者羞慚、憤懣至極。劉鈞雖然不甘遭受欺凌,但鑑於北漢國小民貧,外有宋朝的軍事壓力,卻又不得不忍氣吞聲、唯唯諾諾,以求得遼國的庇護。

遼穆宗

爲了重新獲得遼穆宗的諒解,劉鈞多次遣使到遼國表忠心,但遼穆宗每每都會採取無視的態度,並多次扣留使者(“契丹不報,自是使契丹者被留不遣。”見《宋史·卷四百八十二》),令劉鈞惶恐至極。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劉鈞因爲難以承受心理壓力,最終憂憤成疾,在天會十二年(968年)病死,終年42歲。

史料來源:《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