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能耐了你,還學會發脾氣了!”

這樣的話語,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吐槽”孩子發脾氣的日常:

“你說什麼,孩子都不以爲然,還常對你發脾氣。

去,把垃圾倒掉!——憑什麼讓我去,你怎麼不去!

天冷,多穿點!——我不冷,冷不冷我自己知道,不用你管!

去睡覺!——不困,晚點怎麼了!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

孩子越大,越不服管教,動不動就頂嘴、發脾氣,你越說他,他還越來氣。

愛發脾氣的孩子,究竟怎麼回事?

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

孩子的脾氣,是家長帶出來的

之前,一段媽媽教育孩子的視頻,曾在微博上引發大量關注。

視頻裏,媽媽先是語氣平靜地教育孩子,要她接受“打手板”的懲罰↓↓↓

小女孩把自己關進房間,面對推開門進來責備自己的父母,她坐在牀上,強忍着憤怒說:

“我想靜一靜,又怎樣?”

媽媽:“你今天的事情是錯了還是對的?”

孩子:“錯了,那又怎樣?”

媽媽:“你到現在都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我已經承認我的錯誤了,你們爲什麼還要這樣?你們爲什麼要那麼兇對我?”

媽媽:“你態度不端正。”

孩子:“我態度不端正,那你態度也不端正啊!”

媽媽:“你靜完了,寫個書面檢討。”

孩子:“我不寫,口頭上我已經直接說了對、不、起三個字。”

孩子:“我只是想自己靜一靜,請你出去!不要打擾我自己靜一靜的時間!”

女孩反覆強調自己現在想要“靜一靜”,但媽媽依舊不依不饒地問:

“承不承認錯誤?”還要求她寫書面檢討。

看着視頻裏孩子憤怒、無助的眼神,着實讓不少人扎心了。

作爲家長,我們總想好好管教孩子,希望他們能聽話懂事,凡事順從自己。

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小個體,他們並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期望過活。

於是,面對自己失去控制的孩子,父母會着急、催促、甚至對孩子發脾氣。

要知道,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孩子亦然。

李玫瑾教授曾說:

“孩子的脾氣都是父母養出來的,觀念都是父母嘮叨出來的。”

孩子有脾氣,是正常的情緒狀態;

如果此時,面對孩子的脾氣,父母不顧孩子的感受,只想着儘快壓下去,甚至不息“以暴制暴”...

那麼,最終帶來的,只能是孩子更猛烈的對抗!

孩子生氣的時候,最不希望被“勸阻”,更不喜歡強制認錯,最需要的是被“理解”。

所以,請理解孩子的情緒,爲孩子留出“靜一靜”的空間。

千萬別用脾氣對脾氣,養出孩子的壞脾氣。

2

孩子有情緒,請聽他表達

沒有一個孩子的脾氣,是無緣無故的。

不同年齡階段的“脾氣”,都是孩子心理需求的表達:

2歲的孩子,會因爲做不到心中所想而發脾氣;

3歲的孩子,會因秩序破壞帶來的不安全感,而發脾氣;

4歲的孩子,會因爲獨立感和權力感不能滿足而發脾氣;

5歲的孩子,會因爲遭遇挫折或同伴比較而發脾氣...

孩子任何的脾氣,從本質上講,都是其情緒的宣泄。

並且,帕蒂·惠芙勒曾說:

“孩子喜歡在家裏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爲在家裏他能被傾聽和理解。”

讓孩子發脾氣,並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與理解,孩子就會尋求不合理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而這個方式,通常會惹惱父母。

聰明的家長,是在孩子發脾氣時,忍住自己的脾氣,善於發現孩子脾氣的根源,進而引導與啓發孩子↓↓↓

有網友曾分享過她4歲兒子的故事↓↓↓

孩子走在路上,正喫着冰淇淋,突然,迎來跑來一個小男孩,把冰淇淋撞掉了。

孩子開始哭鬧,對方道歉他也不理;

商量再買一個新的,還是哭鬧:

“不行,我就要原來的那個!”

“當時周圍的人都在看,有那麼一瞬間,我的怒火差點爆發出來,真想一把拎起他走人。”

我忍住怒氣,仔細問孩子:“爲什麼要原來那個呢?”

兒子說:“因爲原來那個上邊有一朵我舔出來的小花。上面有三個花瓣…”

找到了孩子哭鬧的根源,我提出:“那媽媽再買一個,你舔出來給媽媽看好不好?”

孩子這下同意了,對着新買的冰淇淋認認真真地舔出了一朵三瓣的小花。

“幸好我當時忍住了,沒對孩子發脾氣。”

面對哭鬧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是放慢腳步,等一等、再等一等。

孩子每一次的脾氣,都是在告訴父母: “我需要你的愛與鼓勵。”

耐下心來傾聽孩子,比訓斥有用百倍。

3

接納並教孩子,學會處理壞情緒

一則小女孩與父親對話的視頻,曾得到許多網友的點贊↓↓↓

視頻中小女孩問:“脾氣不好該怎麼辦。”

父親回答:“你不必天天開心。”

這句回答,有網友稱“暖爆了”!

在1分半鐘的視頻中,父親還跟女兒說了下面這段話:

“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裏,我會尊重你的底線,絕不會越過。

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要是今天不適合跟你開玩笑的話,你只需要告訴我,我就不會了。”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有個這樣的爸爸真的好幸福!

當孩子發脾氣,家長接納並尊重孩子,孩子就會因感受到你的愛,而變得平靜。

一位媽媽正在看一檔育兒欄目,女主持人說她先生教兒子把不良情緒轉移到一塊石頭上,沒想到效果很好,兒子通過緊握石頭泄憤慢慢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情緒。

她覺着挺有意思,就想如法炮製,治一治性子急的女兒。

於是,她把一塊小鵝卵石交給女兒,鄭重地跟她說:

“這塊神祕的石頭有媽媽的祈禱,你帶在身上,當生氣或者沒辦法控制自己情緒時,就用力緊緊握着它,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傳給它,它會通通吸收掉,你的內心慢慢會變得越來越平靜。”

女兒瞪大雙眼,半信半疑地把石頭裝進口袋裏去上學了。

下午放學時,她高興地說:

“媽媽,我試過了,好像挺管用,我今天沒有因爲着急發火了,我們以後管它叫‘憤怒的石頭’吧。”

有脾氣,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情緒的自然流露;

當孩子有脾氣時,家長不應該立馬制止,而要耐心觀察,正確疏導。

4

情緒自控的父母

才能養出脾氣好的孩子

在微博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 “你最反感父母哪些行爲?”。

其中,有一條高贊評論,是這樣說的:

之前,還有一條新聞↓↓↓

10歲的兒子因弄丟了50元錢,加之學習成績下滑,父親一氣之下,把孩子打成了重傷。

江蘇泰興9歲小男孩,只因沒做作業出去玩,還把手機給丟了,便遭到母親毒打致死。

有人說:“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這話,一點也不假。

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相反,棍棒底下,只有傷心的孩子。

對此,鄭淵潔曾說:

“當孩子看到父母對外人說話特別和氣,而對自己卻特別苛責訓斥時,孩子會認爲自己不夠優秀,一開始他會努力試圖改變這種待遇,但當他發現無論怎麼努力,爸媽和他說話依舊聲色俱厲時,他就會自暴自棄。”

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一生最好的風水。

羅伯特·亞倫曾說:

“父母是子女仰望的對象,是行爲上的角色模範,如果父母經常大發雷霆,做子女的能夠好到哪裏去?”

答案只能是,父母的壞脾氣,會如瘟疫般,傳到下一代。

電影《神祕巨星》中,主人公尹希婭是一個叛逆的小姑娘,她特別愛唱歌,但因爲父親阻撓,所以只能偷摸着把視頻傳到網上。

其中有一個片段:

尹希婭和媽媽起了爭執,她摔門而出,到處砸東西,肆意宣泄情緒。

她的脾氣,源於父親對家人的殘忍暴戾。

父母,是原件;而孩子,是複印件。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最終也會變成我們的樣子!

情緒自控的父母,才能養出脾氣好的孩子!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曾經說過:

“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控制和排解這12秒。”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永遠都是人生必修的課題。

願每個父母,都能以身作則,以榜樣力量正確影響孩子;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得到理解與尊重,在父母的愛中,真正成長爲情緒自控的天使!

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李玫瑾教授,著名心理學專家,因其養育孩子理念實用有效受到家長們追捧,抖音上過億播放量,被尊稱爲新一代育兒專家,在兒童教育、婚姻家庭等方面有專業見解,演講會座無虛席!

- 適合0-16歲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