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自古多癡情,文人墨客身邊,更是少不了紅顏知己。宋朝大詞人蘇軾,在人生低谷之時,有小妾朝雲生死相隨,音律相和。而友人王鞏家中的小妾柔奴,更是隨其流放三千里,不離不棄。

後來,王鞏奉旨回朝,還專門宴請了蘇軾。在這場酒席之上,蘇軾與柔奴的一番問話,讓蘇軾一掃被貶黜的陰霾。這世間還多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優秀詞作,至今仍是一段佳話——

烏臺一貶三千里

宋朝神宗年間,王安石因變法失敗,遭到貶黜。而他之前提拔的一些官員,卻仍在朝中爲官,這羣人被稱之爲“新進”。

蘇軾原本也是其中一員,但後來看到新進集團,並沒有秉持變法的初衷。反而黨同伐異,毫無信仰。蘇軾對這類行爲不滿,又轉而彈劾他們,因此被新進官員敵視。

元豐二年,蘇軾在湖州任職。按例,官員每年要給皇帝寫一封謝表,蘇軾當年如此寫道:“陛下知其遇不適時,難以違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意思是陛下了解自己,已經跟不上新進的形式,希望能准許蘇軾告老還鄉。這本是自謙之話,但新進認爲這是在諷刺他們,有人當即提出:這是抱怨朝廷之語,隨後上書彈劾了蘇軾。

這一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在羣臣的圍攻下,被抓進了御史臺監獄。當時御史臺也稱“烏臺”,因此此案也被叫做“烏臺詩案”。這是不折不扣的文字獄,蘇軾正面臨着殺頭的危險。

正在這時,幸而太皇太后爲他求情。朝中有些大臣也勸說,宋朝歷代以來,都沒有賜死文人的先例。宋神宗點了點頭,便饒了蘇軾一命。將他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

當時,蘇軾的好友王鞏,同樣受到牽連被貶到了嶺南。嶺南在古代是煙瘴之地,條件十分艱苦。王鞏從前身居高位風光無限,一朝被貶,家中的奴僕妻妾竟都四散離去。

而其中,唯有一位名叫柔奴的歌女相隨相伴,後來還成爲了他的小妾。世態炎涼不過如此,蘇軾見好友受如此牽連,心中愧疚不已,卻也沒有任何辦法。

此心安處是吾鄉

王鞏到嶺南之後,日子很不好過。中途還曾因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場。幸而有柔奴陪伴身側,照顧他的起居,病情才逐漸轉好。

一晃,四年時光飛逝而過。此時已是元豐六年,宋神宗突然想起在嶺南的王鞏。猶豫再三後,決定將他官復原職。看到這份聖旨後,王鞏不禁有些感慨,人生真是世事無常。

後來,王鞏帶着柔奴,在返京路上轉道黃州。想起蘇軾還在黃州任職,王鞏想看望一下,這位許久未見的老友。這兩位因文字獄獲罪的至交,見面後不禁感慨萬千。

誰能想到一句無心之語,就讓自己被貶離京、好友也在嶺南經受了四年的蹉跎!

席間,柔奴歌舞助興。蘇軾驚歎,世間竟有如此重情重義的奇女子。更驚奇嶺南清苦,柔奴一個弱女子,爲何願意跟着他,遭這份罪呢?

酒罷,蘇軾藉着酒勁問柔奴:你可後悔?柔奴淺笑了一下,說了8個字:“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爲感動,對友人的這位小妾,發自內心地佩服。

難怪王鞏經此大難,不僅沒添風霜之色,反倒比離京的時候,神色更加精神。回去以後,蘇軾想着那8個字,久久不能入睡,終於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詞: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

蘇軾這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將兩人的愛情故事,頗爲形象地描繪了出來。

王鞏與柔奴的事蹟,讓我們又相信了愛情。這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更是流傳至今,被無數情侶奉爲至理名言。是啊,縱使天涯海角,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是家鄉。還有比這句,更感人的情話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