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這兩位加起來超過180歲的投資大師,給我們講了很多投資“寶典”。

  除了投資,兩位智慧老人在人生、職業規劃等方面,也給年輕人提出過很多有用的建議。今天精選了7個,分享給大家。

  即使你不認爲自己是年輕人,我們也建議你認真讀一讀。畢竟,關於未來的思考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對待自己的身體要像唯一擁有的車一樣

  巴菲特說:“在我十六歲的時候,我腦子裏只有兩樣東西——女孩和汽車。

  如果這時有一個精靈出現在我面前,對我說:‘我會給你想要的那輛車,它明早就會出現在這裏,一輛全新的車。

  我應該會問:‘有什麼條件嗎?’

  精靈會說:‘只有一個條件。這是你一輩子唯一擁有的一輛車。你要開一輩子。’

  你猜我會怎麼做?我一定會把使用手冊反覆讀五遍,然後把它存在車庫裏。只要有一點刮痕,我就會立馬去修理,因爲我不想它生鏽壞掉。我會把它當做寶貝一樣,畢竟這是要用一輩子的東西。

  這輛車就相當於是你的身體和頭腦。每個人都只有一副身體,一個腦袋,都要使用一輩子。

  這兩樣東西要多年使用不是難事,但是一旦你不好好愛惜它們,也許它們40年後就會罷工,就像那輛車一樣。

  我是在說,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決定了你的身體和頭腦在使用10年、20年、30年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爲你最欽佩的人/公司工作

  巴菲特說,他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我畢業後應該到哪工作呢?

  “我的回答非常簡單,爲你欽佩的人或組織去做事。反之,如果僅是因爲對方看好你的簡歷,或者承諾給更高的薪水,這樣的職業選擇在我看來簡直是瘋了。

  不久前我回哈佛大學出席商學院的會議,一個很優秀的年輕小夥子到機場接我,他說,‘我從哈佛本科畢業,此後爲X、Y還有Z公司都工作過,現在我又回到這裏,我覺得再增加一段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的經歷我的簡歷就完滿了。’

  我說:‘那是你想要的嗎?’

  他回答:‘不,但那會是最完美的簡歷。

  我說:‘你預計什麼時候開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他說:‘總有那麼一天吧。’

  我說:‘你知道嗎,你的計劃在我聽來就像是在爲你的退休生活儲蓄能量,沒多大意思。’

  所以那次,我告訴哈佛的同學們:‘去爲你最欽佩的人工作吧,無論TA是誰,結果都不會太壞。因爲你每天早晨都會愉快地起牀、上班。

  幾個星期以後,院長打電話給我:‘你對學生們說了什麼?他們現在全部變成自由職業者了。’

  爲什麼要在你最欽佩的人身邊呢?巴菲特在他大學畢業後服兵役的經歷很好說明了這個道理。

  “National Guard是一個很民主的組織。基本你在外面做什麼都沒關係,而要想融入那個羣體,你要做的就是跟他們一樣看漫畫。我到那邊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後,就開始看漫畫了。

  每個人都在看,爲什麼我不呢?但是慢慢地,我的詞彙量就縮減爲了一個字(four-letter word)。

  於是我明白了,要多跟比你優秀的人待在一起,因爲這樣你會一點點進步。反之,你則很可能掉進深淵。”

  學習你所知道的最成功人士的習慣

  巴菲特在MBA課上問過一個問題:如果你可以選擇同學中的任何一個人,得到他餘生收入的10%,(期樂會官方微信公衆平臺ID:qlhclub)你會選擇誰?

  “在你做決定的時候,誰閃過你的腦海?你不會選那個父親最富有的同學,很可能也不會選班裏成績最好的那個。

  取得最好的成績沒有什麼問題,但那不意味着可以在餘生中成爲一個大贏家。你們都有相當的能力,不然也不會坐在這裏。你們也都很上進,有聰明的頭腦。但是,你們當中的一些人就是會成爲更大的贏家。

  區別在哪裏?是你自身的品質。我指的不是你的身高,球場上的天賦,短跑的速度,或者你是否是班上最好看的那個…

  我說的是正直,誠實,慷慨,以及你是否願意完成職責外的工作——這些品質都是你自己可以選擇的。

  另一個問題是:假如你可以選擇賣出你的一個同學——但是你要爲他的所作所爲付10%的費用。你會選擇誰?

  同樣的,他不會是班裏分數最低的,而是在品質方面很差勁的人。我們招聘員工一般看三點:

  ① 是否聰明;

  ② 是否有內驅力/進取心;

  ③是否正直。

  如果候選人不具備最後一點,那麼前兩項反而會害了他。因爲,如果一個人不夠正直,那你會希望他懶惰、愚蠢,千萬別迸發出能量的火花。所以這就是第三種品質的重要性,而每一項品質最終都在於你自己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投資你自己

  巴菲特說起芒格如何成功的故事,那時候他倆還沒認識:

  “芒格還是一名年輕律師的時候,每小時能掙20美元。但他思索道,誰是我最有價值的客戶呢?

  想來想去,他覺得應該是他自己。於是,他決定給自己留出單獨的一小時,每天早上研究工程項目與房地產交易。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做,既爲別人工作,也要賣給自己一個小時的時間。”

  FarnamStreet的Shane Parrish指出爲了長遠利益而犧牲暫時舒適的重要性:

  人們需要認真思考這一小時所包含的機遇。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裏,你大可以刷Twitter,讀網絡新聞,或是回覆郵件,假裝這些是在完成你預期的目標;

  但是,你也可以用這些時間去提升自己。從短期來看,你最好剋制住自己不要去刷各種新聞和Twitter;從長期來看,學習新東西、提升自己的這項投資會讓你走得更遠。

  正如芒格所說:“我總在想如何把一件事做得更好,即使它會在某一時間段減少我的收入。另一方面,我也總會留出一些時間,用於娛樂和自我提升。”

  成爲終身學習者

  巴菲特和芒格都是“知識海綿”,他們竭盡所能地吸收着大量信息與智慧。巴菲特每天閱讀500頁書,而在他事業發展的早期,他每天的閱讀量是1000頁。

  查理•芒格有兩條很棒的建議:

  “通過貪婪地閱讀成爲一個終身學習者,培養自己的好奇心,爭取每天都變得更聰明一點。”

  “每天睡覺前,要比你早晨起牀時候更聰明一點。”

  巴菲特則說:

  “我每天都閱讀,閱讀,閱讀……我很享受閱讀這件事。”

  “我只是坐在辦公室裏整天讀書。”

  假如你的一生只有20次投資機會

  巴菲特有一個類比:

  “一生中的大好時機必須要抓住。芒格和我在做的事情其實並不多,但當我們有機會去做正確而重要的事情時,我們絕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因爲事實上,你是不可能遇到500個絕佳機會的。

  不妨假想你自己一輩子有且只有20次投資機會。這樣一來,你的每次投資決策都將在深思熟慮之後。

  比如,你去某個酒會,席間聽到人們在談論某個公司,他們不知道這個公司在做什麼業務,甚至連公司名字也說不上來,但是他們上週從同類型的公司身上賺到了錢。

  這時,如果你清楚明白自己只有20次機會,大概率你不會買這個公司的股票。

  人總會被誘惑去做一些嘗試——尤其當股票市場一片大好的時候,誘惑就更加強烈了。

  更何況現在股票交易變得非常便捷,你只需要在線點擊一下,也許下一刻股價就會上漲,你感到很興奮,第二天繼續這樣做。但當你反覆這樣操作時,可想而知,你是無法賺到錢的。

  回到20次的假設,這限制了你只能斟酌和挑選最好的、最重要的機會。也有可能你在一生當中都用不完這20次機會,但這並不重要。”

  有一張“內心的記分牌”

  巴菲特的最後一條建議是:我們不該去關心別人都是怎麼想的,關鍵是你自己的內在動力,或者說是一張“內心的記分牌”。

  “爲人處事的關鍵就在於你是有一個內心的衡量標準,還是依賴於外在標準。

  換種說法。你是要成爲這個世界上最棒的愛人,即使其他人都覺得你是世界上最差的愛人;還是,你願意成爲世界上最壞的愛人,即使其他人都覺得你是最好的愛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如果你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別人如何看待你,而不是你自己真實的樣子,那麼你將深受外在標準的困擾。”

  /xz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