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本週仍徘徊在3000點,距離2007年首次收上3000點,時間已經過去了17年。在過去的17年裏,我國GDP增長了近367%,但上證指數卻“紋絲不動”。

巧合的是,道瓊斯指數在1964年至1981年也17年原地踏步,在此期間美國GDP也增長了370%。在股神巴菲特看來,利率走勢是道瓊斯指數在美國經濟騰飛的背景下卻17年原地踏步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認爲,利率之於投資好比地心引力之於物體,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從1964年底的4%飆升到1981年年末的15%,利率越高,向下牽引的力量就越大,利率的飆升間接解釋了道指17年不漲。

回到A股,過去20年由於房地產行業對資金的巨量需求,房地產公司借款的利率長期在10%以上,由於這一具有剛兌性質的利率存在,長期嚴重壓制了A股的估值。當前,隨着房地產借款剛兌的打破、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化、保險剛兌提上日程,A股正在迎來對投資者有利的低利率時代。

1981年之後,隨着美國利率走勢從高到低的大逆轉,道指開啓了20年上漲的長牛,而那些被熊市嚇破膽,以後視鏡來指導方向的資金被大牛市遠遠甩下。

利率是所有資產的地心引力

巴菲特很少談論整體股票市場,但由於互聯網泡沫的過於喧囂,整個股市處於非理性狂歡之中,巴菲特在1999年末的一次演講中系統分析了影響股市走勢的利率因素。

他說,道瓊斯工業指數1964年12月31日是874.12點,1981年12月31日是875點,這17年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幾乎沒有變動。然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GDP增長了370%,《財富》500強的銷售額增長近6倍,但奇怪的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卻在原地踏步。

利率是壓制大類資產走勢的重要原因。“利率之於投資就好比地心引力之於物體,利率越高,向下牽引的力量也就越大,這是因爲投資的回報率與能從國債賺到的無風險利率直接相關聯。因此,如果無風險利率高了,其他所有投資品種的價格必須相應下調,只有提升回報率,才能保證投資者不會轉而投資國債。相反地,如果無風險利率下跌,就會推動其他投資品種的價格上漲。”巴菲特說。

可想而知,如果無風險利率都能達到15%的話,那麼股市的市盈率(無風險利率的倒數是股市的估值基準)最多隻能達到六七倍,大部分公司還要在此基礎上再打一個折扣。1972年,巴菲特收購禧詩糖果時,出價爲2500萬美元,該公司稅前收益400萬美元,市盈率僅爲6倍多,巴菲特因爲該公司估值過高差點失之交臂。

利率解釋了道瓊斯指數17年不漲的原因。巴菲特說,1964年—1981年,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呈現大幅上揚的態勢,從1964年底的4%飆升到1981年末的15%,這對各投資品的價格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股票價格,這間接解釋了爲何在這段經濟騰飛時期,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卻原地踏步。

剛性兌付利率長期壓制A股估值

2000年之後,我國房地產行業迎來了長達20年的跨越式發展,需求旺盛的地產行業利用高息吸納了數額龐大的資金。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主要依附於房地產行業借款的影子銀行高達21.8萬億元。房地產信託的收益率長期高達10%,由於房市的旺盛需求,房地產企業的借款總是能得到剛性兌付,房地產行業的借款利率也幾乎成爲無風險利率的平替。

在如此高的剛兌利率面前,A股的估值長期受到壓制。如果無風險利率都能達到10%,那麼估值如果超過10倍就自然會缺乏吸引力。試想下,如果不用冒風險都能獲得10%的收益率,何必投資於需要承擔風險的10多倍市盈率股市。

但現在情況有所改變。2021年下半年頭部地產公司美元債違約以來,多家房企曝出流動性危機,開啓了漫長的化債道路,就連房地產企業的優等生也艱難求生。在此背景下,資金需要重新尋找投資的方向,近期國債ETF遭遇資金追捧就是例證。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城投債打破剛性兌付,保單剛兌打破提上日程。剛性兌付的打破,使得10年期國債利率真正成爲無風險利率。

在剛性兌付利率爲10%時,股市的估值基準爲10倍,再加上一個風險的折扣,這意味着七八倍市盈率纔是過去十多年股市估值的合理水準。而當前,我國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跌破2.3%,A股對應的估值基準爲40倍,即使給一個較大的風險折扣,當前估值水平僅爲10倍的A股也處於合理乃至低估區間。

但資金對於進入股市依然處於猶豫狀態,這是因爲過往股市的低迷走勢阻擋了資金向股市的流向。巴菲特也曾說過:“投資者往往會把自己現在看到的景象投射到未來。這是他們根深蒂固的習慣,總是朝後視鏡看風景,而不是從前擋風玻璃中。所以,在展望未來前景時,他們對國家的未來充滿憂慮和沮喪。”

在1982年至1999年的第二個17年內,美國GDP並沒有發生可觀的大幅提振,但因爲長期國債利率降至5%以內,美國股市開啓了長達20年的長牛,漲幅超過10倍。1981年底,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爲875點,1999年該指數爲11467.12點。

數據是一劑良藥,讓我們可以看到股市的真面目。正如巴菲特所說的:“投資者需要以一劑解毒劑,在我看來,這解毒劑就是量化分析。如果加以量化,你不一定做得極端出色,但也不會墜入深淵。”這劑良藥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解釋過去A股的走勢,也會使我們模糊地看到未來的走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