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中,我相信有一多半的人能認識到“給孩子適當自由玩耍的時間”是很重要的事情,玩得好的孩子纔會更好地學習,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擁有快樂的人生;

少一半的家長認爲“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的含義就是讓孩子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玩,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提高技能。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週一到週五被老師和家長的各種作業佔滿,週末被各種特長班佔滿。這些父母認爲小的時候不喫苦,長大就要受苦。小的時候喫得苦越多,長大了就越有成就。

兩種觀點其實都各有道理,在社會中也存在着在這兩種模式之下被培養成功的人。

但是,我更傾向於第一種。

一個人這一生,不是隻有學習、工作、地位、成就和金錢,那就太枯燥,太單調了。生活中,應該還有娛樂、放鬆、交際、興趣、單純地喜歡而不圖回報的事兒……

我喜歡讓孩子勞逸結合,有更多的時間放鬆、休息、探索世界,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孩子自律,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事情也不是隻有兩個極端。

昨天我寫了一篇文章《越早實現自律的孩子,越容易開掛!培養自律,可從這五點入手》,今天早上看到了一個家長回覆:“對於小孩子來說,玩纔是最重要的。”

這句話促使我再寫這一篇,關於培養自律與自由玩耍的文章。

“培養自律”與“自由玩耍”這兩者並不對立,更不矛盾,這兩者剛好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父母若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和聯繫,傻傻分不清二者的關係,甚至背道而馳將它們看成對立,那麼,這樣的父母去“耽誤孩子”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一)學什麼學?玩纔是最重要的!——別把這句話當成你懶惰的藉口

在義務教育普及的當下,在大多數孩子都在公立學校讀書的當下, 大多數孩子都是要尊重學校的規則,遵守老師的規定,按時上課,準時上交作業。

這一點相信大家都認同。

什麼?

私立學校?

現在一般家庭能負擔得起的私立學校不但學的內容比公立學校更多、更廣、更深,而且放學時間也晚了兩個小時左右。所以,私立學校的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應該更爲緊張。

除非是學費更貴、以出國爲目標的國際學校,那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各種課程安排得非常科學、有趣,能讓孩子全面發展。反正我沒經濟能力去送孩子們上一年幾十萬學費的貴族學校,對此我望塵莫及,也安然接受。

除非你的孩子“帳多了不愁”,老師怎麼批評他都不爲所動,都感覺無所謂,那麼你可以讓他別管學習,盡情玩就好。

反正你家有礦,你的孩子是富二代,你能負擔他一世無憂。

什麼?

你家沒礦?

不是富二代?

那你可要好好保重身體,養到你的孩子老去。不然你讓他錯過了他應該努力成長的階段,養成了好喫懶做的習慣,在這件事中你是有主要責任的,總不能你老了就拍拍屁股走了,留下孩子一個人喝西北風吧。

所以,千萬別覺得“把孩子推出門盡情去玩”就是愛孩子,這只不過是你爲自己的懶惰找的藉口而已。

父母對孩子的愛,要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越來越獨立和自信;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爲目標的愛,是爲了讓孩子找到自己價值,開創自己的一片天空。

你一邊打着麻將,玩着手機,一邊說“要快樂教育,玩是孩子最重要的”,你倒是落個輕鬆,孩子當下也很自在,但是,你不但誤解了“快樂教育”的本質,而且將來怎麼辦?也讓孩子學着你渾渾噩噩地過人生嗎?

那我只能爲你祈禱,孩子將來不要埋怨你。

(二)一定要明白:只有越早學會自律的孩子,纔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既然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在公立學校上着普通的小學,遵守着學校的各種規定,遵循着老師的各種教導,那麼,按時上課和準時交作業,就是每個孩子應該做的事。

而且,大多數孩子都害怕老師的批評,當完不成作業的時候,都會急到哭,急到熬夜,急到做噩夢,急到害怕去上學。

所以,能夠自律、專注而高效地完成作業,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越是快速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剩餘的自由時間就越長,孩子可支配的玩耍的時間就越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可是,若孩子不懂得自律,沒有學會專注,更沒有時間管理的意識,到家後就玩,你也覺得玩更重要,等到晚飯後玩夠了纔開始寫作業,孩子又磨磨蹭蹭,熬到了九點十點還沒寫完。於是,你開始生氣“老師爲什麼留了這麼多作業,真不人性化”,孩子開始害怕“完不成作業,明天會被老師批評或懲罰”,在臨睡前的這段時間裏,你們都很煎熬,怨天怨地怨老師的同時,卻無法改變事實,第二天依然重複,依然繼續。這就是一個惡行循環。

若你能明白,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性,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控力,形成專注而高效的學習習慣,才能徹底幫助孩子跳出這個惡行循環,進入良性循環。

所以我才說:越早擁有自律能力的孩子,人生越容易開掛。

你家孩子三個小時磨磨蹭蹭完成的作業,人家孩子一個小時就完成了,那麼剩下的兩個孩子,就是人家孩子的自由時間。

當你還在抱怨“老師爲什麼天天留那麼多作業”的時候,人家孩子已經玩了一個多小時了。

當你看到“一定要培養孩子自律”的文章抱怨“現在家長真難做”的時候,別的家長已經體驗到自律的美妙了。

所以,良好的自律能力,能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這兩者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關係。

你若不費盡心力培養孩子自律,你就會發現孩子自由時間越來越少。因爲年級越高,作業越多。

你若現在不花心思去引導,將來會讓你更加頭疼。

(三)你若降低做父母的水平,就別提高要求孩子的標準!

如果別人建議你應該如何育兒時,你說:“哎,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父母,那些育兒方法我都學不會,我也懶得學,我就這樣了,沒辦法,改不了了。”

我希望當別的孩子考了滿分、得了金獎、考上名牌大學時,你也能像說自己一樣樣淡定地說:“哎,我的孩子就是普通的孩子,學不到這麼高的水平,孩子就這樣,沒辦法,做不到。”

當你不求上進、不斷降低你做父母的標準時,你千萬別(你也沒有資格)對孩子這樣說:

“人家誰誰誰考了一百分,你怎麼才考了80分?”

“人家誰誰誰考上了某某大學,你看你,連個專科都考不上!”

“人家誰誰誰給爸媽買了一套樓房,把爸媽都接過去享清福了,你看看你,現在還得讓我幫你還房貸!怎麼這麼不爭氣呢!”

標準的不一致,不但會讓你很痛苦,而且也會讓孩子與你的關係越來越糟糕,日子越來越難過。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看清“自律”的價值,即使我們暫時做不好,也請不要輕易把“培養自律”這個意識從你的大腦中抹掉。

嘗試着做,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累積起來,一兩年後,也許你會被自己的成長嚇一跳,爲孩子的成長而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