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鬱華代表表示,在對全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時發現,企業普遍反映對惠企政策知曉度不高、獲得感不強,個別政策還存在“空轉”的現象。”馬玉山代表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政策精準落地的督查力度,讓好政策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真正爲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在‘六保’任務中,最關鍵的是保市場主體。而保市場主體,最重要的是保民營經濟。”

李鬱華、陳春平、馬玉山3位代表將目光聚焦民營經濟:對寧夏來說,民營經濟有“556799”的特點,即貢獻了50%左右的地區生產總值、53%的固定資產投資、近60%的稅收、73%的就業、90%的進出口總額、95%的市場主體數量,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投資的主支撐、稅收的主來源、就業的主渠道、外貿的主力軍。保民營經濟,要在非常之時,搶非常之機、行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

大家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措施,字裏行間爲民營經濟發展提振了信心、指明瞭方向,必將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下真功夫打通“堵點”暢通“循環”

“當前全力保市場主體、着力穩經濟運行,關鍵是要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打通‘堵點’,暢通‘循環’,讓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能順利賣出去,讓生產線能運轉、資金流能回籠。”李鬱華代表說。

李鬱華代表表示,在對全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時發現,企業普遍反映對惠企政策知曉度不高、獲得感不強,個別政策還存在“空轉”的現象。“當前我們要排除難點,加強政策的精準對接和績效評估、督查兌現,對邊界模糊、還需完善的政策要組織修訂,打好政策‘組合拳’,對落實政策不力、推諉扯皮的市縣、園區要嚴肅批評,讓各類惠企政策落得下去、能起作用。”

成本居高不下,是各類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的一個問題。李鬱華代表建議,紓解困難要在減稅降費上下真功夫,降低經營成本,幫助企業降低用電用水用氣成本,對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欠費不停供應”;還要在物流效率上下大功夫,打通最後一公里“微循環”,實現所有縣鄉村冷鏈、快遞、電商配送網絡全覆蓋。

寧夏在政務環境方面確實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法治、市場、誠信等方面的環境還不盡如人意。“建立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和拖欠賬款問題約束懲戒機制,清理政府在民營企業發展中不守合同、拖欠賬款等行爲,提高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的失信成本。”李鬱華代表說。

給在心坎、用在刀刃,方能“兩好並一好”

“我們調研發現,疫情發生後企業普遍面臨兩個難題,一個是融資難融資貴,一個是因爲產業鏈不暢導致庫存積壓、資金短缺。自治區黨委、政府及時出臺‘財政21條’,對寧夏企業貸款實行貼息支持,對企業脫困發揮了重要作用。”陳春平代表以“財政21條”爲例,剖析企業期待的好政策:好政策之所以好,不僅要雨中送傘、雪中送炭,還要“治未病”、激活力,精準落、紮實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全年爲企業新增減負2萬億元。“2萬億”如何“直通”基層、惠企利民?“根據報告要求,我們將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統籌安排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特別國債,與其他財政政策相銜相融,形成政策‘福袋’,以精準滴灌直達企業‘根部’,儘快落地解企業燃眉之急。”陳春平代表說。同時,光靠財政資金支持,難以完全滿足項目和各方面的資金需求,在“硬核”落實的同時,還要千方百計創新財政支出方式。比如,大規模推行PPP模式、綜合運用貼息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等,打好財政金融政策組合拳,鼓勵銀行對企業“輸血”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資金壓力。

“我們今年還將專門增加資金支持力度,對一些有潛力但存在暫時困難的企業,給予基金紓困支持。”陳春平代表表示,自治區還將通過一系列財政政策和財政措施加碼財政槓桿的撬動作用,通過中小微企業的“滿血復活”帶動產業鏈供應鏈的銜接暢通;通過保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讓每一個“鏈條”上的中小微企業都能健康發展。

企業要站得穩走得好,還得鍛造出“好身體”

“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各種惠企政策,就像是給了一副柺杖,幫‘患病’的企業站起來,但真要站得穩走得好,還得企業鍛造出‘好身體’,靠自己的兩條腿跑起來、闖市場。”馬玉山代表表示。

一直以來,國家和自治區對民營企業的重視與厚愛,讓馬玉山代表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從減稅降費、強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又推出一攬子惠民助企政策,勢必會更大地激發企業家們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決心。”馬玉山說。

政策“硬核”,也要主動對接。已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含金量足夠高、覆蓋面足夠廣,爲什麼還有部分民營企業喊難?馬玉山代表認爲,一方面,是一些企業沒有上好“政策研究課”,不積極主動掌握政策動態,錯過了一些好政策。實際上,現在瞭解政策的渠道很多,新聞報道、政府網站、相關部門,都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及時進行諮詢。另一方面,一些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夠不着”政策的“硬槓槓”,只得望“策”興嘆。這時不能抱怨,而是要對標對錶、對症下藥,查找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哪些方向不符合政策要求、哪些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不斷練好內功,切實享受政策紅利。

“當然,也要對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和完善。部分政策在執行的時候可能存在適用不當、尺度不準、導向不清等問題。”馬玉山代表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政策精準落地的督查力度,讓好政策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真正爲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