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有很多種的類型,有的腸息肉它本身就不容易復發,而有的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有一定的復發幾率,當然有部分跟我們有沒有把它切除乾淨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到底哪些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了?

哪些就不容易復發?真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讓我們的腸息肉復發嗎?我們今天就來詳細的聊一聊這個話題?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腸息肉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我們平時所說的腸息肉,其實指的都是結直腸息肉,但是很多的人對結直腸都不是特別的瞭解,但是所謂的結直腸,其實指的就是大腸裏面的結腸和直腸,其中直腸就是最靠近肛門的那一段大腸,而結腸是介於盲腸與直腸之間的一段大腸。

其中結腸又分爲四段,分別是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而這個息肉主要是發生在左側的降結腸,即左半結腸最爲常見,右側的升結腸反而相對比較的少見。

那結直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回事?它其實就是一種長在我們的結直腸黏膜上面的,又高於黏膜的一種凸起性肉揪揪,就好像是平時長在我們手上的瘊子一樣的。

只不過這個結直腸息肉是沒有經過病理性診斷的,這其實也就是說它有可能是良性的,但也有些可能會有惡變的風險,至於是哪一種,必須要切一部分經過病理學診斷纔會知道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長腸息肉的可能原因:,其實概括起來,大概是有以下這幾點:

1、年齡、飲食因素與生活習慣;2、膽汁代謝的紊亂;3、遺傳因素;4、腸道炎性的刺激;5、基因異常;6、腸道微生態失衡:7、缺乏一定的運動;8、其他類型的疾病。

這些因素,有一些是我們可以進行控制的,有一些是我們無能爲力的,所以我們不可能做到100%預防。

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儘量減少復發的幾率,並且遵醫囑定期的複查腸鏡。

那麼到底哪些腸息肉就容易復發?哪些就不容易復發?

在臨牀上,我們見過的息肉主要是分爲以下5種類型:

1、管狀腺瘤;2、絨毛狀腺瘤;3、絨毛狀管狀腺瘤;4、增生性的息肉;5、炎症性的息肉。

其中前三種息肉屬於是病變類型的,什麼意思?注意它不是癌,但是如果任由其自由發生發展,也就是不干預,這個過程中會有病變的可能性,尤其是絨毛狀管狀腺瘤是其中病變風險最高的,它越大,時間越久,病變率就越高。

而剩下這兩種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我們在臨牀上很少見到有病變的,基本上都屬於良性的息肉。

但是我們說發現一個息肉,你讓我們醫生立馬告訴你,你這個息肉會不會病變?我們沒做一段時間觀察,沒做徹底的檢查,是很難判斷的。

那麼需要怎麼判斷?做腸鏡,然後還要做病理檢查來確定息肉性質,而且你還要上心,做好定期隨訪,看息肉有無變化,才能最終判定它是不是有病變。

在預防上面,醫學專家們常把結直腸類病變的發生歸結於一句話:三高兩少

三高,即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兩少,即運動少、膳食纖維少。

因此,在預防腸息肉方面,我們首先就是需要從管住嘴、邁開腿着手;此外,積極治療相關疾病,減肥,有家族史的應該及早地進行篩查等,就可以有效地進行預防。

更加重要的是,雖然腸息肉會病變,但是阻斷其進程卻非常簡單,那就是做腸鏡。

發現息肉就幹掉它,使它根本沒機會變壞!

我國的指南建議是50歲無症狀做第一次腸鏡,事實上,一線醫生更建議40歲就要開始檢查,起碼一次腸鏡可以保你5-10年無虞。而且有家族史的人更是要提前!

專業建議:

千萬不要想着醫生會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結腸息肉從此不再復發,因爲醫生也沒搞明白人究竟爲什麼長結直腸息肉,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息肉一定會復發,治療之後做好定期複查纔是最重要的,因爲防止病變纔是你最關心的!具體爲什麼?

文中已經有了一部分介紹,關於結直腸息肉大家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