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一首直抒胸臆的歌曲,《不爲什麼》其實代表的就是胡海泉作爲音樂人的坦誠,而與新人王以太合作,除了說明胡海泉提攜新人的一面,其實也是用這樣一種說唱的形式,讓作品有一種對話感,使得原本的創作,可以更多表達的內涵和層次。聽胡海泉在《胡》這張專輯裏款款而歌,可以感受到音樂背後的優雅、從容和格調,是這個年齡的音樂人,才能做出來的音樂,而且不俗氣、更不油膩。

如果不是經人提醒,我真的不知道在今年的1月13日,胡海泉原來已經上線了自己的個人專輯。而這張名叫《胡》的專輯,對於胡海泉個人來講,可是一張具有分水嶺意義的重要專輯。因爲這張專輯,也是胡海泉以“羽泉”成員身份入行二十多年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個人專輯。

作爲樂評人的我,對於竟然不知道胡海泉發行專輯這件事,必須做出深刻的檢討。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講,作爲一個音樂唱作人,胡海泉也有他的“責任”。因爲就是胡海泉過於專注唱作,忽略了專輯的推廣,使得好多像我這樣的人,差點就錯過《胡》這張專輯。

有時候,好的音樂、好的專輯,就是要大聲喧譁、廣而告之,讓更多人知道!

其實,對於胡海泉這個音樂圈大名鼎鼎的名字,我們同樣還有很多事未必知道。

比如在不久前《天賜的聲音》最後一場“巔峯歌會”上,當胡海泉和任賢齊通過雲錄製的方式,共同演繹了後者代表作《飛鳥》後,很多人才從字幕上發現,原來這首聽了快二十年前的經典老歌,就是胡海泉寫的!

胡海泉,是“羽泉”的那個泉,但同樣也是胡海泉的那個泉,那個名叫音樂人胡海泉的那個泉。

作爲“羽泉”的成員,胡海泉在“羽泉”期間的“所作所爲”,還是被大部分人瞭解和掌握的。但其實在這麼多年裏,華語樂壇有好多經典的旋律,同樣也是來自“羽泉”之外的胡海泉創作。

比如譚維維的《向日葵》、比如蘇有朋的《不想開口》、比如尚雯婕的《芝麻開門》等等。除此之外,胡海泉的全能,還體現在他的製作能力上。像瞿穎的《加速度》、李易峯的《小先生》、馬天宇的《該死的溫柔》等等專輯,就都是由胡海泉製作的。

除了音樂屬性,還有文學屬性。

可能因爲胡海泉在舞臺上彈琴唱歌的樣子,讓大家印象太深刻了,以至於他音樂人的屬性已經深入人心,卻不知道這位能彈鍵盤又能寫歌的音樂人,其實在歌詞的填寫上,也體現出一種詩意的色彩。

胡海泉的父親就是一位詩人,而胡海泉早在10歲的年齡,就已經開始發表詩作,2012年,他還曾經推出過個人詩集《海泉的詩》,兩年後又出版了隨筆散文集《問泉》。

這種音樂詩人的本質,當然也體現在歌詞創作上。“羽泉”的經典作品《葉子》,就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胡海泉式音樂詩歌,純淨、文雅又色調豐富。而早前給黃徵填寫的作品《茶花女愛上畢加索》,亦體現出胡海泉良好的藝術修養,以及豐富的創作想象力。

而這次參加《天賜的聲音》,對於更多歌迷來講,也是發現胡海泉音樂屬性的一個好機會。只是在這個節目裏的胡海泉,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出他自己唱歌好、創作好,而是用製作人思維,來體現一個音樂伯樂的格局。

除了和任賢齊合作《飛鳥》之外,胡海泉在《天賜的聲音》裏,還和多位歌手有過音樂的合作。除了黃綺珊這樣的唱將之外,很多時候都是和董又霖、蘇詩丁、汪小敏、霍尊和高進這樣的音樂後晉合作。

和汪小敏演唱《葉子》時,胡海泉不僅對原作做了改動,而且也通過這樣的改動,讓汪小敏的演繹,呈現出更多全新的可能性。

胡海泉本人的演唱,一方面用和聲襯托了汪小敏的音色,一方面也用一些即興的演繹,激發出了汪小敏的潛能。可以說是用一首歌的時間,讓汪小敏重塑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翻唱王傑的經典《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除了用電音進行全新編曲,胡海泉也給予董又霖足夠多的個人展示空間,讓個性十足的全新演繹,融入到一首經典作品中,形成跨越經典與現代的質感與張力。

和霍尊表演《先走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傷》,更是被譽爲“開年的第一個神級現場”。除了胡海泉親自用演奏手碟來加持現場之外,他恰到好處的聲線襯托,不僅和霍尊形成一種非常優美的和聲對位,也能讓這位優質年輕歌手,最大限度表現出音色的唯美與華彩,堪稱是“製作人思維”成就年輕歌手的典範之作。

《先走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傷》這首歌曲,也收錄在了胡海泉的首張個人專輯裏。這首歌曲的創作動機,其實來自於他去年錄製《我是唱作人》時期,另一位選手白安的一句“自言自語”。

但身爲創作者的敏感,也讓胡海泉很快從這句話裏捕獲了靈感,並寫下這首歌曲。一定程度上,《先走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傷》這首歌曲,也可以當成瞭解現下胡海泉創作的一個入口。

畢竟,說到胡海泉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還是會聯想到“羽泉”時期的那些經典作品。但對於胡海泉來講,那些經典代表着他的青春,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音樂上的舒適區。而如果一個音樂人永遠留在舒適區裏,很容易在音樂的世界裏,就會變得不進則退。

其實,明明有着可以喫老本的資本,卻偏偏還要錄製一張全創作專輯,恰恰說明現在的胡海泉——不服!

而關於《胡》這張專輯,高度總結下來——這就是近幾年華語樂壇極具品質感的專輯。這種品質感,既是指詞曲創作的成熟與高質,也是指製作、錄音等層面的格調與質感。

尤其是,和胡海泉在目前歌壇承上啓下的作用近似,《胡》這張專輯,在音樂上同樣有着承上啓下的氣質。

一方面,胡海泉在創作和演繹上,不像剛出道的新人那樣澎湃、兇猛,極具攻擊力和侵略性。因爲生活的閱歷和技術的經驗,使得胡海泉在這張專輯裏,更懂得收斂和剋制,用一種從容的態度,達到了音樂收放的平衡。

另一方面,胡海泉又不像有些老歌手那樣,只是停留在那個讓自己成名的音樂語境,把黃金歲月的特點,一遍又一遍的複製。《胡》整張專輯聽下來,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很具有時代感的專輯。尤其是開拓的音樂視野和意識,更讓《胡》成爲一張音樂形態很開放的專輯。

《胡》在音樂上,首先會給人一種很紳士的感覺。爵士、絃樂、藍調、復古舞曲,胡海泉在音樂色調的選擇上,多元卻不過火,厚重卻不老套。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又於《不爲什麼》等作品裏,加入更多電子元素,形成更有空間感和未來感的表達。

聽胡海泉在《胡》這張專輯裏款款而歌,可以感受到音樂背後的優雅、從容和格調,是這個年齡的音樂人,才能做出來的音樂,而且不俗氣、更不油膩。

作爲一個功成名就型音樂人,不油膩,確實是很難能可貴的事情。而胡海泉之所以能夠在音樂裏,保持着清爽依舊的少年心氣,大約就是因爲他創作的真摯和坦誠。

整張專輯既有《光年》、《畢業生》和《下一場再見》等有關青春的情歌,《光年》裏“因爲癡狂,因爲迷戀”的情愫,代表的恰恰就是胡海泉敏感和感性的詩人氣質。也正是這樣的詩人氣質,讓胡海泉依然保持了創作的衝動、情懷的炙熱,所以這些歌曲聽起來,才特別戳心。

除此之外,專輯還有像《胡》這樣自嘲、自虐,卻又灑脫輕鬆的作品。看似說的是麻將,其實唱的卻是人生。將沉重的人生,化爲娛樂的牌局,也讓人能有一種更真實的代入感。

當音樂裏能夠聽到生活,這樣的作品,就一定是真誠的。

與此同時,《胡》還可以聽到更新的胡海泉。兩首《不爲什麼》,一首獨唱、一首和新人王以達合作。

相似的復古舞曲、City-Pop,獨唱版的《不爲什麼》,處理的更夢幻,而後者則在加入絃樂之後,又延伸了作品的意境。

尤其是王以太說唱內容的加入,不僅讓作品增加了Rap的元素,而且有了一種戲劇化張力。作爲一首直抒胸臆的歌曲,《不爲什麼》其實代表的就是胡海泉作爲音樂人的坦誠,而與新人王以太合作,除了說明胡海泉提攜新人的一面,其實也是用這樣一種說唱的形式,讓作品有一種對話感,使得原本的創作,可以更多表達的內涵和層次。

《先走的人》裏的電子元素,讓人如入幻境,而旋律表達和演繹上,卻又有着東方意境,也體現出胡海泉音樂上的嘗試和實驗精神,這種融合跨界,很高級。

而《先走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傷》,就像是用另一個視角,延續了《先走的人》這個主題,卻又延伸出不同的內容。對於一個唱作人的個人專輯,以這樣“自問自答自加碼”的方式編排,還是極其罕見的。

雖然是以情歌作爲主線,但《先走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傷》卻可以帶出更多複雜的情感和情愫。手鼓和氛圍音色的結合,加上“先走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傷”這一句非常特別的Hook,這樣全新的玩法,至少在和胡海泉同時代的音樂人中,已經很少見了……

最後還是要強推一下《胡》這張專輯,錯過這張專輯,始終是愛好音樂的人的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