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投稿也是B站生態中特殊的競爭力之一,也就是PUGV(專業用戶製作視頻)。其實要說起來,這種賣慘人設的內容供給,是我作爲用戶拒絕與B站這個平臺達成共識的,但它偏偏還是大量出現了。

大概是2010年,我第一次接觸了B站。

那時候我還在上中學。中學男生嘛,也就兩種——宅男和陽光少年。我屬於宅男那一卦的,身邊關係比較好的男同學也都是宅男,在他們的帶動下,我也成爲了B站最早的一批用戶。那時候B站的內容還不多,我們經常是AB站串着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A站逐漸撤出了我們的視野,言及二次元幾乎只有B站。

我在B站上的關注點也比較集中,主要是


那可是說是B站的

之後讀大學、讀研、創業,我也還始終是B站的忠實用戶。但B站的內容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逐漸超出了一個用戶所能掌握的極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時候再想以一個用戶的視角看懂B站已經不可能了,

這就像一個與你青梅竹馬的姑娘,最終成爲了作家富豪榜上的一員。在作品腰封的照片上,你還能從她的眉眼間回憶起你們一起辦家家的時候,但你現在卻只能從她的作品裏勉強看出她現在有着怎樣的三觀,就這還未必真實。

5月19日,B站就發佈了未經審計的一季度財報,我認真看了,打算把自己的隱憂結合着這份財報跟大家聊聊。

由於疫情影響,B站今年一季度的流量表現非常好,號稱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對同期的視頻平臺類競品愛優騰來說,B站實在是一個恐怖的對手,它有着相當於伊朗全國人口總數的真實會員,且凝聚力和社區文化穩定,號召力不亞於一個真實的中型國家。而且這個數字是在極爲穩健的攀升中到達今天的高度的,從18年一季度到今天,

如果我是投資人,在看完用戶面的暴力增長(尤其是和2019年同比的恐怖增長)以後,一定會感到很滿意。19日以後,B站股價延續了五四《後浪》演講之後的上漲趨勢,市值已經超過了更會講故事的愛奇藝。


更棒的是,熟悉B站生態的用戶都知道,


但從老用戶的角度看,這種增長顯得並沒有那麼友好,這一點主要反映在彈幕上。

彈幕是AB站從日本引進的新業態,也是早期B站講資本故事的時候外界最不理解的一點。但老用戶都懂,B站的視頻,up主良心製作是一方面,彈幕的補益是另一方面,它能讓淚點變成笑點,笑點密集三倍,不可不品嚐。

這種形式後來逐漸變成了視頻行業的標配。但愛優騰上的彈幕,說實話開不開兩可,對視頻形成補益效果的內容很少,有時還會演化成離奇的撕逼大戰。比如前一陣我在騰訊看《清平樂》,劇集最後幾集圍繞公主的感情生活展開,本來是一場愛情悲劇,在彈幕裏卻變成了道德雙標討論會,簡直微博附體,實在看不下去,最終只能把彈幕關掉。

現在B站的彈幕也有一絲這樣的傾向。因爲工作的關係,我的首頁推薦裏會出現一些國際、財經向的科普視頻,

可以理解的是,用戶泛化下沉以後,

但這對B站很難容錯,因爲傳統上特殊的社區氛圍,是B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任何一批用戶對B站文化的質疑,都會在留存和消費信任度上形成負面貢獻。用戶數量的暴力增長無助於鞏固社區文化,這需要時間的磨合和平臺的自我剋制。

事實上B站應該已經能看到用戶增長的天花板了。中國10~40歲的青年人口數量在4億左右,假設其中一半最終都會成爲B站的用戶,也就是2億左右,距離現在B站1.7億多的月活已經不遠。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用數量上的增長換資本想象空間已經是不明智的舉動,不如放慢腳步,強化用戶教育,重整過去兩年新增用戶的共識,才能讓B站走得更遠。

一季度財報中,本站的內容供給數據也很好看,

這些投稿也是B站生態中特殊的競爭力之一,也就是PUGV(專業用戶製作視頻)。B站的視頻看似製作成本不高,但需要高度內化的創意、個人特色和對社區文化的瞭解,能上位的UP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自己圈子裏的專業人士。

比如一位叫@達奇上校 的up主,主做硬核遊戲背景故事介紹,不僅需要自己玩通這些世界觀宏大的遊戲,還要查閱資料,蒐集遊戲官方和國外玩家的視頻素材,最終的成品達到了電影級的觀感,斯皮爾伯格看了都直呼內行。因爲作品太優秀,他只堅持了半年就擁有了自己穩定的粉絲羣體(算我一個)。

這和隨手錄播就能發佈的快抖UGC(用戶供應內容)生態不盡相同。

此外,B站的特別之處還在於整個社區


在PUGV之外,B站也進行了一系列

據說這出自董事長陳睿少年時的夢想。當年他看了《聖鬥士星矢》,覺得中國也應該有這個級別的國漫問世。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達方式,78年的陳總雖算“青年企業家”,但與B站的主流用戶羣體還是有代溝的,這些自有文化工程最終落地靠的還是和用戶一邊大的運營者。

再有就是

這三類內容,就是我作爲一個老用戶,在與B站相伴十年以後,與平臺達成的內容共識。

玩B站的最近應該都聽說那位知名癌症表演藝術家@虎子的後半生 的故事了。

我喫完這個瓜以後心裏一陣一陣地難受,以前看任何詐騙瓜都不會有這種反應,但這次是B站,它在我心裏的分量就不一樣了。對我來說,B站是一片幾乎未經污染的處女地,用戶不管年紀多大,在這個平臺上都抱持着一份校園時代的天真,經常能讓人回憶起那些在教室裏嬉戲打鬧的時光。

本質上說,B站過去的內容供需結構,很像那種同學們圍着一個開心果同學,看他模仿老師語氣的關係。開心果表演的好,大家鬨堂大笑,各得其所。

其實要說起來,這種賣慘人設的內容供給,是我作爲用戶拒絕與B站這個平臺達成共識的,但它偏偏還是大量出現了。

B站的快速增長,本就已經引發了業界高度關注,視頻天花板就這麼高,很快就會進入存量博弈,憋着在B站背後煽風點火的早就準備好了。有些人被頂到炮口上(沒錯我說的就是徐大sao)還有真僞辯白的空間,可出了實錘的壞事,這不是往對手手裏遞刀子麼?

長點心吧,B站你得自己先長大了,才能保護這些信任你的後浪啊。

B站有一個堅持了很多年的鄭重承諾,

雖然現在在app端B站有了開屏廣告,首頁推薦也夾雜了廣告,但作爲用戶我也沒覺得這是食言,因爲在開機後的視頻瀏覽過程中,的確是看不到廣告的。這比愛優騰那廣告無處不在,會員也得看廣告的體驗好太多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我認爲也是B站流量高粘性的原因之一。

但這確實會對B站的營收造成壓力。

傳統意義上,視頻服務公司的收入無非兩條路:

對於B站來說這就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觀察B站財報中公佈的收入結構,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營收的


上市之後,B站爲了給資本更多想象空間,嘗試過拓展。這隻要看看陳睿個人的股權穿透你就能明白。除了若干製造業企業以外,陳睿參股或擔任高管的企業大多是和視頻、文創產業派生業務相關的,這當中也記錄了B站四處探路的歷程。

但無論是電競,還是線下文化出版,說到頭來都是不賺錢的,對改善盈利情況沒什麼幫助,所以去年開始,B站也很少再畫這些餅。那麼負擔又落回了它的主營業務上:如何在遊戲業務之外,通過視頻服務把報表做好看些呢?

還是隻能走回付費和廣告的老路。

可再拿不出賺錢的辦法,這種預期還能支撐多久呢?

在前面兩個部分,我向B站提了兩個希望能夠剋制增長的建議。說實話,在現在這個當口,要求平臺剋制是很難的,因爲它對維持預期有害。但這種損害,或許可以通過在有限的增長中優化營收結構來抑制,讓B站走得更穩、更遠。

其實B站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今年一季度算是廣告寒冬,但B站的廣告類營收居然是增長的。B站的廣告模式和一般意義上的有所不同,其中有一大塊來自大廠牌的直播新品發佈,這廣告行業認爲是與年輕用戶溝通對好的平臺。

而作爲平臺的B站,除了銷售自身的流量以外,也可以考慮更多地爲專業用戶恰飯牽線搭橋。

目前B站的up主廣告盈利模式還是比較簡陋的。比如遊戲up主接廣告的方式主要就是試玩,但這種試玩從封面到標題都很容易被看出是廣告,流量塌陷嚴重。

平臺可以從中優化的,是

廣告主、up主、粉絲、平臺完全可以四贏,報表也能更好看些。

囉囉嗦嗦一大堆,說的全是作爲一個互聯網從業者+B站老用戶的心裏話。我寫不了B站引領中國文化產業入關的神棍話,也見不得B站被有心人圍毆卻無從反擊,只是想看着這個陪了我十年的小破站能

我愛B站,我怕它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