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牽引力

骨折後,老年人的預防措施之一是保持仰臥位,抬起患者的腳趾,並懸掛腳跟。 骨科醫生負責牽引,以確保牽引合理且在適當的位置。

2.預防褥瘡

老年人長期臥牀休息會使局部組織受壓,血液循環受損,容易發生褥瘡。 在骨折牽引過程中,有必要每兩小時更改一次位置,晚上還應每3-4小時更改一次位置。 同時,使用50%酒精按摩受壓區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3.預防肺炎的發生

老年人的長期臥牀能力降低,很容易使支氣管分泌物掉落到肺部底部 。 下降的肺炎。 因此,在幫助老年人翻身時,還應幫助其打背,並鼓勵老年人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並預防肺炎。

另外,老人臥室應保持空氣新鮮,定期通風換氣,也有利於清潔呼吸道。

4.預防便祕

老年人骨折必須注意飲食調節,多喫新鮮蔬菜和含纖維素的食物,並每1-2天保持排便 一次,如果大便持續3-4天沒有分解,可以服用潤腸丸等瀉藥。 如果您有便祕的習慣,應該調整自己的日常生活。 每天早晨空腹喝一小杯淡鹽水,每天睡前喝一杯。 蜂蜜香油水如此堅持不懈,可使便祕逐漸消失,保持大便通暢。

5.預防尿路感染

老年人骨折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患有骨折的老年患者需要其他人照顧牀和尿液。 他們害怕打擾別人,也不敢多喝水。 結果,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特別是對於有骨折的女性。 因此,家庭成員應鼓勵患者多喝水。 他們每天應攝入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增加尿量,清潔尿道並預防感染。

6.預防關節攣縮

老年人在骨折後臥牀休息期間應保持適當的臥牀運動,以防止肢體萎縮和關節攣縮。 除了預防老年人骨折後的注意事項外,還應注意保持每個關節的功能位置,尤其是骨折的肢體應始終處於功能狀態,以免骨折後站起來。

7.抑鬱症的預防

老年人骨折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骨折後,老人無法完全照顧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 他們很容易因長期臥牀休息而感到沮喪和沮喪。 因此,家庭成員應照顧和照顧病人,尤其是他們的孩子,並應照顧老人。 如果老年人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通過心理-生理反應保持精神上的快樂和穩定,那麼它將極大地促進骨折的癒合並縮短就寢時間,使其早日康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