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要說起彈容量,栓動步槍卻一點長進都沒有,一直保持5發子彈不變。目前,很多狙擊步槍都在使用這種結構,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練和實戰中進行測驗,各國發現,5發最利於栓動步槍進行發揮的容量。

步槍,別名來復槍,因其槍管內有膛線,因此也被人們稱作線膛槍。以結構爲劃分標準,步槍主要有單發步槍及連發步槍兩大類別。而按照子彈填裝方式對連發步槍進行劃分,主要又有手動步槍和自裝步槍兩種。關於手動步槍,光看名字我們大概就能知道,手動步槍就是需要持槍人親手把子彈上膛後才能繼續射擊的步槍,栓動步槍就是這樣的一種槍,是目前手動步槍中被運用得最廣泛的一種。

栓動步槍很早就已經出現了,早在1836年,栓動步槍就已經誕生。並且,這種拉栓式步槍最早只有槍管和擊發部件,缺少供彈裝置,一次只能裝填一發子彈。一直到帶有彈倉的栓動步槍被人研製出來,它就成功從單發步槍轉型爲連發步槍,即使栓動步槍在彈倉或彈匣上又有了創新。但除了很小一部分栓動步槍,栓動步槍中的絕大多數,很普遍的是,5發子彈是其彈倉能容納的最大數了。

一戰的到來,使栓動步槍的地位一路高漲,並使其成爲了那個時期內最重要的武器之一。現如今,步槍在製作技術上越來越精良,但其仍舊採納了栓動步槍的設計方法。在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栓動步槍的性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二戰時的栓動步槍和現在的栓動步槍比起來簡直是不堪一擊。可是要說起彈容量,栓動步槍卻一點長進都沒有,一直保持5發子彈不變。衆所周知,沒有較大的彈容量,不僅不能維持持續性的射擊狀態,還將時間都耗費在裝彈上,並且裝彈這個動作士兵會一直重複,會損耗更多的體力。既然人類天生就喜歡更加方便快捷的物品,相信栓動步槍彈容量的增加只是時間問題。

在19世紀50年代之前,各國軍隊用得最多的槍械是前膛槍,也被稱作前裝滑膛槍。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從槍口裝填彈藥的槍。由於這種裝彈方式過程繁瑣,裝填速度慢,使得前膛槍射擊頻率也大幅降低,士兵在裝填子彈時需要把槍支立起來,因此自己也必須直起身來,大大增加了自己受傷的可能性。爲了減少士兵人員傷亡,不久後後膛槍便應運而生。也就是後來被載入史冊的德萊賽M1841針發槍。同時,它還是一種使用了栓動式的後膛槍。在射擊速度提升的情況下,火力也更加猛烈。士兵們在換彈時的動作幅度減小,相對更加隱蔽且難以被敵人發現,在戰爭中傷亡幾率大大減小。

但這種後膛槍才面世的時候,在前膛槍佔據主流地位的情況下,德萊賽M1841針發槍顯得格格不入,很多士兵短時間內無法接受這種槍支,就連很多槍械設計者也對其持反對態度。在隨後的普丹戰爭中,前膛槍在有着壓倒性優勢的後膛槍面前十分遜色。栓動步槍逐漸頂替了前膛槍的主流位置,並幫助這些軍隊在實際戰爭中取得了不少勝利。設計師們還在擴充子彈容量方面做考慮,爲它配備的彈倉,裝填一次便可以打出多發子彈,大大節約了裝填時間。各國在彈倉大小上的設計也如出一轍,維持着一個彈匣5發子彈的容量標準。

栓動式步槍在誕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有很多國家並不認同它的價值。直到1914年,它的地位才被奠定。一戰期間的栓動式步槍,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在戰鬥力上與剛發明出來的時候相較,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加上工業部門在不斷的改革,所以就製造出一批批作戰使用的栓動式步槍。步槍能夠在相同的條件下能夠更快更狠完成擊殺任務,交戰雙方也在改變作戰的方式,一戰開戰不久就從機動戰轉爲了陣地戰。步兵的擊破防線都是在機槍的輔助下。靠着機槍強大的火力壓制住對方,手持機槍的士兵在掃射下傷亡不小。步兵開始上場表演,只要看到有幾個敵人聚在一起,就送他們應該手榴彈。在這個時候,每一槍都要帶走一個生命,所以這個彈容量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沒有毛病。

在栓動式步槍的彈倉配備規劃上,偏偏沒有選擇別的數字,而是都使用了5發的容量呢?爲了讓步槍不會給士兵造成過重的負擔,整體設計都要輕巧一點,所以照這個思路設計,彈容量要小,裝彈量也少一點就好。那麼這個數值取多少算合適呢?通過一些實驗去不斷的常識,最終經過科學認證,將彈容量保持在5發是比較完美的,能讓彈匣槍托正好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沒有凹凸不平的情況,另外彈夾也不用使用比較大的,進一步加快裝彈速度。這個裝彈所花的時間要多久纔是最佳的呢?栓動步槍剛進入大衆眼中時,槍械設計師希望它能達到的效果是,步兵可以在一米開外的地方打到騎兵。也就是說,這個速度就是要在馬上的騎兵靠近步兵之前,步兵至少能進行有效射擊。

在5發彈容量栓動步槍正流行的時候,英國,由於軍事實力強盛,軍費充足,所以決定要改進一下栓動步槍的彈容量。二十世紀初,英國試驗多次後研發了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新武器克服了原來步槍的缺點,彈容量變成了10發,射程也沒有受到影響,而且攻擊力整整提高了一倍。在1914年到1918年期間,新步槍戰果累累,更傳奇的是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叫“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瘋狂一分鐘”,意味着同樣都是步槍,但是他的射擊速度是老式步槍的幾倍。

他在一分鐘內能夠打完四個彈夾,平均三秒一發,這個數據在當時來講非常震撼人心,這個速度可以與當時的半自動步槍媲美。其它各國雖然很羨慕它帶來的威力,但是一直都沒有實際的行動發生,首先是這款步槍的價格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負擔得起的。如果僅僅是爲了改進步槍的效率,在士兵操作的時候減少複雜程度,不如把錢花在改進半自動步槍上,殺傷力也更明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都在進行重整,經濟等方面都需要時間慢慢緩和。除開以美國爲頭的新列強國家以外,很多老牌強國在這場戰役中都被削弱了國力。所以在第二次時間大戰發生時,許多國家的軍區統領在進行商議後,覺得栓動步槍在戰場上已經完全夠用了。所以即使半自動、自動步槍已經存在,但在當時,大部分的部隊還是給士兵配備的栓動步槍。而且,由於栓動步槍的設計理念在當時實在是過於深入人心,許多設計師在設計新步槍款式時,還是喜歡用到栓動上膛這樣的設計。那在二戰的戰場上,使用栓動步槍的作戰部隊,是不是更容易在戰爭中被打敗呢?

通過查詢二戰相關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完全沒有出現上文所說的情況。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很多交戰雙方部隊都是使用的5發彈容量的栓動步槍,雙方武器裝備相當。二是,在當時步槍的射速並沒用多大的作用,因爲軍隊的攜彈量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用完就沒有了,所以每顆子彈都不能隨便使用。而許多新兵在第一次上戰場時都會格外興奮,一激動就把子彈全部打完了,反而比較適合先打幾槍練練手,還能用裝彈時間放鬆放鬆。

栓動步槍如果不能實現射速、裝彈上面的優化,就需要讓自身優勢無法被超越,纔可在衆多槍械中脫穎而出。說了這麼多,我們也瞭解到,栓動步槍因其獨特的設計可實現其他槍械所不能達到的高精度。目前,很多狙擊步槍都在使用這種結構,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練和實戰中進行測驗,各國發現,5發最利於栓動步槍進行發揮的容量。如果想要更好的改變栓動步槍的性能,就是對於重量等一系列數據進行改變,栓動步槍的重量一旦變化,可能會影響步槍的穩定性、靈活度等。雖然現在超5發的型號已產生,也不會影響5發彈容量栓動步槍的地位。

彈匣本身的設計是一個影響其容量的原因,子彈的大小也是影響它的原因之一。人們對性能優越的栓動式步槍的判定標準,希望具備遠距離射擊的能力,此外還要有強大的攻擊火力。隨着科技水平發展,很多國家都具備了生產栓動式步槍專用彈藥的能力,栓動式步槍在戰爭中的定位就決定了其使用的子彈形體並不小。同時,並未對其射擊速度有過高要求。所以彈容量小依舊是現今使用的栓動式步槍的特點之一,尚且不需要做什麼變動。

栓動式步槍具有更高的一致性,栓動式步槍備受現代戰爭中的狙擊手們的厚愛。一致性是什麼意思?主要有槍管內部的壓力和因射擊產生的熱量堆積等,考慮到在進行射擊時的一系列拉栓動作,不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擾,保持高精確度的特性。並且在有着強大信心的狙擊手看來,他們喜歡一槍就能命中目標的感覺,他們這種心理需求在使用栓動式步槍進行射擊時就得到了很好的滿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