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病蟲害防治

截至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全國累計確診報告9731例,累計死亡病例213例,累計治癒病例171例,疑似病例15238例。世界衛生組織30日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強調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並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舉措。人有病毒,植物的病毒就是病蟲害,蘭花也不例外。蘭花病蟲害有時是相互依存的,但並非不可防治。

壹 · 蟲害防治·

消滅白蟻、黑蟻及蚯蚓:

它們都是盆景和一些盆栽花卉的大敵。

防治方法:

用清水一桶,將受害的盆景或盆花慢慢地下沉到桶底(水面浸過盆頂即可),過半小時,將水中的螞蟻全部除去;但蚯蚓需一小時左右纔出土,進入水桶。此法一次見效,而且無一遺漏。或用大蒜去皮,用菜刀拍碎成小塊,以等距離埋入盆土中,二三天後,螞蟻、蚯蚓便會逃逸,對花木生長並無影響。

蚜蟲:

取桔皮3個,用溫水浸泡在茶杯裏,加蓋悶上一晝夜,每天用汁液噴灑病株的葉、莖一次,一週左右,可將蚜蟲殺死。也可用菸蒂浸泡在水中一晝夜,而後用刷子或毛筆蘸煙液塗滅之。還可用中性洗衣粉溶液配成1-2%濃度的溶液,進行噴霧或塗在蟲體上,通過洗衣粉堵塞蚜蟲的氣孔,使它窒息而死亡。殺滅介殼蟲:用白酒和清水,按1:5兌制,塗抹被爲害的部位,一週一次,連續三四次便可殺死害蟲。

介殼蟲

危害症狀:

介殼蟲又稱蘭蝨,是蘭花常見的害蟲之一。主要危害葉片、葉鞘、假鱗莖。染蟲初期,附在葉背和假鱗莖上,繁殖很快。它利用絲狀嘴刺吸葉片汁液,在葉面留下淡黃色痕跡。如蟲體密度大,則葉片生長衰弱,失綠而枯黃,甚至全株死亡。

形態特徵:

常見介殼蟲有牡蠣蚧(外殼褐色,扁平,瓜子形)、矢尖蚧(外殼棕褐色至黑褐色,介殼背面呈屋脊形)等。

防治方法:

預防用40%氧樂果乳油800倍液噴灑2次,用藥間隔爲15天左右。殺蟲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噴藥要全面,葉面、葉背、盆體都要噴到,連續用藥2-3次,間隔6天1次。除用藥外,平時要加強通風,以預防介殼蟲發生。

貳 · 病害防治 ·

軟腐病

發病症狀:

蘭花葉片的基部出現黃褐色斑塊並腐爛,葉片會從腐爛的部位斷開,斷口有臭味,屬於急性病,可在一星期內使蘭花死亡。

預防措施:

在蘭花生長季節每15-30天噴灑一次殺菌和殺蟲的藥物,殺蟲能夠減少蘭花傷口的產生,避免細菌入侵,夏天重點防治,不要施過多的氮肥。

殺細菌藥物:農用鏈黴素、中生菌素、氯黴素等。

炭疽病

發病症狀:

葉面出現橢圓形病斑,由小到大,由黃變黑,嚴重時連片腐爛。大多在梅雨季節發生,散放孢子,傳染其它葉片。

防治方法:當發現時要立即剪除病葉,集中燒燬,清理周圍環境衛生,加強通風,減少水溼,隨即用多菌靈800倍液,或炭疽福美6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噴射。每10一15天噴灑1次,連續2—3次,即可抑制下來。

白絹病

發病症狀:

其病菌的菌絲體先從假鱗莖或葉片基部入侵,接着危害根部。經發生後葉片由下而上逐漸發黃乾枯,表面纏繞 白色絹絲狀的菌束,慢饅擴展到全株,凡是感染此病的蘭根,都會中間通空,只剩下表皮,而假鱗莖亦只剩下纖維組織,呈現出葉斷根斷的乾死現象。

防治方法:

要防 止白絹病的發生,首先要在種植前選用乾淨和消毒過的植料,不宜施用過濃的 有機質肥料。當初發病時,立即進行換盆,改用新的植料。並用五氯硝基苯5O0 倍液噴澆,或用滅菌丹或多菌靈6OO倍液將病株浸上20分鐘,再用清水洗淨晾乾,再用“促根生”稀釋清水3OO0倍浸透20分鐘,重新栽種,另放置其它地方,與沒有發病的正常蘭花隔離,以防再發生傳染。

叄· 防治病蟲害最重要的措施? ·

應當把“以防爲主”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強化檢疫和消毒制度,不讓任何帶有病毒、害蟲、有害真菌的蘭株、基質、容器、工具等進入溫室或苗圃;其次要綜合治理,主要是改善栽培環境和提高栽培管理技術,特別注意通風、透氣、排水,以及溫溼度和光照的合理調節,及時清除病株、雜草和枯葉等,搞好環境衛生。再次,應當根據需要,在容易發病的生長季節,進行預防性的噴藥,通常每兩週一次。最好數種藥物交替使用,若長期高濃度使用同一種藥物,會使病蟲產生抗藥性,同時還可能出現殘毒污染等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