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手術

心臟支架手術是最近20年來開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動脈阻塞的新技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接受手術,一般在穿刺24小時後便可下牀,術後三天即可出院。

簡單的說,心臟支架手術治療的過程是穿刺血管,使導管在血管中前行,到達冠狀動脈開口處,用特殊的傳送系統將支架輸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撤出導管,結束手術。

心臟支架手術可以暫時疏通冠狀動脈,改善病人心臟供血,使瀕危病人維持生命正常。

其次,必須強調的是,心臟支架手術雖說並不十分複雜,但是可不是說支架手術沒有風險。畢竟接受手術的病人是冠心病病人,手術部位是心臟上的血管,所以冠心病支架手術是有很大風險的手術,支架將堵塞或即將堵塞的血管支撐開、疏通。

再次,支架將堵塞或狹窄的血管撐開、疏通後,並不是說冠心病、心肌梗塞就治好了,嚴格來說支架手術不是治療方法,只是一種急救措施,所以進行了支架手術,是爲了爭取更多治療時間,認爲放了支架後就萬事大吉的想法是極爲錯誤的。

最後,支架放進去,撐起來了,並不等於說這個血管或者這個部位不會再次發生狹窄或者阻塞,另外也不等於冠心病就治療好了,因爲冠心病病人一般會有很多處狹窄,我們只能給心臟做1-2處支架手術,其它部位要用藥物搶時間治療,爲了防止撐起來的血管再次發生病變,同樣需要服用藥物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術後注意

1、患者應堅持服藥,注意自我觀察。支架手術後,常常需要服用較多種類和數量的藥物,如果發生皮膚或者胃腸道出血、疲乏無力等症狀,應帶上出院總結和所服用藥物的資料儘快去醫院就診。支架病人接受其他治療,需要停用所服用藥物時,需要與心臟科醫生商議後決定。

2、要定期檢查。包括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等。如果這四項指標不能保持在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就會面臨復發危險。原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的病人,更要重視原發病的治療和定期檢查。即使沒有原發病,也要每2~3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指標高於正常範圍,就要積極採取治療措施。 

以上是心臟支架手術的一些知識。那麼,心血管變窄、堵塞、流通不暢,中醫知識怎麼來解析的:

少陰病

病證名,六經病之一。是指以心腎兩髒虛衰爲特徵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由於心腎陽虛,陰寒內盛,其主要症狀有脈微細,但欲寐,惡寒蜷臥,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甚至汗出亡陽等。

概念:是指以心腎兩髒虛衰爲特徵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

 少陰病解讀

少陰病常爲外感疾病過程中的危重階段。邪入少陰,心腎陽虛,陰寒內盛,表現爲全身虛寒的證候爲多,以“脈微細,但欲寐”爲基本特徵。

由於各人致病因素和體質的不同,本病雖然以虛寒爲主,又有從陰化寒的寒化證和從陽化熱的熱化證兩種類型。心腎陽虛,虛陽生寒,則病從寒化;心腎陰虛,陰虛內熱,則病從熱化。

中醫應用

   少陰病

一、少陰病的病因病機

少陰經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兩條經脈。手少陰經居心,心屬火,主血脈,又主神明。足少陰經屬腎,腎屬水,主藏精,真陰真陽寄寓其中,爲先天之本。心、腎二髒,爲人身陰陽、水火之本。心腎虛衰,抗病力弱,則發少陰病證。若病邪直犯少陰,或其他經的病變誤治、失治,均可損傷心腎,形成心腎虛衰,氣血不足的病變。陽氣衰微,鼓脈無力,故脈微。陰血不足,脈道失充,則脈細。但欲寐是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昏沉模糊的狀態,是心腎虛衰,陰寒內盛,正不勝邪,反被邪困的徵象。

由於致病因素和體質的不同,少陰病有從陰化寒,從陽化熱兩類證型。其中,少陰化寒證,多因寒邪直接侵入少陰,或由太陰發病邪傳少陰所致;少陰化熱證,多因素體陰虛,邪入少陰,從陽化熱,陰虛陽亢而形成。

二、少陰病的辨證要點

《傷寒論》說:“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的性質是全身性虛寒證。他的主要脈證爲“脈微細,但欲寐”。由於陽氣衰微,營血不足,所以脈細,出現精神極度衰憊,欲睡不得睡,似睡非睡昏沉迷糊狀態。

(一)少陰化寒證

少陰化寒證多見於陽氣素虛之人。少陰心腎陽氣衰弱,寒陰獨盛,機體失於溫煦,故身體畏寒蜷臥,手足逆冷;陽氣衰微,不能振奮精神,則見精神萎靡,睏倦似睡;陽氣衰微,無火以腐熟、溫運水谷,則出現下利清谷;陰寒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氣機上逆,則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陽氣衰微,無力鼓動氣血,則脈細微。

(二)少陰化熱證

其主要病機是少陰陰虧火旺。腎水虧於下,不能上濟於心以制心火,導致心火獨亢,心神不安,故心煩失眠;少陰陰液虧虛,不能濡潤喉嚨,則口燥咽乾甚則咽痛;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爲陰虧火旺之象。

三、少陰病的治療方法

少陰病的治療原則,以扶陽育陰爲主法。

(一)少陰病的方劑治療

寒化則扶陽,宜溫補法;熱化則育陰,宜兼清熱法。少陰兼表,用溫經發汗法;實熱內結,用急下存陰法。

1.少陰化寒證

首選“四逆湯”,若有身體痛,骨節痛者可選方“附子湯”,以祛寒化溼。若有腹痛,小便不利,浮腫者可選“真武湯”,以培土利水,下利者可選“白通湯”。

①四逆湯 《傷寒論》

處方甘草6克(炙)乾薑4.5克 附子10克(生用)。藥理作用強心作用 《山西醫學院學報》 1982(1):18,四逆湯對離體兔心冠脈流量、心肌收縮振幅明顯增加,而對心率影響不明顯。四逆湯對冠脈、心肌的影響,可被β受體阻斷劑心得安減弱,這證明四逆湯屬於腎上β腺受體興奮藥。《新中醫》1981(1):49,四逆湯單用附子時,強心作用既不十分明顯,也不持久,且有毒性,若與甘草,乾薑配伍(後兩者均無強心作用),強心、升壓作用顯着,且持久,其原因是甘草甜素的類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有提高心肌對附子敏感性的功能,而乾薑興奮血管運動中樞,促進了血液循環。功能主治回陽救逆。治少陰病,四肢厥逆,惡寒蜷臥,嘔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陽病誤汗亡陽,脈沉遲微細者。現用於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腸炎吐瀉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見虛脫者。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強人可將附子與乾薑加倍。備註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熱,溫壯腎陽,祛寒救逆爲君;乾薑辛熱,溫裏祛寒,以加強附子回陽之效爲臣;炙甘草甘溫,益氣和中,並緩解附、姜燥烈之性爲佐、使。三味配合,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摘錄《傷寒論》

組成:甘草、乾薑、附子。

功效: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四肢厥逆,惡寒蜷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嘔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脈微細。

②附子湯 《傷寒論》【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18g)、茯苓三兩(9g)、人蔘二兩(6g)、白朮四兩(12g)、芍藥三兩(9g)

組成:附子、茯苓、人蔘、白朮、芍藥。

功效:溫經助陽,祛寒化溼。

主治:寒溼內侵,身體骨節疼痛,惡寒肢冷,苔白滑,脈沉微。

③真武湯 《傷寒論》

茯苓、芍藥、生薑(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朮6g 。臨牀常用於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等屬脾腎陽虛,水溼內停者附子湯與真武湯組成藥物僅一味之差,均主治腎陽虛衰兼水溼泛溢之證。不同之處:附子湯重用附、術,並伍以人蔘,重在溫補脾陽而祛寒溼;真武湯附、術半量,更佐生薑,重在溫補腎陽而散水氣。

組成:茯苓、芍藥、白朮、生薑、附子。

功效: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目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爲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④白通湯 《傷寒論》

白通湯即四逆湯去甘草,減少乾薑用量,再加蔥白而成。主治陰寒盛於下焦,急需通陽破陰,以防陰盛逼陽,所以用辛溫通陽之蔥白,合姜、附以通陽復脈。附子(15克) 、乾薑(6克) 、蔥白(四根)或:蔥白4莖 、乾薑3克 、附子10克(生)。

組成:附子、乾薑、蔥白。

功效:破陰回陽,宣通上下。

主治:少陰病,手足厥逆,下利,脈微,面赤者。

2.少陰化熱證

方用黃連阿膠湯治療,以起滋陰清熱安神之功。

黃連阿膠湯 《傷寒論》

組成: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阿膠。

功效:滋陰瀉熱,和陽安神。

主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舌紅苔燥,脈細數。

(二)少陰病的鍼灸治療

1.少陰化寒證

治則:溫腎逐寒、回陽救逆,鍼灸並用,重灸,補法。

處方:太溪、復溜、腎俞、神門、命門、氣海、關元、三陰交等。

2.少陰化熱證

治則:壯水制火、滋陰清熱,只針不灸,平補平瀉。

處方:太溪、湧泉、郄門、然谷、照海、通裏、復溜、列缺、神門、內關、陰陵泉、三陰交等。

以上是少陰病的原始狀態,按部就班的根據病證藥方來施治就可以了。一旦到了需要心臟支架手術的時候可以說是疑難雜症了。這個時候有的人就拿不定主意,又不知道中醫藥怎麼來治療這個問題的。

喝杯茶涼涼心再說治療

心臟放支架的前提是,血管彈性弱了,血管壁厚、硬了、血液黏稠、流通不暢了。是不是符合“寒凝血滯”、“痰瘀血阻”的情況?

寒氣是會沉積的,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寒氣停留在關節,就產生疼痛;停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就不暢,有四肢不溫,手腳發麻症狀出現。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寒氣停留在關節,就產生疼痛;停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就不暢,有四肢不溫,手腳發麻症狀出現。

血瘀體質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血液運行不暢或內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內阻的體質,常表現面色晦黯,皮膚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脣黯淡,舌質青紫或有瘀點,脈細澀。多因七情不暢,寒冷侵襲,年老體虛、久病未愈等病因而發病,常隨瘀血阻滯臟腑經絡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發病傾向:易患症瘕、痛症及血證。應以活血化瘀爲總治則,平素注意調護改善血瘀體質防止疾病發生。

病因

血瘀體質發病常因各種病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體內血液運行不暢或內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內阻證候,瘀血形成之後反過來影響臟腑經絡功能。病因如下:

1.七情不暢

肝主疏泄喜條達,若情緒長期抑鬱,肝失疏泄,氣機瘀滯,“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或惱怒過度,肝鬱化火,血熱互結,或血熱煎熬成瘀。“心主血脈”,“脾統血”,思慮過度,勞傷心神,易致心失所養,脾失統攝,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溢脈外不能消散而成血瘀。

2.寒冷侵襲

氣候驟冷,久居寒冷地區,寒邪侵襲人體,經脈踡縮拘急,血液凝滯,即寒凝血瘀。

3.年老體弱

脾胃虛損或腎陽虛衰,氣虛鼓動無力,血液運行不暢,血液瘀滯,即氣(陽)虛血瘀。

4.久病未愈

久病入絡,血脈瘀阻,血行不暢;久病正氣虧損,“氣不攝血”,血行脈外不能消散而成血瘀。

臨牀表現

血瘀體質常見面色晦黯,皮膚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脣黯淡,舌質青紫或有瘀點,脈細澀。常隨瘀血阻滯臟腑經絡部位病變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發病傾向:易患症瘕(症:結塊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瘕:結塊無常,時聚時散,痛無定處)、痛症及血證。

辨證施治

1.瘀阻於肺

證候:胸痛咳嗽,氣促,甚者喘息不能平臥,胸悶如塞,心悸不寧,舌質紫暗或淤斑、瘀點,脈弦澀。治則:活血理氣,行瘀通絡。主方:桃仁紅花煎。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桑白皮、薏苡仁等。

2.瘀阻於心

證候:胸悶疼痛,痛引肩背,心悸,口脣青紫,舌質青紫或淤斑、瘀點,脈澀或結代;治則:活血理氣通脈。主方:血府逐瘀湯。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蔘、桂枝、赤芍、枳殼、鬱金等。

3.瘀阻於胃

證候:胃痛,按之痛甚,食後加劇或有包塊,入夜尤甚,甚者便血或嘔血,舌質淤斑、瘀點,脈弦澀。治則:化瘀通絡止血、理氣和胃。主方:失笑散合丹蔘飲。常用藥:蒲黃、五靈脂、丹蔘、檀香、砂仁、延胡等。

4.瘀阻於肝

證候:脅痛痞塊,入夜尤甚,舌質紫暗或有淤斑點,脈弦澀。治則:祛瘀通絡,疏肝理氣。主方:膈下逐瘀湯。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蔘、香附、赤芍、烏藥、枳殼、延胡索等。

5.瘀阻於肢體

證候:肢體局部可見局部的腫痛或青紫,舌質紫或淤斑、瘀點,脈澀。治則:活血行氣,袪風除溼、通痹止痛。主方:身痛逐瘀湯。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蔘、、赤芍、枳殼、秦艽、羌活、地龍等。

6.瘀阻於胞宮

證候:少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色紫黑有塊,舌質紫暗或淤斑、瘀點,脈弦澀。治則:活血化瘀,和絡止痛。主方:少腹逐淤湯。常用藥:當歸、川芎,赤芍、延胡索、肉桂、乾薑等。

7.瘀阻腦竅

證候:眩暈,頭痛經久不愈,兼見健忘,失眠,心悸、耳鳴耳聾,舌質紫暗或淤斑、瘀點,脈弦澀。治則:祛瘀生新,活血通竅。主方:通竅活血湯。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蔘、赤芍、枳殼、地龍等。

血瘀體質常伴氣血不足,平素可進補氣養血活血之藥品,如:黨蔘、黃芪、白朮、大棗、甘草、熟地黃、丹蔘、紅花、川芎、當歸等,可選八珍湯、當歸補血湯等補氣血製劑,丹蔘片、銀杏葉膠囊、桂枝茯苓丸等活血化瘀製劑。適當選用黨蔘、黃芪、大棗、熟地黃、當歸等煲湯。用桂枝、紅花、乳香、雞血藤、沒藥、當歸等活血通絡中藥煎湯至2000ml泡腳,水溫在40℃上下,20~40分鐘。

以上各型嚴重時,均屬臨牀急症,需急診住院治療。

總之:血瘀體質證症狀表現多端,治療大法當活血化瘀。 

看了上面的各種介紹,相信在支架面前,會有一個適合自己的選擇的。用中醫藥調理時,還是建議有辯證經驗的中醫大夫給予指導會比較妥當。

【附】中醫妙方:冠心湯(主治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血管狹窄)

 方劑原創醫師:路良宇,男,1948年出生,河南省濮陽市路氏中醫藥研究所主任中醫師,自幼秉承家傳,從事中醫臨牀40餘年。擅長冠心病、慢性胃腸病的臨牀研究,對心血管狹窄研究有獨到之處。研發治療小兒呼吸道反覆感染中藥院內製劑“益肺湯”。“治療小兒病毒性腹瀉中醫藥臨牀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獎。研製的“小兒瀉止散”2007年獲衛生部新藥證書,2011年獲國家專利。出版著作一部,發表論文十餘篇。

  組成  桂枝20克,雲苓30克,白朮15克,焦山楂15克,全瓜蔞30克,薤白15克,乾薑15克,炒桃仁12克,皁角6克,丹蔘20克,甘草15克,水蛭5克(研細末沖服)。

  功效  溫陽利溼,祛痰活血。

  主治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血管狹窄。

  用法  用水約1500毫升,先浸泡30分鐘,文火煎30分,復煎兩遍(水500毫升煎20分鐘),三煎合一,分次日內飲盡。忌食生冷。

  方解  本方以苓桂術甘湯除溼祛痰,合瓜蔞薤白湯宣痹散結,加皁角以助祛痰,加乾薑以助桂枝溫通陽氣,以熱藥和瓜蔞之寒性。用丹蔘、桃仁活血化瘀,配山楂消積脂以助活血,用水蛭加大活血化瘀力度,以舒緩血管,甘草和諸藥以補氣。諸藥以溫通陽氣,祛痰利溼爲主,活血化瘀爲輔,主輔相成,事半功倍,優於單純活血法。

  加減  氣短心慌加紅參;頭暈加葛根、澤瀉;氣逆加木香、枳殼、青皮;大便幹加大黃;嘔逆加半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