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在這場戰役中,瓦剌大敗明軍,使得明英宗被俘,明朝幾十萬精銳將士戰死沙場,大量國之重臣命喪黃泉。
與之相對的,則是瓦剌的不斷壯大。他們不斷的掠奪明朝的財富,藉此壯大自己。可奇怪的是,在此之後本該繼續擴張的瓦剌卻迅速敗亡,並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北京保衛戰,瓦剌遭到巨大挫折
土木堡之變中,瓦剌確實是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不僅消滅了明朝的數十萬大軍,更是掠奪了明軍大量的軍備物資,這還不算他們沿途掠奪的財務。因此,土木堡之變使得瓦剌壯大,這絕非虛言。
然而瓦剌錯誤地估計了明朝子民的力量,認爲如今的明軍也不過如此。因此瓦剌太師也先繼續率兵進犯北京,並於此地開展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京保衛戰”。
在此次戰役中,明朝上下展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力。首先,孫太后顧不得兒子安慰,果斷改立郕王朱祁鈺爲帝,以此穩定民心。隨後,兵部侍郎于謙又發動人民羣衆,將通州儲存的幾百萬石糧食在短短几天之內運送至北京,以此穩定軍心。
經過明朝上下一致的努力,明軍不僅擊退了瓦剌軍的襲擊,成功地保衛了北京城,還多次大敗瓦剌,使得瓦剌將在土木堡之變中獲得的勝利果實全部吐了回來。
而經此一役,瓦剌也無力挑釁大明王朝,只得求和。
內部矛盾激化,瓦剌持續衰弱
也許有人會問,瓦剌中負責土木堡之變戰役和北京保衛戰戰役的也先明明只是個太師,爲什麼行事作風卻像瓦剌的首領一樣。
這就得從瓦剌內部的派系開始說起。
四年,脫懽死,子也先嗣,稱太師淮王。於是北部皆服屬也先,脫脫不花具空名,不復相制。——《明史》
也先的父親脫歡本來就是瓦剌的首領。瓦剌在其手中不斷發展壯大,因此他便想要立爲大汗。然而當時蒙古一族對血統十分重視,因脫歡並非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後裔,因此他的行爲遭到了反對。無奈之下,脫歡只好迎立脫脫不花爲大汗。這就是內訌的由來。
脫歡死後,也先繼承了他的位置。此時的瓦剌,其實際領導權依舊被掌握在也先手裏。不過,但凡有點出息的人都不會甘心只做一個傀儡。正巧,機會來了。
也先在北京保衛戰中失利,實力大損,脫脫不花認爲這是個機會,於是便決定發動政變,並與弟阿噶多爾濟聯兵,一起抵抗也先。
未幾,也先復逼徙朵顏所部於黃河母納地。也先恃強,日益驕,荒於酒色。——《明史》
怎料阿噶多爾濟中途反水,背叛了脫脫不花,使得脫脫不花兵敗被殺。而也先也順利地接管了瓦剌。然而也先在接管瓦剌後,卻失去了雄心壯志,日益驕橫,沉迷酒色,瓦剌實力有減無增。
隨後,也先遭人暗殺,瓦剌也徹底衰弱下去。
結束語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北方的蒙古人發生了什麼事,爲何瓦剌迅速敗亡?
瓦剌在取得土木堡之變的勝利以後,沒有急流勇退,而是選擇了和明朝硬打,導致實力大減。隨後,瓦剌內部又發生了政變,進一步削弱了其實力。
因此,瓦剌的迅速敗亡只能怪他們過於貪婪。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