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對於出現在小學或初中課本上的歷史人物,我們總有種親切感,情不自禁的想知道他們長大後怎麼樣了?這麼說吧,雖然有如曹衝這種小天才意外夭折的,大部分都平安長大了,還名留青史。

機智少年司馬光,小時候就知道砸缸救出小夥伴,長大後也很牛,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他還是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

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同一時代的人,都入官場,自然有所交集。兩人糾纏不休是因爲政見不同,通俗點說,他們是政敵。

曾經是朋友

司馬光出生於1019年,1038年入仕;王安石出生於1021年,1042年入仕。

也就是說,王安石是官場後進,但他政績斐然升遷快速,沒多久就和司馬光平輩論交,他們都是文人,有着共同的愛好,也都想改變國家積弱積貧的現狀,所以成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順帶一說,包拯和他們也是朋友。

雖然初衷都是讓國家變得更好、百姓生活更爲安逸,他們的想法卻不一樣。

王安石是衆所周知的改革家,他認爲只有通過變法才能富國強民、軍事強盛,他是新黨變法派;司馬光則認爲事緩則圓,變法對於國家弊大於利,他是舊黨保守派,歐陽修、蘇東坡等人也是。

宋仁宗趙禎在位的時候,雖然欣賞王安石,但心有顧慮並不支持變法。王安石無以施展,司馬光對變法也還沒那麼反感,兩人的友誼還沒破裂。

等到宋神宗趙頊登基後,年輕君主心懷大志,準備大刀闊斧的來一場改革,全力支持王安石。

王安石終於有機會大展身手。我們都知道,每一次改革變法,必然會觸犯一些人的利益,也就伴隨着腥風血雨,本次變法也不例外。

而且王安石太急於求成,有時候手段過於激進,引起了朝野內外的反彈。司馬光就是態度最爲堅決的那一個,兩人決裂。

新舊兩黨各有勝負

新黨的支持者是宋神宗,雖然他有時候會動搖變法的決心,總體來說還是比較靠得住的。他活着的時候,變法派掌握了朝中大權,保守派基本都被貶到地方或者罷官了。

司馬光憤然離開中央,不過也沒閒着,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直到15年後宋神宗病逝、宋哲宗趙煦即位才被召回。

宣仁太后高滔滔(宋神宗之母)也是堅定的保守派,神宗還在世的時候就數次反對變法,神宗去世後立刻罷免了王安石,起用司馬光爲相,否定了之前的所有變法,因循守舊。

然後變法派被嚴厲打擊,王安石憂憤而死。司馬光那時年紀已經很大了,4個多月後病逝。

等到高滔滔去世、趙煦長大後,又啓用新黨,罷除舊黨。不過這一幕王安石和司馬光都看不到了。

【結語】

宋朝新舊黨之爭,是研究宋朝歷史時跨不過的一個課題。

哪一方是正確的呢?我認爲總體上變法派更符合當時的時代需求。

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後期脫離了事情的本質完全爲爭而爭。明朝黨爭與此有些類似,只要是政敵提出的,正確的也要反對,只要是己方陣營提出的,錯誤的也要支持。

所以最後兩個陣營都算不上勝利。

如果只是純粹的文人,王安石和司馬光可以一世做朋友。但文學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興趣愛好、自身修養,政治纔是日常工作,因政見不同而最終成爲政敵也很正常。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