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照見你真實模樣的鏡子。

曾經有這麼一則新聞,有一對父子在街頭爭吵。

兒子雙手抱拳,情緒激動,不停地彎腰對着父親鞠躬作揖,懇求他放過自己。

年邁的父親甚是惱火:我供你讀書是爲了讓你有出息的,不是讓你去賣水擺地攤的!

兩人都不甘示弱,一個步步緊逼說“你得體面優秀”,另一個連連後退說“我知道我沒本事”。

對父親而言,半生辛勞培養一個大學生,肯定希望孩子能過上“輕鬆體面”的生活。

可擺地攤,自然是“大材小用”,這讓他無法接受。

很多父母,都渴望孩子成就非凡,後來他們才失望地發現,自己的孩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崩潰,是從孩子的“普通”開始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誡父母們:“不要讓孩子成爲人上人,不要讓孩子成爲人下人,不要讓孩子成爲人外人,要讓孩子成爲人中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平凡而幸福的人。

記得18的12月份有這麼一名孩子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就在19年的3月27日晚7時許,鶴壁市外國語中學初三學生姬智慧在搶救34天后不幸離世。

監控顯示,2月21日下午6點左右,姬智慧向同學借了衛生紙後走上了三樓的衛生間。

據在衛生間見過她的同學回憶,姬智慧在洗手間的窗臺邊站了10多分鐘。

6點15分左右,姬智慧縱身從窗臺跳下。

據姬智慧父親介紹,她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並不差,年級排名100左右。

孩子平時比較開朗,出事前還和爸媽、弟弟一起到北京遊玩,期間也沒有顯出任何異樣,也並未與家人發生矛盾或衝突。

這樣一位“開朗”的少女,究竟經歷了什麼,纔會選擇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透過她的筆記,似乎能收穫一些答案。

從2018年11月20日到2019年2月21日,歷時三個月的折磨與掙扎。

她努力了,剋制了,但最終卻沒能戰勝心中的惡魔,選擇以最極端的方式結束掉自己年輕的生命。

考試焦慮,姬同學的情況絕非個例。

中國人口宣教中心發佈的《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調研報告》顯示:

超過80%的小學生存在考試焦慮,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長的打罵。

中學生考試焦慮的總檢出率爲68.8%,初中生考試焦慮狀況比較嚴重:中度或重度考試焦慮的初中生佔25.4%,

女生的考試焦慮水平顯著高於男生。

父母的過度期待,是孩子考試焦慮的一大主要因素。有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說:“

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上重點大學,使他們失望”。

如何積極面對孩子的不優秀,甚至平庸,成爲父母的必修課。

再多的愛,也抵不過孩子的普通

杭州一名12歲的男孩癡迷燒菜,成績年年墊底,數學只考一分。

這個“一看書就犯困,一看菜譜就來勁”的孩子,每天爲家人燒一頓美味的晚餐,堅持了整整三年。

興趣濃厚,天賦優秀,勤奮努力,明明有希望成爲“米其林大廚”,可媽媽的關注點卻是:爲什麼我家孩子死活都比不上別人家孩子的學習成績?

楊定一博士認爲:每個孩子生來就是小天才,重點在於大人是否可以看到孩子的優勢,並且把孩子的潛能開發出來,讓每個孩子找到可以盡情發揮的舞臺而已。

套用一個“優秀”的模板,將所有孩子都往裏面趕,結果往往費力不討好。

那些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並不是不努力,只是有時候傾其所有,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平凡快樂的一生,也值得歌頌

前不久,抖音上有個700萬粉絲的媽媽,發了一個[關於孩子平凡]的短視頻。

小叔家的兩個孩子,女兒8歲,畫畫特別好,兒子5歲,能從1數到1000。

而自己家孩子資質平平,只有看別人表演的份。看完後,爸爸走過來,平靜地牽過孩子:“來,走了兒子,去滑滑梯!”

“我當時就覺得,我老公真的特別牛,是一個特別偉大的父親。我老公在面對我兒子的平庸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那種從容不屑,那種無所謂。”

親愛的孩子,我不要求你成龍成鳳,只願你能平安順遂,快樂一生。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讓他成爲普通而幸福的人

有人說,人一生要經歷三次成熟。

一是認識到父母是平凡的人,二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人,三是認識到孩子是平凡的人。

如果,孩子真不是我們心中所想的那塊“料”,我們不妨這樣做:

一、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逼孩子做

臺灣著名作家吳念真的兒子,數學成績很爛,被母親臭罵。

他趕緊把老婆拉到廚房,問:“你讀書的時候,數學成績很好嗎?”

老婆回答說:“很爛!”

吳念真說:“我也很爛!大學聯考才考了10分。”

《魯濱遜漂游記》裏有這麼一句話: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教育好自己。

孩子往往更傾向於模仿父母的行爲,而不是輕信他們口中的道理。

身教大於言傳!爲人父母,要求孩子之前,可以先做好自己。

二、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有一首歌叫《我只是個孩子》,它唱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10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我拿着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爲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爲什麼要和別人比……”

愛因斯坦曾說過:“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的才幹,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父母常犯的錯誤就是“好高騖遠”,在對比中忽視,甚至抹殺孩子的努力。

我們要讓孩子活成別具一格的私人定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高級仿品。

請接納你的孩子,無論他是優秀,還是普通。

三、認真對待生活,成爲孩子的榜樣

所謂,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你對待生活的態度,便是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你希望孩子成爲怎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怎樣的人。

著名詩人紀伯倫說過: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是照見你真實模樣的鏡子。

學習,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而學習的結果,也從不應該只由孩子一人承擔。

聰明的父母,永遠與孩子統一戰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