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北宋立国以前,五代皇帝走马灯一样换,都是武人乱政导致的恶果。为了保证王朝长治久安,赵匡胤以一场大戏,先后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迈出了“崇文抑武”的第一步,这场大戏就是“杯酒释兵权”。那么这场大戏对于宋代的政治军事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杯酒释兵权”加强了赵宋王朝的中央集权, 巩固了皇权统治
政局稳定,左右朝政走向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唐末及五代之所以中央威权不立,易代频繁最根本的原 因就在于兵权下移,藩镇强悍。只有将兵权收归中央,统一节制,才能有效保证政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后来在南宋之初,相继发生建州兵变、苗刘之乱及淮西兵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杯酒释兵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杯酒释兵权”可说是赵宋三百余年之中基本上没有武将擅权及重大军队哗变事件的根本原因所在。“杯酒释兵权”从根本上杜绝了了唐末一百多 年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局面的重现,消除了皇权旁落,武将作乱的隐患,为宋王朝政权的巩固及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杯酒释兵权”成就北宋的文风鼎盛
杯酒释兵权以后,北宋的职官制度也如逐渐发生变化,朝廷在打压武官的同时,尽一切可能提高文官地位,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有了参与国家行政的机会。至宋真宗朝,就连真宗本人都亲自出马作《励学篇》,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世人读书,甚至直白的告诉那些有大志向的好男儿:“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已经与汉唐时,“以战功封侯,出将入相”的价值观大相径庭。在北宋朝廷的大力推广、宣传下,“东华门唱名”终于成了当世好男儿的毕生追求。连明末学者王夫之也曾不无感慨的评价这段历史:“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
科举制度成了维持“文以靖国”、“崇文抑武”国策的重要手段,大批读书人趋之若鹜,东华门唱名,跻身两府,成为天下人艳羡的国家宰执。这些名臣中,同样也涌现了众多为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家,如欧阳修、苏轼等人。
不到百年时间,北宋文风之鼎盛就已达极盛,从民间到庙堂,涌现出一批有一批的文名大家,如理学创始人,程颐、张载这等思想家、教育家。理学之名于现今之世名声虽然不好,但于当时而言,却无疑是进步的。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仍为人所传诵。
兵将分离,军队战斗力下降
频繁的兵将轮换制度,使得将领与士兵之间默契度缺失,这就导致战争中将领们很难做到知人善用,士兵们也不愿意为陌生的将领奋勇杀敌,从而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这一点,在与金国以及后来的蒙古对抗中表现的就愈发明显。
冗兵泛滥,给宋朝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宋朝采用的是募兵制,不同于前朝的府兵制,这时候当兵有了自由性。为了防止身强体壮的人造反,所以宋太祖把这些人都招到军队中当兵。这些职业军人人数不断增加,后来给宋朝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另外,频繁的军队换防轮换也造成巨大财力的损耗。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北宋时期的“杯酒释兵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反面影响,正面来说加强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统治,另外就是成就了宋朝的文风鼎盛,而反面影响则是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以及“冗兵”的情况。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