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和江淮汽車均宣佈,大衆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汽控股”)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衆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江淮汽車公告也顯示,在大衆中國投資成爲江淮大衆75%股權的股東後,大衆集團有意願授予其大衆集團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

江淮汽車9天7漲停。

標榜“實幹家”的江淮汽車,要演變成“妖股”?

近日,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和江淮汽車均宣佈,大衆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汽控股”)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衆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江淮大衆成爲繼華晨寶馬後,第二家打破50:50股比限制的合資車企。

與此同時,大衆中國將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的股份併成爲其大股東。江淮汽車和國軒高科的總部均位於安徽省合肥市。這意味着,大衆將在合肥投資21億歐元(約166億元)。

截至6月1日收盤,江淮汽車股價爲9.97元/股,最新總市值爲188.76億元。自5月19日以來,江淮汽車股價已上升101%,更是在9個交易日7次漲停。

官網顯示,江淮汽車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於一體、以“先進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並舉,涵蓋汽車出行、金融服務等衆多領域的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江汽控股是江淮汽車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5.23%。江汽控股是安徽省國資委投資的全資子公司,成立2013年10月,註冊資本25.95億元。

據瞭解,江淮汽車在2017年、2018年連續2年出現虧損,分別虧損爲1.9億元、6.3億元。2019年,江淮汽車終於扭虧爲盈。2020年一季度,江淮汽車繼續虧損。財報數據顯示,江淮一季度營業收入爲91.2億元,同比下滑37.7%,淨利潤爲-3.56億元,扣非淨利潤爲-4.3億元。

對於此次合作,江淮汽車方面告訴時間財經,目前簽署的只是意向協議,後續的安排和影響尚不清楚。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對時間財經表示,此次合作如果成行,對雙方是互贏。大衆提升了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可以加快完成其電動車佈局,緩解雙積分壓力;江淮則獲得急需的資金,同時可以把閒置產能利用起來。但因爲雙方話語權強弱不同,江淮汽車或“淪爲”大衆代工廠。

意在江淮大衆?

據瞭解,江汽控股持有5家企業股份。其中,江淮汽車是最主要公司,其他4家公司的註冊資本在375萬元到7500萬元之間。張翔表示,在燃油車板塊,大衆已經有上汽大衆和一汽大衆,所以此次合作更多的是爲了江淮大衆。

此前的2017年6月,江淮汽車與大衆汽車簽署合資企業協議,共同生產新能源汽車。當年12月,江淮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雙方各出資10億元,分別持股50%。但江淮大衆成立後進展卻顯得波瀾不驚。直到2018年4月,江淮大衆才推出了純電動汽車品牌思皓,首款車型思皓E20X則到了2019年9月才下線,但並非掛大衆車標,銷量也非常慘淡。這令外界對江淮大衆的前景產生疑惑。

根據江淮汽車最新年報顯示,2019年江淮大衆總資產爲17.2億元,營收爲2.3億元,淨虧損3.6億元。

與此同時,隨着合資股比限制取消,各大外國車企開始“蠢蠢欲動”。2018年6月,中國宣佈將陸續放開汽車合資股比限制。同年10月,寶馬宣佈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25%股權,將持股提高至75%。華晨寶馬也因而將成爲第一家外資股比超過50%的合資車企。

隨後,大衆汽車多次傳出“緋聞”。2019年4月,有消息稱,大衆汽車正考慮收購江淮汽車大量股份。當時,江淮汽車公告回應稱,在新能源乘用車合資合作的基礎上,雙方一直就如何進一步深化合作進行探討。2020年5月底,路透社等媒體報道,大衆汽車正就與江汽控股50%股份展開最後談判,併購金額至少爲35億元。

不容忽視的是,大衆目前正在執行激進的電動化戰略,計劃到2025年推出80款全新電動車型,實現年產電動汽車300萬輛。到2022年底,大衆集團規劃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6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最晚到2030年,大衆旗下所有車型陣容將全部實現電動化。

張翔表示,大衆在中國的新能源之路起步比較晚,相比特斯拉、比亞迪來說有不小差距。上汽大衆和一汽大衆,雖然已經有插電類產品,但銷量並不好。

德國《汽車週刊》雜誌獲得的內部通話記錄顯示,大衆汽車CEO迪斯承認特斯拉的軟件領先於大衆和“任何其他汽車製造商”。迪斯說特斯拉的領導地位使他“頭疼”。

爲代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大衆汽車還面臨着雙積分的壓力。工信部今年4月發佈的《關於2019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公示》顯示,上汽大衆、一汽大衆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積分實際值均不達標,分別爲9.14萬分、5.69萬分,而兩者的達標值分別爲18.8萬分、20.2萬分,距離達標均有較大距離。

對於江淮大衆的未來規劃,大衆中國表示,合資公司計劃到2025年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將更加完善的研發中心列爲大衆汽車集團研發團隊的一員,同時依據大衆汽車標準重建全方位的電動汽車工廠,並於2023年之前實現MEB平臺的投產。

江淮汽車公告也顯示,在大衆中國投資成爲江淮大衆75%股權的股東後,大衆集團有意願授予其大衆集團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江淮大衆將逐漸擴大規模併力爭在2029年間達到年產量35萬到40萬輛。各方正在就具體品牌、產品及產量計劃進行洽談和商議。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分析稱,未來大衆大概率會引入其旗下的中低價位車型,畢竟中國中低價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十分巨大。2018年,大衆、江淮汽車、西雅特就曾簽署協議,將在2020年到2021年將大衆旗下低端品牌西雅特引入中國。

那除了錢,江淮還能從中得到什麼?一位江淮大衆部門主管表示,大衆佔江淮控股50%股份,肯定會有些技術投入,但沒有太多指望,本來想跟着大衆躺贏,看來是靠誰都不行,只能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還有一部分人則直接持悲觀態度。“和我們關係不大了,以後可能要叫大衆江淮”,“他以爲江淮還是主導,至少也是平等關係,沒想到淪爲了打工仔”,一位江淮內部員工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說。

雖然與華晨類似,江淮汽車也降低了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但它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卻迥異。目前,江淮汽車股價已翻倍;截至2020年6月1日,華晨中國收盤價6.89港元/股,與2018年10月11日公佈股權調整消息前一天的10.76港元/股收盤價相比,一年半的時間內,華晨中國股價已累計下跌36%。(北京時間財經 歐陽西子)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