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直言,“我認爲,跨國公司進入混改,不僅帶來了資本,還會帶來技術、管理經驗等,對江淮汽車來講是重大利好,對大衆而言,無論是增資江淮汽車,還是參股國軒動力電池企業,都是期望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進行戰略佈局。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對車圖騰表示,大衆入主江淮不能算是國有資產流失,既然外資出錢買的,自然是考慮未來的增值。

繼華晨寶馬之後,江淮大衆打響了合資股比放開的第二槍。

5月29日,大衆汽車宣佈,增持江淮大衆股份至75%,並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

虎視眈眈的大衆汽車,終於選擇在華三個合作伙伴(一汽、上汽、江淮)中最弱的一個,下了手。

狼來了?

這一次,好像幾乎沒人這麼喊。

因爲,大衆此次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動作——收購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控股50%股份。江汽控股全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現爲江淮汽車(全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70.36%。

這意味着,從此以後,大衆汽車不僅絕對控制着江淮大衆這個合資公司,還在江淮汽車這個大盤子上,享有非常大的話語權。

這纔是真正的狼來了。

德國寶馬增資華晨寶馬至75%,沒有碰華晨汽車;奇瑞作爲國企也經歷過混改,但投資人是青島五道口基金企業,實控人也是中國公司。

而大衆注資江淮汽車,直接成了外資混改國有車企的頭一遭。

這樣的操作,如果不遭到一些口誅筆伐,似乎都不科學。

▌算不算國有資產流失?

先看最敏感的話題:大衆汽車入主江淮汽車,算不算國有資產流失?

江淮汽車成立於1964年,是一家商用車、乘用車、動力總成及新能源汽車並舉的綜合型企業。縱使橫向對比上汽、一汽等不佔優勢,也至少是很多當地人的心頭好。

現在,外資進來了,江淮或許難免淪爲“代工廠”。

63歲的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也因此面臨着鋪天蓋地的質疑。在面對媒體的時候,安進的表達是“我沉得住氣”,“與世界一流企業合作”、“抓住機遇”等詞彙,與當年華晨的祁玉民如出一轍。

(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

人們的負面情緒也無可厚非。不管是不是大勢所趨,不管是不是划算的生意,畢竟有一層民族感情在。要記得,當年我們的吉利汽車低價抄底沃爾沃,瑞典人民也是好大不樂意。

現在,我們拋開感情因素,客觀來看這筆交易。

既然是買賣,那就要看供需關係。

首先,平心而論,江淮汽車的造車水平在自主品牌中,並不在第一陣營。

其次,江淮最大的籌碼在於手裏握着大把的產能(80 萬輛),但是國內車市需求下滑,車企產能利用率低下,外資購買國內產能,供大於求。

再次,江淮近期的經營狀況確實一般。2019 年,江淮汽車盈利1億元,但這加上了政府給的11億元的補貼,如果只看扣非淨利潤,虧損爲9.78 億元。據統計,2014-2019 年,江淮汽車累計收到政府補貼近百億元,而期間淨利潤不足 25 億。

大衆宣佈入主江淮,使江淮的股票大漲了一波。在本次大漲之前,江淮汽車市淨率僅爲 0.74,已經“破淨”,即市值已經低於淨資產。這說明,資本市場對江淮,幾乎沒什麼信心了。

▌賤賣江淮?

入主江淮汽車和增資江淮大衆,大衆方面花了10億歐元,相當於約79億元人民幣。

車圖騰採訪了多位汽車行業分析師,得到的答案很一致:“10億歐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在接受車圖騰採訪時表示:“外資花錢買了國有國企的股份,那就不算國有資產流失,因爲買股份,都是要花出真金白銀買,一股摺合多少錢,外方的錢都是要花進來的,最後是國資委拿到這筆錢。”

鍾師指出,“國企的個股股份,作價都是由國資委指定的資產評估公司來評定,類似賣便宜了、賤賣了都是不可以的,因爲不是自己想開價多少就是多少,就連裏外勾結什麼的也行不通,現在這套東西已經很正規了。”

實際上,江淮是不是被賤賣了,與是不是國有資產流失是同一個問題,後者往往是前者的情緒化表達。

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對車圖騰表示,大衆入主江淮不能算是國有資產流失,既然外資出錢買的,自然是考慮未來的增值。

▌爲什麼走兩步?

問題是,大衆如果想推進在華業務,直接增資江淮大衆就好了(像寶馬一樣),何必入主母公司江淮汽車呢?

就像上文列舉的,江淮汽車自身的情況不見得多好。

慣常的視角是,外資進入,狼來了。

如果換個視角就成了,對大衆來說,江淮大衆纔是真正的目標,江淮汽車或許只是“捆綁式銷售”。

就好像,當年中國車企要買Jeep,但Jeep的單獨報價比FCA整體都要高。因爲Jeep是優質資產。

“江淮意在混改,大衆想導入電動化,雙方各取所需。”崔東樹如是對車圖騰表示。

言外之意是,江淮汽車借大衆來參與混改,也是引入了一脈活水。

當然,如果真是如此,國有資產流失就無從說起了,江淮纔是主動的一方。

崔東樹表示,“這次大衆入股,體現了競爭下地方國資體系的清醒認識,知道單靠自身實力的單打獨鬥,效果很難體現。”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直言,“我認爲,跨國公司進入混改,不僅帶來了資本,還會帶來技術、管理經驗等,對江淮汽車來講是重大利好,對大衆而言,無論是增資江淮汽車,還是參股國軒動力電池企業,都是期望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進行戰略佈局。”

“江淮汽車亟待混改,維持就是逐漸萎縮。”一位諮詢公司分析師對車圖騰表示。

鍾師對此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認爲,大衆入股江淮汽車很可能是一個資本運作,爲了操作方便。“我懷疑以後江淮大衆這個合資公司就不存在了,其實入股江淮汽車與增持江淮大衆是一回事。”

▌大衆,明天是否還會一騎絕塵?

江淮大衆,是大衆汽車轉型電動化的產物。

大衆汽車全面轉型電動化的決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新CEO迪斯上任之後就狂風暴雨式地轉型,花了56億美元造出MEB平臺,這還只是一個開頭。

大衆計劃,2020年將在中國投資超過40億歐元。

注意,這40億歐元,並不包含入主江淮的10億。

還有,與宣佈入主江淮同一天,大衆宣佈獲得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26%的股份,這個項目投資額約11億歐元。這也不包含在上文的40億歐元裏。

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電動車市場,迪斯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急迫。

“中國市場經歷着快速變化。今年,我們看到在中國的銷售情況是100萬臺電動車輛和1800萬臺傳統燃油車型。到2030年,我們預計電動車數量將達到1300萬臺,內燃機車型將會降到1700萬臺,這意味着我們現在要準備好應對未來中國汽車市場變化的能力。”迪斯表示。

他面臨的問題是,時移世易,明天的大衆在電動化的天下,還能否如同現在的燃油車市場那樣一騎絕塵?

2019年,大衆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高達20%。而全體自主品牌加在一起,佔有率才39%。

這是胡蘿蔔,還有大棒。在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雙積分”成績單中,南北大衆淪爲差生。其中,在油耗負分排行榜,一汽-大衆爲-54.94萬分,上汽大衆也高達-19.13萬分。

一個問題是,大衆選擇此時入主江淮,是不是一個好時機?

上述諮詢公司人士回答車圖騰:“這種事情不是一天談成的,還有政府批准 起碼一兩年的時間,那時還沒有新冠。”

一個非常嚴絲合縫的事件鏈條是,迪斯日前表示,江淮大衆的切入點將是小型電動車,與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實現互補。現在思皓品牌之下有三款小型電動車型。而其剛剛控股的國軒高科主打磷酸鐵鋰,正適合低續航的小型車。

這早就是一個勢在必行的佈局。

電動化時代到來,這個全新的“大衆-江淮-國軒高科”聯盟體系,形成了大衆在華新的供應鏈和價值鏈。

走到今天,只剩下兩個問題。

大衆的問題是,明天我是否依然成功?

江淮的問題是,明天是否還有江淮?

大衆的問題是,明天我是否依然成功?江淮的問題是,明天是否還有江淮?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