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不肯放手,以爲這是讓孩子少受苦,可恰恰相反,這纔是害孩子最直接的途徑。什麼都包辦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傷害。

1.影響孩子獨立性的養成

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什麼都不會,而是你根本不給他機會。

長此以往,孩子只會慢慢地忘記這些“本領”,做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

一個動手能力差的孩子,長大了不會自然而然的就什麼都會了,只會變成一個動手能力差的大人。

2.孩子的挫折商降低

包辦型父母,在孩子還沒動手前就把所有事都做好了,這就減少了孩子遇到困難的機會。

暢銷書爲何家會傷人中說,一個孩子在16個月時化解一個挫折時的難度,遠勝於他16歲、26歲或36歲時化解一個挫折的難度。

當他遇到困難時,你已經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孩子們將來也不會知道如何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尊重小孩子受挫的權利。

聰明父母要明白幾個道理:

1.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作爲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

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財富,纔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

父母可以伸手給的,永遠是有限的,只有讓孩子養成獨立生存的能力,孩子才能在離開父母后在社會立足。

2.放手讓孩子嘗試,父母試着“懶”一點

作爲父母,愛孩子沒有錯。但應該清楚一點,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他們自己該經歷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卻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不自主的地幫他們。在陪伴孩,不如試着“懶”一點。

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行動能力,他們比你想象的要強的多。

能不動手的時候就不要伸手,儘量延遲幫忙,當他真的有需求時,再出手。

一個優秀的父母,應該明白,我們在孩子的生命裏應該出演的角色永遠不是主演,而是一個擺渡人。

我們和孩子之間要保持一點距離,彼此成全,纔是親子關係正確的打開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