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反,那些富有同情心的人看到真實的你,會給你足夠的支持和照顧,而你也因此獲得了歸屬感和支持的力量。邊緣型人格通常因爲自己受到過傷害,所以會討厭跟別人接觸。

你是邊緣型人格嗎?你排斥所有的社交活動嗎?

邊緣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有着相同的一面,在這裏不做單獨的區分。作爲邊緣型人格而言,最典型的狀態就是喜怒無常。因爲他們內心十分敏感,感受到外界好的刺激時就會十分開心;感受到外界不好的刺激時就會非常生氣。通常他們更容易感受到不好的刺激,所以他們有意識地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空間中,以此避免和別人產生聯繫,引發情緒上的崩潰。那麼,作爲邊緣型人格,如何通過自我救贖,讓自己願意和別人交往呢?

找出自己最討厭的人

邊緣型人格通常因爲自己受到過傷害,所以會討厭跟別人接觸。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因爲這個人曾經傷害過我,那麼我斷定其他人也會傷害我”。從童年經歷開始回憶,找到曾經傷害過你的人,越具體越好。強化這樣的訓練,每天都要找一找自己最討厭的人。目的在於,你討厭的只是你接觸過的極少數人。也許就是那麼一兩個人,因爲傷害過你,所以導致你不願意跟所有人交往。

你要告訴自己,曾經傷害過你的人,跟當前你所認識的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傷害你,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傷害你。哪怕你遇到的某個人,跟之前傷害過你的人多麼神似,都要告訴自己:他們不是同一個人。重複這樣的行爲,是避免讓你用過去的經驗,應對一個全新的場景。如果你總是用過去的眼光、過去的經驗、過去的思維來判斷當前的場景,那麼你永遠只是在重複過去的經歷,難以長大。

提前準備好可能遇到的尷尬問題

人與人交往勢必會問東問西,人們不可能永遠只談論安全話題,因爲這並不能夠增進彼此的信任。你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可能會遇到的尷尬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到你的缺點。包括你爲什麼這麼胖,你爲什麼這麼矮,你衣服品味這麼差,你成績爲什麼這麼差等等。提前準備好這些問題,然後投入到社交中。當別人問及相關問題時,你就會更加流暢地回答出來了。

有些迴避型人格爲了避免回答尷尬的問題,乾脆直接放棄社交,這是不對的。社交所帶給你的好處,要遠遠高於社交帶給你的壞處。想要獲得一些好處,勢必要付出一些代價。社交不僅能夠帶給你安全感、歸屬感和愛,還能夠讓你獲得機會、增加社會支持的力量。這些好處,遠遠高於你預想中所受到的傷害。

足夠真實的表現自己

真實本身蘊含着巨大的力量,你有多真實你就擁有多麼強大的力量。不妨把自己迴避型人格的心理告訴別人,也可以把自己自卑的一面告訴別人。只要你足夠真實,別人就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相反,那些富有同情心的人看到真實的你,會給你足夠的支持和照顧,而你也因此獲得了歸屬感和支持的力量。以這種狀態社交,既避免了受傷害,又獲得了歸屬感,對你而言大獲全勝。

將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行爲本身,而不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總是在乎別人怎麼看,你就會失去自我。有些人想讓你往左走,有些人想讓你往右走,而你只需要聽從內心的聲音,走自己想要走的路。表達真實的自己,不虛僞、不造作、不逢迎、不苟同。不要害怕成爲人羣中的少數人,要融入進去,還要保持自我。

少一些對他人的期許

社交中少一些對他人的期許,你會更加輕鬆自在。不要爲了給某個人留下好印象,而故意討好對方。不要過於期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人們不會給自己認識的任何人高於自己的評價。別人對你的任何點評,並不在於你本身價值如何,而僅僅在於別人對你點評這一行爲本身。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在背後是如何編排你的。

歸根結底,別人對你的評價以及背後對你的看法,對你都無傷大雅。重要的是,對方是否真切地幫助到你,是否爲你考慮過,是否在情感上給你支持的力量。學會通過行爲來判斷一個人對你的影響,而不是刻板化的認知。也許這個人對每個人都很壞,但是唯獨對你很好,你不能夠因爲他對所有人都很壞,就認爲他會傷害你。採取行爲分析法,能夠幫助你增強現實感,減少不切實際的幻想。

通過上述方法,一般邊緣型人格都可以實現自我救贖,從而融入到社會當中去。如果你還有更好的方法,歡迎跟我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