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確會因爲年齡而焦慮,但是也知道結婚生子並不是解決焦慮和孤獨的方法,甚至有些人在結婚生子後依舊孤獨。害怕和同齡人與衆不同而開始考慮結婚,因爲老人們“養兒防老”、“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情”的催促被迫相親,甚至對成爲“剩女”的自己失望。

“你會不會擔心自己永遠單身下去?”

上週給朋友過生日,她許下的願望是希望趕緊結束單身。要知道這個願望對她來說太一反常態了,畢竟在這之前,她是個口口聲聲享受單身生活的人。

朋友說:“25歲之前沒考慮過這個問題。覺得自己還年輕,只想好好工作好好賺錢。可是當人生邁入25歲之後,周圍人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身邊人要麼準備訂婚結婚,要麼正在帶娃備孕。”

她說以前我是渴望單身,現在卻更恐懼孤獨終老。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姑娘害怕成爲別人眼中的“剩女”。

《俗女養成記》裏39歲的女主陳嘉玲,就算這方面的代表人物。

她做着一份祕書工作,有一個男友,原本覺得自己的生活並不算差。直到有一次參加了前男友的婚禮,沒孩子沒家庭的她總是被周圍的同學格外關心和提醒。

“女人沒工作可以,但一定要有家庭。”

“20歲喝醉是可愛,40歲是可憐。”

......

陳嘉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爲了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她主動和交往4年的男友求婚。

在準備按照計劃結婚的過程中,她還是受不了被未來婆婆規劃好一切的人生,意識到自己厭惡現在這份工作,也正視了她和男友間的感情並不足夠支撐彼此走入婚姻。

在將近四十的年紀裏,陳嘉玲選擇了和男友分手,決心和垃圾老闆說再見。

面對家人沒完沒了的催促、自己年齡越成熟,感情經驗卻越來越空白的打擊、周圍人紛紛結婚生子的隱形壓力。

我總在想,一個人生活或者成爲“剩女”真的就是件壞事嗎?

當陳嘉玲真的過上了沒工作沒男友的日子後,除了感傷之外,她也體會到了自由,她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新的生活。

即使是催促她趕緊結婚的媽媽,在知道女兒退婚還失業的時候,雖然第一反應是怕被街坊鄰居說閒話。 但當她問媽媽“你會不會失望”時,媽媽的回答則是:“你不對自己失望,我就不會對你失望”。

每個人會因爲年齡的轉變,對人生的追求隨之發生變化。可至少我們做一切選擇的前提,不應該是因爲別人。

害怕和同齡人與衆不同而開始考慮結婚,因爲老人們“養兒防老”、“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情”的催促被迫相親,甚至對成爲“剩女”的自己失望。

可是在我眼裏“剩女”這個詞,可以是褒義的。

她們足夠獨立不用依靠他人,就能靠自己的力量得到想要擁有的東西。她們足夠自信,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剩女”不是獨身主義,更多的只是不順從別人強加的期待,不在適婚年齡湊合找個人過下去。

陳喬恩曾經就說過, 總有不相關的人,比她自己還在乎她的生活狀態和年齡。

她的確會因爲年齡而焦慮,但是也知道結婚生子並不是解決焦慮和孤獨的方法,甚至有些人在結婚生子後依舊孤獨。

陳喬恩也覺得“剩女“更應該被稱爲盛女,強盛的盛,盛開的盛。

她不想爲了結婚而結婚,依舊相信愛情,遇到了對的人就在一起,沒有遇到的話一個人也沒問題。

每個姑娘都會因爲年齡感到焦慮,這很正常,但我們不該被年齡所限制、所要挾。

30歲也有任性的資本,40歲也有做夢的權利,50歲依舊能相信愛情,哪怕到了60歲也不耽誤你活成活潑幼稚的小女孩。

心理年齡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握,實際年齡感同樣如此。很多姑娘早早開始着手準備抵抗衰老,爲的就是從內心到外表都能做到忽視年紀。

沒有心儀的對象,也沒什麼人對自己感興趣,周圍的好男生都有了另一半,努力開拓出的人脈也並不能發展成戀人。

周圍人勸你別再等了,再等怕是等不到了。他們說你眼光太高了,別再挑來挑去了。可是相比永遠單身,找個差不多的人就這麼過才更讓人感到恐懼。

每個人都要做好孤獨終老的準備,就像每個人也都期待着愛情降臨。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裏,你會選擇相信自己,還是相信年齡?今天的最後我想由你們來回答這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