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孩子一直在做大人們都害怕的事

上週朋友和我說,他因爲一些事情和女友吵了起來。5歲的小侄子看見他們吵架情緒很激動,就跑到朋友身邊說:”你不許再兇姐姐了,男生要保護女孩子,有矛盾兩個人好好說不好嘛?“

聽了這番話,當下他所有的火都消了,覺得自己一個奔三的成年人,怎麼還比不上小孩子。

每個稚嫩的孩子都是未長大的成年人,有時候他們比我們更瞭解這個世界,更知道那些基本的道理。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視頻,在視頻裏哥哥問弟弟:“如果我和一個男生結婚了,你會怎麼想?”弟弟回答:“如果你是像爸爸媽媽那樣戀愛結婚,那就去愛吧,愛就是愛,沒有性別之分。”

還有在日本綜藝《校園瘋神榜》的屋頂告白大會里,也經常能看到小孩子們在衆人面前大聲喊出喜歡的人的名字,也明白你不喜歡我也沒關係至少我主動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反觀我們這些大人,在愛情面前畏畏縮縮,總是在猶豫和放棄中徘徊。

保持純真和稚嫩的孩子們也總在說一些大人們訴說不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會寫詩的孩子。

昨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新學習了一個詞「沒收」,然後作了一首詩。

「工作沒收了爸爸的陪伴,我和哥哥沒收了媽媽的時間」

圖片來自微博@文科班校花醬

很早以前,就有一組小孩子寫的詩在微博和朋友圈瘋傳了一陣,每個看過的大人都感慨着自愧不如。

每一首詩簡單直白,但又蘊含哲理。不得不說,孩子的想法永遠是最純粹最可愛,不夾雜任何雜質的,他們會用自己奇妙的視角去看待世界,看待親情。

在所有孩子的詩裏,最讓我有感觸的,是成長這首詩。

成長

這倆字

長得

很孤單

連個偏旁都

沒有

這些孩子雖然各個都是小大人,說着我們不敢說的話,做着我們都會害怕做的事,但歸根結底他們也只是一幫需要父母家人呵護寵愛的孩子。

從一部分詩中你可以品出他們幸福的童年,可以看出家人帶給他們的幸福感,可是這裏還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們撰寫的詩,每一首都在傾訴對父母的思念。

這些詩都是孤獨長大的留守兒童們寫下的詩,在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裏,第三集長大講述的就是這幫喜歡寫詩的留守兒童。

在偏遠的地區,一些鄉村學校嘗試着將詩歌課作爲必修課。

校長說這裏的孩子們懂事兒早,他們大多是留守兒童,就連爸媽離開他們去遙遠的地方打工都不會哭也不會鬧,這樣的孩子太安靜了。

不是說這些孩子對父母感情不深,而是他們太懂事了,他們理解父母爲家裏外出打工的辛苦。

他們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沒有家人陪伴,沒有快樂無憂的童年,更多的是想見父母迫切的心,還有寂寞的夜晚,只能用詩歌寫出原本說不出口的話。

「我在給爸爸掏耳朵,此耳朵暫停使用,請各種聲音繞道而行,前往其他耳洞,因此給你們造成不便,請諒解」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冬天過去,春天回來,爸爸媽媽轉身離開,留下了冬天,只有他們,才能把春天帶回來」

看了這兩首孩子的詩,你可以輕易分辨出哪一首是留守兒童們撰寫的,這些特殊的孩子們在成長經歷中所缺失的關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在中國留守兒童調查報告中, 由於父母進城務工,每年幾乎都會產生近兩千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留守兒童佔86%,近六分之一的孩子一年都見不到父母一次

下面這支影片中的小主人公齊天,就是大部分中國留守兒童的縮影。齊天的父母外出打工,家裏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和他。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想快點長大變成厲害的齊天大聖。在沒有父母陪伴的日子裏,齊天偷偷練習了很多”絕活“。在雞窩中拿雞蛋練習火眼金睛,放學後齊天的小夥伴會被家人叫回家,他習慣了苦中作樂一個人在田埂中追逐小兔子,練習筋斗雲。

但你不知道的是,白日裏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孩,最怕的是沒人陪伴的夜晚。齊天說:” 黑夜比不上白天快樂,蛐蛐、知了、可憐兮兮的小奶貓,他們也和我一樣是一個人睡覺嗎?

對於你我而言,小時候聽媽媽講述睡前故事可能是再簡單不過的日常,可是對於像齊天這樣的留守兒童們來說,卻是難以實現的奢望。

如果黑夜無法驅逐,我們願以聲音相伴,爲孩子趕跑孤單。

每一位留守兒童幾乎都撰寫過有關夜晚的詩歌,只有在這個時候沒有父母陪伴的孤獨會被無限放大。

他們天真無邪沒有雜念,唯一想做的就是快快長大。他們在等待着家人歸來,也在等着你我的幫助。

這個六月,讓我們一起守護這些留守兒童,用點滴善意發光,用好的故事陪伴他們更好的成長。

今晚的晚安屬於所有已經長大,和正在長大的孩子們。

頭圖 / 阿仁Aaren

插圖 / 網絡、《孩子們的詩》《姜二嫚的詩》

《大山裏的小詩人》《人生第一次》

「今晚22:22的報時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