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此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大變革時期,大衆叫停了西雅特品牌入華事宜,而且也將其主導的MEB純電動項目(即大衆ID.系列)分擔給國內的上汽大衆、一汽-大衆來執行,那麼,江淮大衆要引入的大衆純電動車在定位上應該是要低於上汽大衆、一汽-大衆旗下的ID.系列車型的,而自然的,江淮大衆推出的純電動車在價格上也會更加親民。也就是說,江淮大衆後期推出的純電動車或是要攻佔當前自主品牌純電動車所在的售價區間和領域的,也就是大衆有意在國內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捷達”。

大衆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依舊,但是並沒有擋住大衆火熱的激情,就在短短一兩天之內,大衆數次出手,動作頻頻,在汽圈裏迅速掀起一波巨浪。

海外,5月28日,大衆汽車監事會批准與福特汽車建立聯盟,雙方計劃在自動駕駛領域以及新能源車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雙方預計將在該項目上投資數十億美元。

國內,更熱鬧。同樣是在5月28日,大衆中國總計投入1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7億元)收購國軒高科26.47%的股份,成爲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

緊接着,5月29日,大衆中國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簽署電動車深化合作意向書,大衆將投資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9.29億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衆股份至75%,獲得實際管理權,實現企業管理模式變革。

海外就不說了,單看國內,無論是收購國軒高科,還是入局江淮混改,都可以看出大衆在下一盤大棋,而且是新能源領域的大旗。根據大衆與江淮簽定的合作《意向書》,未來,大衆將向江淮大衆導入大衆集團旗下主流品牌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合資公司將逐漸擴大規模,並在2029年實現產能35-40萬輛;同時,江淮大衆預計將於2025年內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並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我們知道,江淮與大衆在2017年成立了江淮大衆,並在2019年9月推出了一款產品——思皓E20X,但是銷量平平,甚至有“離婚”的消息傳出。

然而,如今看來,大衆不僅沒有放棄江淮,反而進一步加註,更豪砸10億歐元入股江淮,還承諾幫助江淮升級工廠,並進一步導入旗下主流新能源產品,這陣勢,完全有將江淮大衆提升至與南北大衆並駕齊驅的地位的勢頭。如今大衆在國內不僅有了南北大衆,還有了江淮大衆,形成“三國並立”的局面。

結合大衆與江淮的合作意向,再加上大衆斥資11億歐元收購國軒高科的事實,都在指向一個事實:那就是大衆要在國內新能源領域亮劍了。值此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大變革時期,大衆叫停了西雅特品牌入華事宜,而且也將其主導的MEB純電動項目(即大衆ID.系列)分擔給國內的上汽大衆、一汽-大衆來執行,那麼,江淮大衆要引入的大衆純電動車在定位上應該是要低於上汽大衆、一汽-大衆旗下的ID.系列車型的,而自然的,江淮大衆推出的純電動車在價格上也會更加親民。不過,得益於大衆在國內的品牌影響力和MEB平臺的邊際效應,江淮大衆推出的純電動車在銷量上更容易創造“驚喜”。

也就是說,江淮大衆後期推出的純電動車或是要攻佔當前自主品牌純電動車所在的售價區間和領域的,也就是大衆有意在國內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捷達”。要知道,自誕生之日起,捷達品牌在國內的銷量就一路走高,根據乘聯會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8個月的時間,捷達品牌在國內的累計銷量已達9.65萬元,月均超過萬輛,而且還是今年的疫情嚴重影響了市場銷量。基於這種情況,大衆還預計讓捷達品牌去開拓俄羅斯和東南亞市場……

言歸回來,大衆通過江淮大衆在國內導入入門版MEB平臺的純電動車,把槍口直接對準中國品牌。要知道,大衆爲研發MEB平臺,已經投入了70億歐元,如何“回本”,或者如何讓利潤最大化?很顯然,在汽車界,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該平臺上誕生的車型越多,每輛車均攤的研發成本就越低。大衆已經成功在一個MQB平臺上造出低至捷達/POLO、中至帕薩特/奧迪A4,上至保時捷Macan等價格和定位“跨度”極廣的車型,這一策略爲何不能同樣在MEB平臺上實現呢?

寫在最後:

對於浸淫中國市場30多年的大衆來說,其對中國消費者的瞭解是相當精準的,也因此,大衆在國內地位和銷量一騎絕塵。而在中國市場向新能源轉型變革的大背景下,包括大衆在內的海外品牌亦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和以前一樣,大衆的佈局同樣密不透風:以上汽大衆、一汽-大衆的ID.系列攻佔中高端純電動市場,與特斯拉等合資品牌純電動車進行競爭,而以江淮大衆的純電動車搶佔低端市場,與自主品牌純電動車進行競爭。而因爲有着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溢價能力,無疑會對自主新能源產品和廠商造成巨大沖擊。

大衆已經亮出獠牙,自主新能源品牌要小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