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醫誤治害人不淺,病家不可不知

原創 守一同道 師從醫聖 昨天
來自專輯
醫學源流論

《醫學源流論》病情傳變論

病有一定之傳變,有無定之傳變。

疾病有時候會有傳變的規律,有時候又沒有規律。

一定之傳變,如傷寒太陽傳陽明,及《金匱》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類。又如痞病變臌,血虛變浮腫之類,醫者可預知而防之也。

有規律的傳變,比如《傷寒論》中,太陽表證傳陽明裏證,這是由表傳裏。在《金匱要略》中,也有肝病傳脾的,因爲木克土,肝克脾。

再比如痞病變爲臌膈之病,血虛的久了變爲浮腫,這些醫生都可以預知預防。

痞,病字頭加一個否。

否是易經中的否卦。

否卦易經中說是天地不交。

人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下陽上陰,乾下坤上,就好像下面有火有鍋,上面有水,水受火力蒸騰上升,到空中變冷凝結成雨再下降,輸布全身。和天地形成降雨的過程是一樣的。

否,下陰上陽,乾上坤下,火在上,水在下,天地陰陽不交,這就無法完成人體的能量大循環了。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熱下寒,這樣就是痞,人體循環受阻了。小的受阻會形成痞氣,受阻的嚴重了,會形成痞塊。再嚴重,就是很實的實邪了,比如臌膈,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肝硬化。

血虛的久了爲什麼會浮腫呢?因爲氣血不到哪,哪就會出問題。氣血不到手,則手不能握。氣血不到腳,則腳不能行。

孕婦後期臨產前腳會浮腫,就是因爲氣血都集中到子宮附近,四肢氣血就不夠了,所以就浮腫了。

無定之傳變,或其人本體先有受傷之處,或天時不和又感時行之氣,或調理失宜更生他病,則無病不可變,醫者不能預知而爲防者也。

無規律的傳變,或者病患本就有受傷之處,或者天時氣候本就異常,再外感六淫之氣,或者服藥不當,誤治而引起他病,這種情況下,不管什麼病,都有可能傳變毫無規律可尋,讓醫生不能預知不能預防。

總之人有一病,皆當加意謹慎,否則病後增病,則正虛而感益重,輕病亦變危矣。

總而言之,人一但生病了,就必須小心了,一但延誤病情,或者誤治,就很有可能小病變大病,舊病增新病,正氣越虛,邪氣越深入,輕病也會變危症。比如很多小孩子一個普通感冒被治成白血病,這都是很嚇人的,也是很普遍的,不可不謹慎。爲什麼要自學中醫,爲的就是爲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至於既傳之後,則標本緩急先後分合,用藥必兩處兼顧,而又不雜不亂,則諸病亦可漸次乎復,否則新病日增,無所底止矣。

如果沒有保護好,病情傳變了,由表傳裏了,那麼就要視具體情況,分清輕重緩急來治療,不可亂了手腳,這樣才能把病治好。

比如太陽少陽並病,既有表證,又有半表半里之證,這就要治從少陽,從半表半里着手,不可再用麻黃湯發汗解表。

比如太陽陽明並病,既有表證,又有陽明裏證,這個時候不能着急用承氣湯下之,而應該先解表而後攻裏。

再比如太陽證而有兼有陰證,這個時候能量氣血已經不足,要先建中培固氣血,先溫裏,能量建立起來後,才能解表。這都是定法。

至於藥誤之傳變,又復多端,或過於寒涼,而成寒中之病。或過服溫燥,而成熱中之病;或過於攻伐,而元氣大虛;或過於滋潤,而脾氣不實。不可勝舉。

至於誤治導致病情由表入裏,由淺入深,病情複雜化,那就太多太多了,因爲庸醫太多。

要麼是見熱就用寒涼,一個太陽表證治成了陰寒之證。

要麼是辨證不準過服熱藥燥藥,治成了熱證。

或者過於攻伐,不該瀉而瀉之,造成氣血津液大虛。

或者脾胃本來虛弱,導致津液失於輸布,有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嘴脣乾燥的症狀。庸醫見幹見火就滋陰,導致脾胃更虛,運化失司。

庸醫錯治的例子,自古多之,不可勝舉。

近日害人最深者,大病之後,邪未全退,又不察病氣所傷何處,即用附子、肉桂、熟地、麥冬、人蔘、白朮、五味、萸肉之類,將邪火盡行補澀,始若相安,久之氣逆痰升,脹滿昏沉,如中風之狀。邪氣與元氣相併,諸藥無效而死。

大病之後,如果邪氣未盡,當謹慎辨證,妥善處理,不可毫不分辨的就用各種滋補之藥,想着人元氣虛了,要多補補。這個時候如果補的不對,補的不是元氣,而是邪氣,類似於關門留邪。

哪怕一開始還沒什麼事,看着好像好了,但邪氣在內,不久必定還會伺機發作。最後有可能就會被治死。

醫家、病家猶以爲病後大虛所致。而不知乃邪氣固結而然也。餘見甚多,不可不深戒!

醫生和病患都以爲是大病之後人太虛導致的,其實是邪氣未除淨,固結於體內導致的。我見過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一定要引以爲戒。

經常有朋友留言諮詢疾病,想要尋求有療效的民間中醫,爲了更好地與大家互動交流,守一專門開通了“正道岐黃”和“傷寒經方”,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解疑答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關注,爲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文章已於2020-06-02修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