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這個朝代,有兩個第一:中國現存完整鐵札甲最多的朝代,中國第一個大規模裝備鐵甲的朝代。研究盔甲,漢朝的甲就非常有價值,可惜由於漢代年代久遠,本身也缺乏撕逼話題,搞得現在網上連噴子都不愛噴漢朝的甲了,這真是時也命也,無可奈何。

▲漢代鮮卑盔甲

從甲上說,漢代的鐵甲比較單調,都是鍛打甲片綴連而成的鐵札甲,無非是有的甲片大點,有的甲片小點,然後結構上有些許區別罷了,但是要說頭盔的話,兩漢的盔型還算是比較豐富的,值得來說一說。先說第一種,漢朝之前是秦朝,秦朝之前是戰國,那衆所周知,盔甲這東西有傳承,漢代的盔甲,多多少少都有秦代以及戰國時期的特徵留存,這第一種頭盔便是典型,由於沒有準確命名,我姑且稱其爲“頭頸全包式方片札盔”好了,這名字我就隨便一起,您就隨便一聽,要是哪天專家給它起名字了,我再改過來就是。“頭頸全包式方片札盔”的特點有這麼兩個,一是用方形或者接近於方形的鐵甲片編成;二是防護全面,除了臉露在外面,頭頸都防護到了。這種盔最早的雛形是燕下都出土的鐵盔,到了秦朝時期,這種盔應該就發展的很成熟了,爲啥這麼說呢?這證據就是秦陵出土了大量類似形制的石質明器盔甲,明器這個東西有個說法叫事死如生,大量類似形制的明器陪葬,那說明在秦始皇生前的時候,這種盔已經很常見了。

▲徐州博物館楚王墓頭盔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過一件全包式盔,現在已經復原組裝好了,躺在徐州博物館的一個玻璃櫃裏,大家隨時就可以去看。另外,楚王墓出土了不少陶俑,這些陶俑中也不乏頭戴全包式盔的,當然由於漢代製造陶俑的技術差了點,這些陶俑看起來就跟戴了個頭巾差不多,需要您有足夠的想象力才能看出來他頭上那玩意是頭盔。

▲徐州博物館楚王墓頭盔

全包式盔的甲片都比較大,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衆所周知那人的腦袋是圓的,因此頭盔也得是圓的,就算不能是圓的,起碼也得儘量是圓的,那麼,如果你用較大的甲片來拼頭盔,就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拼出來的頭盔比較支楞,不夠圓,如果想改變這種情況也不難,那就是你把甲片本身敲出弧度,不過這可就又費工時了。

▲西安北郊漢墓盔甲復原

相對來說,還有一種解決方案就是把甲片做小點,這樣即便沒有弧度,也能拼出來比較圓的頭盔。這種“小甲片式札盔”就是咱說的第二種了。西漢北郊漢墓出土過一件這種盔,和剛纔咱說的楚王墓的盔不同,這件盔包括盔帽,護耳,護項幾部分,從結構上來說,跟後世的鐵盔已經差不多了,不過後世比如明清時期,鐵盔的盔帽都是大片鐵片組成,只有護耳護項這些部位會用小甲片,而這件盔從盔帽到護項,都是由小甲片綴連而成。開始時候咱說了,漢朝是第一個大規模裝備鐵甲的朝代,那漢朝人就有個迷惑就是,鐵甲,它到底該長個啥樣呢?你要說皮甲銅甲,那往上數一千年就開始用了,形制也好做法也好,那都是現成的。到了鐵甲這,漢朝人那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只能摸着石頭過河了。

▲現代網友復原的漢代武士

接下來咱說的這個盔型,就是漢朝人摸的石頭之一,我們稱其爲“頭巾式盔”。爲啥起這個名字呢?衆所周知,頭盔頭盔那是保護腦袋的,要保護腦袋,你起碼就得把腦袋給包起來,而這個頭巾盔呢,也是用鐵甲片綴成,這跟別的盔都差不多,但是比較特殊的地方是,他的盔帽部分比較簡單,就是鐵甲片圍着腦袋綴一圈就完事了,頭頂露在外面,這要是敵人拿大棍子一敲,戴頭盔這人就完蛋了。那麼,會不會是這個盔粗製濫造,本身不合格?還真不是,因爲這件頭巾盔出土於齊王墓,那是王爺的陪葬品!與之搭配的甲,那本身也是鍍金鍍銀,華貴的很。王爺是不差錢的,也不會故意找死,因此這個玩意,那隻能說是王爺殿下當初的一個嘗試了。

▲頭巾式盔穿着效果

那麼你要說了,頭巾盔露着頭頂,那給加個頂不就得了?恭喜你答對了!吉林榆樹縣老河深村出土的漢代時期鮮卑盔,就是這麼幹的,甲片圍着腦袋一圈,頂上加個圓頂。除了加個頂之外,這件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盔帽部分的甲片是整條的長條形甲片,也就是說,盔帽是由一圈彎曲的長條形甲片綴連後再加盔頂製成的,這個特點看着沒啥,實際上是個劃時代產物,中國從魏晉到唐宋,這種盔型都是常見盔型之一,現在存世的西藏鐵盔中,就有類似的盔型,當然和西漢時期用繩子編綴不同,後世的鐵盔那都是鉚接而成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