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12年,包括蘇寧、亞馬遜、順豐、淘寶京東在內的多家電商平臺都陸續推出了生鮮電商業務。因此,2012年也被稱爲國內生鮮電商元年。從2012年伊始,至今生鮮電商走過了8個年頭。這中間有【互聯網+農業】、【農村電商】、【農村淘寶】、【生鮮電商】、【生鮮+新零售】、【農產品電商】、【自媒體電商】、【農產品直播賣貨】等一個又一個的概念出現。

時間就像一頭野驢,跑起來就不停。可能我們還沒有搞清楚什麼叫【農村淘寶】,【農產品直播賣貨】這樣的新概念就出現在你的面前。從本質上講,這些概念的核心之一都是和【農產品】有關,所以我的文章中就統稱爲【農產品電商】吧。

我是從2015年開始農產品電商創業,見證過無數的創業企業、創業者以及投資機構“飛蛾撲火”。但是農產品電商具有的行業特殊性,對保鮮、包裝、運輸、倉儲等都有太高的要求。想要讓消費者滿意,就意味着要保持高成本的運營。

我也見證過光憑一個BP就能拿到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農產品電商創業項目,可是這些不重注產品本質的項目,到最後都成了泡沫。2020年,因爲疫情,農產品電商又一次火火火了。可惜的是,表面上的榮光並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倒下去的農產品電商企業多如牛毛!爲什麼一個備受支持和關注的行業,一個被稱之爲風口上的產業,到頭來全是虧損甚至倒閉?

呆蘿蔔代表的只是冰山一角!

農產品電商運營的核心是農產品+運營,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創業者在選擇產品上,出現了哪些誤區。

第一個誤區:以種植爲導向,先種植,後定位,忽略市場和消費者

這幾年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聽說你是做電商的,我這裏有很多農產品,你有多大銷量,我就有多少貨源。”這句話充分反映了目前農產品生產端的現狀:種植、種植、種植,種出來之後再去考慮等級、市場和消費者。

當然很多從事農產品電商創業的夥伴們並沒有自己的種植基地,諮詢我最多的就是:老師你好,我老家有很多土特產,我想做電商,你有什麼好建議嗎?然後他們告訴我有蘋果、柑橘甚至是豬肉!當我問到具體有多少畝面積和其它產品如煙臺蘋果、山西蘋果、四川小香豬對比有沒有優勢時,一句也答不上來......

不管你有沒有自己的種植基地,在你選擇農產品電商創業之初,就先給自己的農產品來一個“全身X光”檢查。你的產品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打造農產品爆款的三個前提:剛需、高頻、差異化。不是有了產品再有市場,而是你的產品需要市場接受。

市場不缺少農產品

第二個誤區:什麼產品走俏,就跟風銷售,結果就是風往北吹

必須承認,跟進成功產品是一些企業可以選擇的路徑,但作爲市場銷售開發新品的常態機制就不行。

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人通過電商把蘋果、柑橘、蔬菜打造成爆款產品,證明這款產品本身有爆款的前提。如果自己手中也有可靠的貨源,想蹭一下熱點是沒有錯的。(米國的特不靠譜都在趁我們華爲的熱點嘛)

但是,一款農產品的走俏,不是風吹來的。你想借東風銷售,想好風往北吹的後果了嗎?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本身是持有防備心理的,因爲在潛意識裏他們還是喜歡到實體店購買。但是如果一旦他們選擇相信一家網店或是帶貨主播的時候,只要他們購買的產品不出現質量問題。這種粘性是相當高的,因爲重新建立信任感是都需要成本的。

還有運營,任何一款農產品成爲爆款的背後,都是靠運營。這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偶然,不要相信一炮而紅的童話。我真心希望當消費者想購買你的農產品時,驀然回首,她就在燈火闌珊處。

任何爆款農產品都需要運營

第三個誤區:一心做最好,品質過硬變成品質過剩

煙臺乳山有一個小夥伴,一直在做生蠔的電商項目。在基本解決了保鮮和物流問題之後,卻一直糾結於外包裝問題。平心而論,華麗而實用的包裝肯定很受歡迎。但是消費者對農產品最關心的是口感和質量,外包個人覺得滿足二個條件:吸引人和實用就行了。

鑫西蘭以前做過一種西蘭花的包裝,華而不實還貴,並且運輸途中很多出現了變形的情況。多麼痛的領悟啊......

還有很多朋友過份追求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有一個詞叫“衆口難調”,我們的產品是要入口的,肯定不能做到芸芸衆生都滿意。

農產品是具有時效性的,只要我們的包裝、保鮮、運輸通過測試,就大膽的去運營吧。夏天的燒烤攤上,是喫生蠔最好的季節。錯過這個夏天,你的品質再硬也只能變成品質過剩了。下一個夏天,一定屬於你嗎?

夏天夜市上的爆款

第四個誤區:賣給所有人,有共性,無差異

從營銷學上講,一款新產品上架營銷,最怕兩個問題:一怕定位太小,購買羣體過於小衆,銷售量跟不上;二怕新產品過於大衆,看似老少皆宜、男女通喫、人人都能買。可實際情況就會打臉,因爲沒有特色,什麼樣的人羣也抓不住。這真是兩個極端,很多人爲此鬱悶苦惱、借酒消愁。最終,酒醒之後佔據上風的選擇還是“不能把市場定小了”。

農產品定位是什麼意思?就是我想喫蔬菜了,餐桌上就擺着黃瓜。是在這些喫貨的心智中尋找空間,把我們的農產品精準的投放。

換句話說,裂變都是由小羣體而發酵。如果你連一股小部隊都指揮不了,是當將軍的料嗎?更何況,農產品的同質化嚴重,沒有哪一款產品敢說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今天你的蘋果成了爆款,明天就會有幾千上萬的人來銷售。你競爭得過嗎?記得一句話,小定位更容易成就大市場。

不能忽略菜市場的“小定位”帶來的大作用

第五個誤區:盲目追求差異化,創新走極端,只有“藍”沒有“海”

去年夏天,我認識了重慶一個種紅檸檬的農場主和福建東山島養鮑魚的朋友。於是就異想天開,想把這兩款產品組合銷售,追求所謂的差異化。爲此,寫方案、拍抖音短視頻,可是通過測試,這個組合是行不通的。並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會收到效果。武功練多了,也容易走火入魔不是?

農產品領域的品類創新,無不是立足大市場、大品類、大需求,只是改變了滿足消費者的形式。水果玉米好喫、水果土豆也不錯,可是要出來一款水果茄子,你有喫的慾望嗎?

差異化是容易吸引消費者的痛點需求,可是農產品還是儘量保持她本來的“花容月貌”和一份原始食材的本味。

生鮮農產品,儘量體現原始食材的本味

總結:本篇文章分析了農產品電商在產品選擇上的幾個誤區,當然創業失敗和虧損的原因是多樣的。下一篇文章,我將繼續分析農產品幾個錯誤的運營思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