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現在這個社會,你要是說自己沒讀過兩本名著,還真是有點兒不好意思出門。當然,可能並不會有什麼讀書歧視鏈,但是會出現一羣人坐在一起聊自己今年讀了什麼書,哪一本很精彩,哪一本值得讀,哪一本又有一點水時,你只能在一羣人裏面當一個很安靜,不愛插嘴,乖乖聽別人說話的三好寶寶。
但是讀書多並不代表你所學習到的知識就多,相反有很多名不副實的世界名著,你滿懷着期待開始閱讀,想着等看完之後終於可以踊躍參加小集體的讀書討論了,最後卻發現你似乎除了記得個書名,別的啥也沒記住啊。
今天,筆者就要爲大家總結被網友票選出來的,最令人尷尬的五本世界名著,完全是被過分追捧,根本沒有傳言中的如此驚世駭俗。
第一名:《百年孤獨》
要說《百年孤獨》是最生澀難懂的世界名著,恐怕所有人都會舉雙手雙腳贊成。這本書寫了布恩迪亞這一個家族整整七輩人在一個偏僻小鎮馬孔多的繁榮衰敗。
原本作者的立意很好,是希望可以通過對一個家族一百多年發展的描寫,來反映當時整個時代的發展變化。並且還在整個小說中,融入了魔幻色彩,有很多神話傳說,整本書的場景特別恢弘。
可是,讀過這本書的中國人大多表示,首先就被這書中的人名給繞暈了,怎麼感覺讀來讀去,總是那幾個名字,奶奶是這個名,孫女兒又是這個名,第一代男主人是那個名,第N代男主怎麼還是那個名……讀到最後,已經完全分不清楚誰是誰了。
而無數繁瑣冗長的人物細節描寫,場景描寫,又顯得特別無趣。絕大部分人在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記憶點,卻只是“馬孔多”小鎮和“吉普賽人”。其他的情節一無所知。更別說還要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態度和觀念了。
第二名:《月亮和六便士》
這本書看似在講一個男人爲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而甘願放棄一切去努力達成的故事。表達着作者對個性,夢想與生活,社會之間衝突的質問。
可是書本的描寫與其它國外作品一樣有着最常見的通病,平淡無奇的講述,文字蒼白無力,讀起來毫無波瀾。
而繞過這個通病,我們還能發現,作者塑造的這個男主角,完全就是一個三觀不正的男人,可以爲了所謂理想,拋家棄子,傷害別人的妻子,對世俗的一切不聞不問。
所謂的追求理想,如果是要以拋棄人性爲代價,將自己變成六感全無的機器人,那也實在是太可怕了。
而這本書最爲出名的那句:抬頭看見的是月亮,低頭看見的是便士。如果理想與生活一定需要分割,那也太不現實了。夢想應該是與生活並駕齊驅,共生共存的,而不是像作者描述的這樣,將自己變成一個怪物,最後還埋葬在自己的夢想中,這實在是太可怕了,根本不值得推廣。
第三名:《簡愛》
《簡愛》看上去是一本愛情小說,講述了女主角簡愛追求幸福的全過程。實際上,作者是想通過對簡愛一生的描寫,來表達男女平等,女性更應該勇於追求自由,敢於反抗欺壓和偏見的思想。在這一點上,倒是完全正確的,一點兒沒錯。
但是作爲一本有着積極正面的主旋律思想的小說,對簡愛這個人物的定義,卻是有些偏激的。一邊覺得自己很善良懂得感恩又一邊苛責無償照顧她的舅媽對她不夠好;一邊要求被尊重又一邊瞧不起窮苦的下層人士;一邊表示着自信高貴又一邊自卑地總覺得誰都瞧不起她……
雖然這在一定程度能更豐富簡愛的人物層次,可是也實在是太道德婊了,很多人覺得這本書的結局也太過理想化,甚至有點故意爲了結局而結局,把羅切斯特的前妻寫死,把他寫殘,然後這樣就可以與簡愛平等匹配了麼?
這樣的價值觀也的確有一點讓人不敢苟同。
第四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或者還不能被評爲世界名著,但是這些年來,在中國人心裏也的確有着能與世界名著一較高低的地位。
書中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雙線男主角,描寫了中國在艱難歲月中十年間的巨大變化。這裏的變化,既有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生活變化,又有當時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
原本,寫一羣最普通的農村人的生老病死和日常生活,《平凡的世界》的描寫是非常細膩入微的,甚至可以說是有着非常客觀的表述。但是問題卻出在另一個男主角孫少平的角色定位上。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爲什麼孫少平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卻被披上了如此高大耀眼的光輝。他明明還不如哥哥孫少安來得有魄力和格局,如果所謂的有着更高層次的思想,有着長遠目光和宏大格局的表現,就是靠蠻力搬了幾年磚,然後當了一輩子挖煤工的話,那我真是不能理解他的與衆不同到底在哪裏?
而且孫少平真的沒有太多過於出衆的表現,卻又能吸引小說中大多數女人的目光,一個一個又一個都爲他放棄無比優秀的男人。如果這是作者賦予他的人格魅力,這也未免有點太過了。
第五名:《基督山伯爵》
原本,這是大仲馬先生最爲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說的價值觀也非常給力,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徹底,復仇也更加徹底。這本書是長久以來非常受到全世界人民喜愛的,但是,他就沒有缺點了嗎?事實上,不可能有完美的作品的。
這本書被吐槽的最多的,就是全書那類似話劇般的對話描寫,讀起來真是讓人覺得矯揉造作,非常的尷尬。但是事實上,這已經算是國外比較通俗的小說了,這就可以想象外國文學到底有多可怕。
當然了,這裏的每一本作品,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也都有着它出衆的內容和價值。我們今天把它們單獨拎出來寫,並不意味着這是批判,而是雞蛋裏挑了骨頭,盤點了一些網友們提出來的困惑。
其實這些書籍還是都非常值得一讀的。各有各的文學魅力所在,而正如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一本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閱讀感受。而不論是喜是厭,這也都僅僅是個人感受。
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許多外國世界名著的名聲在外,實際卻並沒有那麼驚豔,最主要還是因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產生的影響。
大家還有哪些世界名著,是看完之後覺得很蒙圈,或者覺得有點被誇大了實際的文學地位的,不妨提出來一起探討一下,尋找一下志同道合的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