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僅僅三四年時間,廣汽傳祺就快速從“黑馬”塌方式地掉隊,給業界一種“以爲是高潮,沒想到已然是巔峯”的嘆息。

這種典型的“過山車式”發展,折射出廣汽傳祺體系力羸弱的痛點。畢竟,當一個車企邁入年銷50萬的節點後,並不僅僅是單純依靠不斷推陳出新就可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這還需要產品結構、品牌口碑、技術積累、穩定品質、優秀營銷,甚至於歷史沉澱等品牌體系力的強大支撐。

成也GS4,敗也GS4

廣汽傳祺目前的產品線,不可謂不豐富,不管是轎車、SUV還是MPV,僅產品序列(不含衍生款)就包括GA3、GA5、GA6、GA8四款轎車,GS4、GS5、GS7、GS8四款SUV,以及GM6、GM8兩款MPV在內的長長名單,但就是這張名單中,除了GS4曾經有過輝煌之外,其餘車型,大多表現平平,甚至是碌碌無爲。

從自主樣板到岌岌可危,廣汽傳祺如何破局?(下)

風光的時候,GS4一款車便撐起廣汽傳祺銷量的半壁江山,也曾創下單一國產車型最快突破百萬輛的記錄。但豪賭式押寶一兩款車型,就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種方式肯定不持續,廣汽傳祺也深知其短,所以,在GS4大熱之後,傳祺緊鑼密鼓上馬三“8”戰略,即快速推出GA8、GS8、GM8三款中大型車,想複製GS4的成功,只是收效甚微,直到現在,三“8”戰略的成效也是非常有限。

而就算是GS4,在去年迎來換代之後,面對市場的變化和競爭的加劇,其光環也不再耀眼,整個2019年,銷量勉強上了10萬,相比2018年23.5萬的量相去甚遠。

支柱車型風光不再,力推新車又難以爲繼,而在同期,競爭對手長安、吉利、長城等旗下CS75 Plus、博越PRO、哈弗F7等神車紛至沓來,在市場上快速站穩腳跟,這一裏一外,讓傳祺的空間被進一步蠶食。

產品體系依然難言清晰

一個良性發展的車企,清晰穩健的產品體系絕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比如同屬廣汽集團的廣汽本田,這些年便憑藉強大的體系能力,在中國市場縱橫捭闔、遊刃有餘,一打一個準,羨煞了不知道多少的品牌。

反觀廣汽傳祺,雖有廣汽研究院在負責設計、技術等方面的輸血,但在筆者看來,時至今日,廣汽傳祺的體系梳理依舊是一鍋“夾生飯”——對標長安、長城、吉利等對手,沒有一套明晰的產品邏輯和設計語言,而這些都是讓產品得以開疆拓土的根基。但或許是因爲時間短、積累少,沉澱相對較弱,成品是有,脈絡難覓。

從自主樣板到岌岌可危,廣汽傳祺如何破局?(下)

以傳祺GS7、GS8兩款SUV產品而言,兩者除了定位上的差異,其設計、風格、配置甚至營銷模式上都有着太多的重合,說白了幾乎就是一大一小的差別。試問,在汽車市場發達到如此程度的當下,代際差異如此不明顯的兩款同門產品,又如何並肩攜手搶佔市場?

就連經銷商自己都承認,銷售顧問在向客戶推薦產品時,除了價格,兩款產品的差異,自己都講不太清楚。

同時,傳祺車型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於年輕羣體的吸引力,是缺失的。雖然產品年輕化的的口號大家都在提,但看看傳祺的消費者年齡構成,以及什麼人在關注這個品牌,就知道,傳祺相較於競品,對於年輕一族的把握,尚欠火候。

從自主樣板到岌岌可危,廣汽傳祺如何破局?(下)

前不久,傳祺推出了GS4的COUPE車型,站位年輕人市場,力圖在年輕化上扳回一城,但正所謂尾大不掉,同時又是非常小衆的COUPE,其效果勢必有限。

東山再起,需踏實反思

除去產品體系因素,廣汽傳祺目前急需快速脫困,對於口碑和消費者的信心重塑,同樣尤爲關鍵。

曾幾何時,廣汽傳祺那句“爲親人造好車”的企業口號可謂深入人心,讓人溫暖,其產品品質的保障,同樣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從自主樣板到岌岌可危,廣汽傳祺如何破局?(下)

只是,伴隨着產銷規模的擴張,關乎產品質量問題的消息,也時常被曝出。比如支柱車型GS4,雙離合變速器投訴和內飾拼接等問題不絕,同時,GS8的噪音問題也時有發生,這就說明,在品控方面,廣汽傳祺尚有功課需要補足。

此外,因爲定位於國產中高端品牌,傳祺的定價策略勢必更偏向於合資品牌。但在品牌力不足的情況下,同價位車型如果能夠搭載更多的實用性配置,給消費者一種更爲划算和厚道的體驗,這對於提振消費者信心來說,也不失爲一種策略。

從自主樣板到岌岌可危,廣汽傳祺如何破局?(下)

雖然成立不久,但廣汽傳祺經歷了中國汽車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這十年大浪淘沙,一夜爆紅卻又突然崩塌的車企並不少見,在這其中,既有自主也有合資品牌。傳祺目前的“陣痛”,我們姑且看做是一個年輕車企成長的代價吧,但畢竟曾經滄海難爲水,廣汽傳祺要思謀復興、要東山再起,深刻反思之後的腳踏實地,纔是破解迷局的正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