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今年前五月大幅萎縮,一方面是以大衆、豐田爲首的合資巨頭紛紛搶灘新能源。5月底6月初的這幾天,新能源行業頗爲不平靜。只不過一消一漲之間,讓國產品牌彎道超車的夢想,似乎又遠了一些。

比亞迪電動車跌到谷底

6月6日,比亞迪發佈5月份銷量快報,5月銷售新能源車11325輛,前五月累計銷售46512輛,同比下滑60.94%。這4.6萬輛新能源車裏,乘用車4.4萬輛,其它是商用車。4.4萬輛裏3.6萬輛是電動車,約0.8萬輛是插電車。

這就是國內的電動車龍頭比亞迪,在前五月交出的答卷——總共賣出去電動車3.6萬輛,每月約7000輛。可以說,以比亞迪爲代表的國產新能源車,已經跌到了谷底。

▲採用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EV,被視爲比亞迪的中流砥柱,甚至用來對標Model3

比亞迪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跌幅達43.4%,跌幅超過了燃油車35.3%的降幅。雖然政策層面,國家延長了補貼和免購置稅,同時很多地方政府加大了新能源車的補貼力度(例如深圳最高補貼兩萬元、上海補貼5000元電費等)。但目前來看,對市場的激活收效不大。

而整個新能源車目前的市佔率是什麼狀況呢?在5月底,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雖然這兩年新能源車增速較快,但總體保有量較小,2019年,全國承保新能源車總數爲347萬輛,僅佔行業總承保車輛數的1.4%。

347萬輛,1.4%,這大概就是目前最爲精確的,關於國內新能源車總保有量的說法了!可以見新能源車發展了這麼多年,市場中的羣衆基礎,還是那麼薄弱!

比亞迪的新能源車低迷已經連續11個月,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只是和5月底、6月初的另外兩條新聞放到一起看,就讓人產生了不適。

大衆MEB平臺加速落地

5月底傳出消息,大衆將投資1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7億),獲得國軒高科26%股份,成爲其最大股東。

同時,德國大衆將投資10歐元(約合人民幣79億),收購江淮汽車的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權,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衆股份至75%。

大衆之所以收購國軒高科,是因爲這家公司在動力電池市場的影響力和市佔率,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2019年其動力電池裝機量爲3.2GWh,市佔率5.2%。大衆顯然在爲後期大幅膨脹的動力電池需求在提前佈局。

大衆收購江淮汽車的母公司江汽控股(注意並不是江淮汽車),只是一個虛招。其實真正的實招是在增持江淮大衆的股份到75%,直接擁有了控制權。

江淮大衆由江淮和大衆在2017年成立,推出首款車型爲電動車思皓,並建有單獨銷售網絡。但市場知名度低,銷量十分慘淡。而且大衆和江淮雙方似乎對這款車都並未十分重視,試水意味明顯。

▲外觀設計仍是濃濃江淮味兒的思皓E20X,可能是壓垮江淮意志、讓出控股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在大衆增持到75%之後,江淮汽車在公告中稱,大衆將向江淮大衆授權大衆旗下的主流品牌以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力爭在2029年間達到年產35-40萬輛。同時在2025年前再推出5款純電動車型。

VW品牌引入江淮大衆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南北大衆不會同意),大衆很可能會把西亞特品牌引入,並在江淮大衆建立完整成熟的電動車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

實際上,大衆早已經開始在國內佈局全新的新能源戰線。在產能方面已經就緒。

去年上汽大衆的新能源工廠在上海安亭落成,這是全球首個專爲MEB平臺車型生產而建造的工廠。規劃產能30萬輛,今年10月投產。同時一汽大衆的佛山工廠也在轉型電氣化,預計年底完成,兩座工廠的產能規劃60萬輛。大衆的規劃是2025年兩座工廠的新能源車,年產銷達到50萬輛。

豐田抓緊提前佈局

6月5日,豐田汽車、中國一汽、東風、廣汽集團、北汽集團、北京億華通等6家企業在京舉行發佈會並簽署合營合同,計劃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未來,這6家公司將發揮各自優勢,推進氫燃料電池車在華研發、落地和普及。公司投資總額約50.19億日元(約合3.26億人民幣),豐田佔股65%。

氫燃料(在日本稱爲“水素車”)在日本街頭已經並不罕見。氫燃料技術豐田已經掌握了不少,新公司的成立,拉上幾家大集團,也是本着“共分一杯羹”的精神,減少政策阻力,加快技術在中國的儘快落地。誰都知道,這是新能源車未來最堅實的發展方向。

同時,豐田今年將在中國開啓自己的EV元年。包括奕澤IZOA EV,廣汽豐田的C-HR EV以及雷克薩斯UXEV三款車型將陸續上市。

▲奕澤EV上市,補貼後售價22.58-25.38萬元

此外,產能方面,廣豐的第四工廠將在2021年3月投產,一期產能20萬輛,主要生產新能源車。

今年4月,比亞迪和豐田合資(50:50)成立的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作爲豐田在中國的第三家合資廠商,比亞迪豐田將專注於電動車領域。但嚴格來說這是家科技公司,主要做產品研發,爲的是解決豐田和比亞迪雙方的技術短板。

雖然豐田還要向比亞迪學習電動車技術,但至少現在,產品、產能、技術,豐田都有了。按照豐田的規劃,2025年,豐田要在中國賣出100萬輛新能源車(不含混動車)。

燃油車走的路,新能源又要重走一遍?

不爭的事實是,即便是多年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未形成真正的市場驅動。目前來看,即便是政策驅動的效果也日漸不明顯。

究其原因,其實新能源市場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虛假繁榮。銷量的大部分爲集團或大客戶採購,而非私人購買,其比例甚至超過了70%。湧現出的衆多造車新勢力,或者比亞迪這樣的龍頭,其實對私家車的市場影響力仍然有限;其二,補貼退坡,打擊了消費熱情。特別是對取消了250公里以下續航車型的補貼,對A0級和A00級小車打擊巨大,讓部分只能買起入門級小車的“窮人”,也買不起了。從數量上,直接限制了新能源車的規模。

目前來看真正能夠啓動私家車的新能源市場,很可能還得依靠大衆、豐田這樣的合資品牌。這不得不說是個挺悲哀的事情。

版權聲明:本文爲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