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這座石窟與莫高窟齊名 藏世界僅存宋代千手觀音 入選世界遺產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始鑿於公元七世紀的初唐時期,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是與敦煌莫高窟齊名的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在現存的大足石刻作品中,規模最大、造像最爲精美的有兩處,分別是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

海拔527.83米的寶頂山石刻,距大足縣城東北15公里,景區包括大佛灣、小佛灣等13處造像羣。特別是大佛灣環東、南、北三面的崖壁上,嵌滿數千尊石刻造像,最高處達到25米,宛若一幅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

據考證,寶頂山石刻是由大足縣僧人趙智鳳在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公元1174~1252年)主持開建,共歷時70餘年開鑿而成,是全國唯一一處有整體構思的大型石窟。而在此之後,國內未再開鑿新的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成爲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的最後一座豐碑。

在重慶,自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寶頂”之說。作爲中國罕見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場,寶頂山石刻的題材主要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爲主,在顯著部位還圖文並茂地雕刻了趙智鳳“即身成佛”圖,以及趙智鳳的老師——“唐瑜伽部主總持王”柳本尊的行化事蹟圖。

寶頂山第11號龕的佛祖釋迦牟尼涅槃石像,建造於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公元1174~1252年),佛像全長31米,是世界最大的半身臥佛。設計者有意將佛祖的腿部隱沒于山崖裏,起到了“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而當地民間對這尊臥佛也有“身在大足,手摸巴縣,腳踏瀘州”的說法。

佛教常說的“六道輪迴”,是指凡俗衆生因善惡業因而流轉輪迴的六種世界,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上圖這幅高7.8米的《六道輪迴圖》中,雕刻了無常鬼懷抱着“六道輪”,以及輪中衆生的輪迴相,堪稱佛教“因果業報”教義的形象體現。

高達7米的華嚴三聖造像,依山勢崖形雕刻,其身軀前傾25度,正好符合造像與觀衆之間的透視關係,使人仰首觀望時,感覺菩薩正俯下身來關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衆生。值得一提的是,文殊菩薩手中的寶塔重約千斤,卻歷經800多年不墜,其力學與藝術的精妙結合令人驚歎。

千手觀音殿是寶頂山石窟最重要的殿宇,殿內供奉着一尊世界上唯一名副其實的宋代千手觀音像。石像手指纖細,千姿百態的手臂猶如孔雀開屏般令人眼花繚亂。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寺廟對觀音像貼金修復時,每貼完一隻手的金箔,就往桶裏放一根竹籤,完工之後數竹籤,正好是1007根。

這尊千手觀音像歷經800多年的風雨侵襲,風化、脫落現象非常嚴重。2008年,國家開啓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按照“修舊如舊”理念對其進行修復,修復工作於2015年完成。如今展現在遊客眼前的,是一尊金碧輝煌、亮麗如新的千手觀音。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裏走走轉轉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