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的燒茶村,連片的吊瓜一眼望不到頭,隨處可見繁忙的景象。“以前土地種植玉米,每畝地年收入僅300元左右;如今改種吊瓜和板藍根,每畝地年利潤達4500元。”燒茶村黨支部書記楊秀賢說,從2018年起,村裏的“貧”土地正在變成“金”土地。

圖爲吊瓜與板藍根種植基地。*** 戴益節攝

地處黔東南州西部的丹寨縣,以苗族爲主,水、漢等多民族聚居。因羣山阻隔、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等原因,當地曾長期處於極度貧困和落後狀態,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2018年,杭州高新區(濱江)東西部扶貧協作駐丹寨工作組(以下簡稱“濱江區駐丹寨工作組”)進駐丹寨縣,探索如何實現產業脫貧。經過對當地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調研,“濱江區駐丹寨工作組”最終選定吊瓜套種板藍根作爲扶貧產業。

“吊瓜爲多年生草本植物,經濟價值高,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益5年。不僅根、藤是天然的藥材,生產的吊瓜子也受市場歡迎。”楊秀賢說。爲打消村民“果子種了沒銷路”的顧慮,“濱江區駐丹寨工作組”還引導貴州丹寨縣浙丹食藥用菌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丹公司”)在當地開展技術指導和吊瓜訂單回收。

據悉,浙丹公司是多年前丹寨縣從浙江重點引進的民營企業,雙方以“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農戶)”模式發展產業,由村級產業扶貧專業合作社具體實施,浙丹公司開展技術指導並訂單回收。

圖爲吊瓜與板藍根種植基地的板藍根。*** 戴益節攝

最初,浙丹公司承諾村民,以20元/千克的價格保底收購吊瓜。後因吊瓜品質好,最終收購價爲30元/千克。有了銷路保證,村民“種”勁十足。

除了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技術支持等以外,濱江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還因地制宜推廣“藥藥套種”模式。濱江區掛職幹部、丹寨縣扶貧辦副主任徐贇介紹,經多方嘗試,發現吊瓜與板藍根二者相搭最合適。“吊瓜喜陽,板藍根喜陰,兩個作物在同一塊土地,能爲村民帶來兩份收益。”

兩份收益具體如何?據介紹,吊瓜生長週期5年,平均每畝每年投入2000元、產值4500元、純利潤2500元;板藍根生長週期3年,每年每畝投入2000元,產值4000元,平均每畝年利潤爲2000元。

另外,還能帶動本村與鄰村在家務農村民就業。燒茶村的村民陳天秀,依靠在基地幹農活,日收入90元,不僅解決了在家臥牀老伴的醫藥費、留守孫子的學費,一年半時間裏,銀行卡餘額還有兩萬多;同村村民吳慶貴,把家裏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還在基地就任基層管理員一職,一年收入三五萬……

據悉,2018年以來,杭州市濱江區在丹寨縣投入幫扶資金1.22億元,實施扶貧協作項目47個,覆蓋全縣63個深度貧困村、14個貧困村,帶動9300名羣衆脫貧,使50000餘名羣衆受益。

近日,杭州市委網信辦聯合杭州市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黔東南州委網信辦組織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和屬地***赴貴州省黔東南州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杭州在行動”網絡主題採訪活動。(戴益節 劉志媛)

編輯:張 靈 一審:宋 越

二審:馬 江 三審:徐樂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