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湖州發佈“這就是湖州”視頻截圖

“得湖州者得長三角。我認爲,在長三角的城市中,沒有一座城市性價比它更高了。”6月5日,湖州市市長王綱在城市路演中如是介紹。

這次路演的背景是當天在湖州召開的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作爲該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長三角企業家聯盟成立大會也同期舉行。

這個跨地域、跨所有制的非營利性組織共有近100名企業家,成員是來自於長三角地區重點產業、支柱產業的龍頭企業和相關行業商會協會的主要負責人。

湖州作爲東道主,這樣的機會顯然不能錯過。“本來我是沒有資格參加你們內部的成立大會,是因爲我們做東,所以我主動提出來,想來這裏致個辭,目的是推銷一下湖州,讓企業家多看湖州兩眼。”湖州市市長王綱說。

官方致辭並不少見,不過湖州姿態如此誠懇,確實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迫切。

就在此次大會前夕,湖州市主要領導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湖州只是開了個頭,今後湖州要勇於成爲“一線城市”。

在“羣雄逐鹿”的長三角,號稱“最高性價比”的湖州能否成功“出線”?

01

湖州月亮灣 圖片來源:攝圖網

曾有學者提出,長三角區域不如以環太湖區域命名更爲恰當。

從古至今,長三角經濟發達的城市大多都身處太湖流域——江蘇省蘇南大部分地區(如蘇州、無錫),浙江省的湖州市及嘉興市和杭州市的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環太湖區域是長三角城市羣崛起的核心高地,湖州則是其中唯一以湖得名的城市。

歷史上,湖州是江南富庶之城。明清時期湖州絲綢已行銷全球,形成一大“產業地標”——湖絲。不過歷史已經走遠,在當下角逐中,湖州稍顯落後。

環太湖五大城市中,2019年湖州GDP總值3122.4億元,同處南岸的嘉興5370.32億元,北岸的蘇錫常分別爲1.92萬億元、1.19萬億元、7400.9億元。

同樣,以湖州300萬餘的常住人口和下轄兩區三縣的格局來看,在長三角的城市混戰中,也很難擁有姓名。

此次路演,王綱提出“重估湖州價值”。“這是一個變革與創新的時代,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加速發展迎來了全新的格局。”王綱說。而湖州格局之變的一個機遇來自高鐵。

路演當天,滬蘇湖鐵路開工儀式在湖州舉行,長三角滬蘇浙皖黨政主要領導齊現身,首次爲同一個項目“站臺”。

作爲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之一,滬蘇湖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沿途設7座車站,串聯起上海、江蘇、浙江三地,並在湖州與商合杭鐵路銜接,連通安徽,成爲貫通長三角東西區域的大動脈。

這當中,湖州無疑是一大贏家。儘管湖州一直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距上海、杭州、南京分別爲130公里、75公里、南京220公里,但囿於交通,其地理優勢並未得到充分發揮。

例如,湖州與上海地緣相近,但目前從湖州到上海高鐵歷時仍需兩個小時,並且一天僅有三趟。與湖州一衣帶水的蘇州,尚未有鐵路直達。

“這條鐵路建成以後,湖州到上海只要30分鐘,而此前建成的寧杭高鐵已經使湖州到杭州只要20分鐘、到南京40分鐘。商合杭高鐵這個月底就要通車,這意味着湖州到合肥只要1個小時多一點。”

王綱在推介中強調,“湖州將同時享有幾個同城化都市圈的紅利”。

同時,位於滬蘇湖與商合杭兩條鐵路銜接,湖州將成爲十字交叉的高鐵樞紐,“長三角一市三省41座城市當中,只有少數城市是處於十字高鐵的樞紐位置,湖州即將成爲其中之一。”

02

湖州莫干山 圖片來源:攝圖網

軌交關注的是一座城市向外連接的便利性。若從城市內生能力來看,“小個子”湖州又有何“出線”的資本?

“湖州要力爭成爲長三角最綠的綠地、最黑的黑馬、最熱的熱土。”這是王綱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在此次的路演中,湖州的生態優勢也被放在極重要的位置上。

“(今天)想從‘兩山’的視角,來談一談重估湖州價值這個話題。”作爲“兩山”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誕生地,湖州生態優勢顯著。

早在2014年,湖州就成爲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在去年年底發佈的《2019中國綠色城市指數TOP50報告》中,湖州以85.7的綠色指數在169個城市中位居前列。

在湖州的相關產業規劃中,生態環境被重點突出。以寧湖杭生態科技創新廊道爲例,湖州要在這條廊道中,打造全新的創新創業空間“創谷”,用點狀供地的方式,把產業空間穿插在山水中,藍綠空間的佔比穩定在70%以上。

“環境打造,體現的是低成本、高品質。”在王綱看來,隨着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運用,工作場景對於辦公的限制會越來越小,年輕人可能會更多地選擇環境好的城市、生態好的空間。

“對於人才來說,湖州絕對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我們有上不封頂的人才政策、有寬容失敗的文化,年輕人選擇湖州就是正確的選擇。”

今年3月,湖州出臺“人才新政4.0版”,當地人才辦負責人表示,這是在對長三角26座城市人才政策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湖州實際制定出臺的,爲的就是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4月,號稱“有史以來最大手筆的一次超強政策供給”的“湖九條”發佈,當中明確,每年安排10億元的頂尖人才項目專項資助資金,單個項目最高可達2億元資助;每年安排5億元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資金等。

面對在場的近百名企業家,王綱也不忘從商務成本、企業家“養人”的角度體現湖州的“最高性價比”。以房價爲例,在全浙江省11個地市,平均房價最低的是湖州,中心城市每平米1.32萬元。

“湖州完全有可能在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當中成爲最有競爭力的一個城市,它的創業成本低,但生活品質高。”王綱表示。

03

湖州南潯古鎮 圖片來源:攝圖網

區域競爭日益白熱化,一座城市的命運與其在所在城市羣的產業分工、清晰定位關聯度愈加緊密。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風口,與明星城市相比,湖州所面臨的不只是機遇,更是“不進則退”的風險。

“左右逢源”於上海、杭州甚至蘇南城市都市圈之中,湖州稍有不慎就可能變成“燈下黑”。如果人留不住、高端要素留不住,那什麼都是空談。

過去兩年,湖州對於如何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的風口,緊迫感已經非常明顯:

2018年6月,《湖州日報》頭版的一篇報告中表示“我們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

當年12月底,湖州出臺《加快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將緊抓上海產業協作基地佈局的機遇需求,與上海高端產業構建合作互補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