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教授一句“早餐別讓孩子喫粥”引網友熱議,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似乎各自都有一堆理由。

網絡配圖

這個看似一碗粥的問題其實是個大問題,關係到民族的前途和未來。這話是不是說得大了點?噴子們先別翻眼睛,讓人把話說完。

100多年前,我們被人貼上“東亞病夫”的標籤,主要原因是食物極度匱乏,營養不良導致兒童發育遲緩,成人瘦弱矮小,精神萎頓不振。

現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數出現井噴式增多,而且呈現出年輕化的發展趨勢,主要原因在於飲食結構不合理和缺少身體活動。

與數十年前不同,飲食的不合理不在於蛋白類食物過少,而在於食鹽、油脂和糖類喫得過多,青菜喫得太少。

網絡配圖

人體需要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物質,包括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元素和各種維生素,對了,還包括水分。

各種營養素作用不同,相互配合,才能保證機體功能正常,保持身體健康。

比如食物中的蛋白質要經過消化、吸收、分解,再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身體各處,進入細胞內部,才能再合成爲人體自身蛋白質。這個過程就如同把平房拆掉蓋樓房一樣,用拆下來的磚塊、鋼筋、木料重新組合、搭建成新的房屋,是一個非常複雜、微妙的過程,絕對不是豬肉喫到肚子裏就變成人肉了。

這個過程離不開脂類、礦物元素和各種維生素的參與,它們充當不同的“工種”,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其中的每一環節都需要能量,能量主要就是由碳水化合物供應的。

所以,好的膳食結構不是說牛肉羊肉雞鴨魚肉多了纔好,牛奶雞蛋多了纔好,也不是說只有蔬菜水果纔好,而是要全面,食物種類多一點纔好。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觀點,一日三餐要喫夠12種以上不同食物,一週要喫25種以上纔行。

不同食物要合理搭配,也就是要比例適當。這個比例因人而異,比如青少年正在長身體,蛋白質需要量大,就要多喫肉;搬運工體力活繁重,能量消耗大,就要多喫米麪;白領身體活動少,腦筋轉得多,就要多喫蔬菜、牛奶加蛋類;中老年人消化機能衰退,鈣流失多,就要少喫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牛奶補充鈣質。

網絡配圖

有些小女孩怕發胖一點肉都不喫,甚至一點油葷都不沾,只喫青菜水果,這是完全不對的。因爲青菜水果裏面根本沒有維生素D,胡蘿蔔素、維生素A、K、E等也要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你腸子裏一點油沒有,喫了也是白喫。

再回到早上喝粥的問題。粥主要是提供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能源物質,直接供應人體能量。直接到什麼程度?人的口腔可以分泌唾液,唾液裏含有唾液澱粉酶,

網絡配圖

食物在口腔裏與唾液混合,澱粉就被分解吸收進入血液,就可以發揮作用了。而蛋白質、脂類營養素只有到了胃、腸道才能被消化、分解、吸收。當然,大部分澱粉或其他碳水化合物也是在胃裏消化、吸收的,吸收後隨着血液循環供應到全身,這個過程大約1—2個小時就可完成。所以早上喝碗粥,學生8、9點上課的時候,保證能夠精力旺盛,志氣昂揚。如果只喫雞蛋、喫肉,喝牛奶,這些東西要2-3個小時才能在胃裏完成消化,要3-4個小時後才能進入腸道吸收。又沒有喝粥,也沒有喫其他含足夠碳水化合物的東西,上午肯定血糖低,能量供應不上,不無精打采纔怪呢。這時爲保證身體基本代謝活動正常,就需要脂肪、蛋白質“挺身而出”。但你早上喫的那點東西,現在還在胃、腸道里“趕路”呢,乾着急也幫不上忙。無奈之下,身體只有分解自身固有脂肪或固有蛋白來供能。長此以往,肯定會造成身體傷害。

當然了,碳水化合物也不能喫多了,多了用不完就會轉變成脂肪儲存下來,從而引起發胖。

所以說,早上喝不喝粥的問題,實質是膳食合理不合理的問題,是嚴肅的科學問題,不僅影響個人,也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羣體健康,你說大不大?重要不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