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补钙,可谓是中国家庭的家常事。

但,真是宝宝需要补钙吗?家长们可能搞错了,真正需要补钙的不是宝宝,是他们自己。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制作的《世界补钙地图》,标明了各国和地区人们每天通过食物摄入的钙量。

暗红色与鲜红色的图示,是缺钙区域的老大与老二,其中就有中国。

图片来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官网

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人每日钙摄入量的平均值是338mg。

这远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成人每日摄入量:800mg(孕中晚期和50岁以上人群为1000mg)。

钙是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骨量一般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开始流失。

想想前头的量本不够,老了骨量还会流失,摔一跤,嘎嘣,骨折了!

不想将来骨折毁生活,饮食、生活习惯咱们得改改。

每天一杯奶,“补够一天钙”

补钙食物中,奶类及其制品是钙摄入最佳的饮食来源。

一来含钙量高,二来易吸收。

虽然“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大众对牛奶的接受度还是不高,尤其是成年人。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孩子不需要额外补钙,就是因为孩子每天喝奶比较多,钙摄入量能保证。

所以,保证充足的奶量,是宝宝补钙的关键。

比如: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为了老年的腿脚自由,奶还是喝起来吧。

宫保鸡丁不如青菜豆腐

口感上,宫保鸡丁完胜青菜豆腐。

但在补钙上,青菜豆腐就能碾压宫保鸡丁了。

绿色蔬菜也是补钙能手,颜色越深越好,像小油菜、毛豆、荠菜的含钙量甚至比奶还高。

但遗憾的是,绿叶菜的钙吸收率不如牛奶,所以补钙小能手只能屈居第二了。

在宝宝添加辅食后,妈妈们可以变着花样给宝宝做起来啦~

比如蔬菜泥:选择菠菜、青菜等绿叶蔬菜,摘取嫩菜叶,水煮沸后将菜叶放入水中略煮,捞出剁碎或捣烂成泥状!

石膏豆腐(南豆腐)和卤水豆腐(北豆腐)含钙量也不错,前者有116mg/100 g,后者有138mg/100 g。

但日本豆腐还是算了吧,它可不是豆腐,别指望它补钙了。

运动、维生素D二选一

大家都知道补钙的同时也要补维生素D,否则好好的钙压根不吸收。

像婴幼儿每天需要补充400IU的维生素D,1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增至每天600IU。

理论上,阳光照射条件好,每天在太阳底下活动20分钟以上,人体就能合成一日所需的维生素D,可以不用额外补充。

但实际情况大家也知道,拥有这样的条件太难了。

很多人都是室内工作,一天很难见到太阳,再加上没啥运动量,部分地区光照还不足......

像冬天或者日照不足的地区,所有还是得遵医嘱酌情增加维D的补充。

户外工作者或热爱运动的(健身房锻炼的不算),一天能晒够20分钟甚至更长的各位,就可以省下买维D的钱了,但要是哪天宅在家了一天,也可以来一颗。

总结一句:要想不缺钙,要么在户外运动(不是晚上哦)的路上,要么就在吃维生素D的路上。

清 淡 饮 食

夏天就是小龙虾与烧烤的季节,面对烧烤摊,多数人都是挪不动脚步的。

其实这也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人的饮食偏好:重口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食盐应不超过6克(65岁以上人群应不超过5克)。

而据统计,全国每人日平均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远超推荐量。

一顿烧烤下去,什么盐都抛之脑后了。

但每吃下6克盐,大约就会丢失40~60毫克的钙。

盐吃多了,钙就少了。

很多老人都喜欢给孩子吃盐,说什么能更有力气,但实际上,给宝宝少吃盐,就等于补钙了。

快乐肥宅水

会肥会宅还会钙流失

可乐中的磷含量高,可能会改变钙和磷之间的膳食平衡,进而使我们的骨头变得不再坚韧。

所以每天一瓶快乐肥宅水,快不快乐不一定,钙是很可能会流失的。

而且,碳酸饮料含有的碳酸根会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也会造成钙的流失。

吃 肉 得 克 制

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通俗点讲,就是适当吃肉有利于补钙。

但若是大鱼大肉吃的太欢,蛋白质摄入过多反倒会降低钙的吸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吃肉(畜禽肉,不包括水产等肉类)40~75g,也就是手掌大小就足够了。

WHO推荐,7~24月龄的婴幼儿应该摄入足量的动物性食物,比如15~75g的肉禽鱼,这样才能保证均衡饮食。

其实补钙这事,关键在于生活习惯的培养,多喝奶、多运动等等。

说的更贴合一点就是健康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健康类APP涌入大众视线,这与大众开始重视健康的观念密不可分。

但健康管理,理应从孩子抓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