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圖/網絡

1

《甄嬛傳》開播時,我總愛去貼吧閒逛,看些臺前幕後的趣事,偶爾也發表一兩句看法。

某天看到吧友們討論,小說是架空的歷史,但電視劇不能這麼編。據說把背景設爲清雍正之前,已有一版唐朝的被斃。這時,吧友某某某就說了:我倒覺得,乾隆時的令妃,跟甄嬛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都出自漢軍旗、都寵冠六宮、都是生娃能手、皇帝都有個白月光、都把皇后鬥垮了……

當然,這並不完全準確。

甄嬛與令妃存在根本性差異:出身。

官家小姐與包衣奴才,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起點。它代表着的,也是迥異的性情和人生走向,無法嚴絲合縫地一一對上。

所以,“甄嬛”這一虛構的文學形象,不能借着令妃的肉身來“還魂”。

但近來這幾年,令妃也漸漸被寫入宮鬥劇,成爲鶯鶯燕燕中的一員,在乾隆的後宮裏鬥智鬥勇。

畢竟,史書上只是寥寥幾筆。她的故事,本就具備足夠的發揮空間。

宮女到皇貴妃的升級路,註定是曲折的、艱辛的,能讓編劇盡情揮灑筆墨,在大框架中書寫悲歡離合。

所以,魏瓔珞和魏嬿婉,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

前者懟天懟地,自稱“脾氣怪不好惹”,始終未被宮鬥磨掉自我,活脫脫是一出清宮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

後者卻成了十足十的反派,工於心計、手段陰險,爲求上位而不擇手段,基本沒什麼討人喜歡之處。

不由想起那句話: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反正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了,知情者集體作古,怎麼編都不要緊,只要能自圓其說。更何況,觀衆們也只當故事看一看。

但我一直覺得,歷史上的令妃,既不會像魏瓔珞那樣率性,也不會如魏嬿婉般令人不齒。

她應該與《還珠格格》中大同小異,心裏揣着謀略算計,眼中卻溫柔滿溢,是位美麗、隱忍而精明的娘娘。

2

在《還珠格格》中,令妃一出場,皇帝就交給她一個重要工作:照顧身受重傷的小燕子。

當時,小燕子亮出了紫薇給的信物。意識模糊間,還強撐着問出一句:皇上,難道你不記得19年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那一把摺扇一幅畫,瞬間擊中了皇帝的心。

而那個問句,更是扯開了陳年舊事,將他又推回了青年時代的旖旎豔遇。於是,“刺客”就換了面孔,被血緣附着上了脈脈溫情。

於是,皇帝心急火燎帶這疑似女兒回宮,二話不說就往令妃那裏送。原因顯而易見:她溫順柔和,從不忤逆丈夫的意思,與色厲內荏的皇后相比,就是朵貼心的解語花。

對這位流落在民間的私生女,令妃必定會悉心照顧,且毫無怨言,更不會搬出什麼宮規禮節來說教。

果然,令妃盡心盡力、愛屋及烏,還順着皇帝的心意,把小燕子大誇特誇,說她與皇帝眉目相似、說她氣度不凡、說她有大無畏精神……

直說得皇帝心花怒放,不知不覺間,就把小燕子認定爲親生女兒。

真的像嗎?

其實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哄皇帝高興,讓自己多一分恩寵、多一分籌碼。畢竟她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讓皇帝丈夫身心愉悅。

頂嘴和懟人是不存在的,從包衣奴才一路爬上來,令妃比誰都懂這深宮高牆裏的生存之道。

而這些小心思,皇后看得一清二楚。

“你可不要爲了討好皇上,就順着皇上的念頭胡謅!”

可見,皇后看不慣這種諂媚討好,極瞧不起令妃的獻媚爭寵。

但這恰恰是后妃的必備素質,因爲皇權與父權雙重碾壓,根本就由不得宮中的女人肆意灑脫做自己。

總要收斂起性情,再戴一張面具,把真實的自己嚴嚴實實遮起來,以皇帝的喜好爲喜好、以皇帝的厭惡爲厭惡。

在這方面,令妃是佼佼者。

3

演到第二部時,香妃進宮了。

她傾國傾城、體含奇香,一出場便俘獲皇帝,坐穩寵妃的第一把交椅。爲此,皇帝冷落宮中衆人,包括之前盛寵的令妃。

小燕子爲她打抱不平,甚至大咧咧闖進寶月樓去,因此而鬧出風波來。

可當事人卻淡定許多。

傷心和失落都有那麼一點兒,但在人前,令妃並未表現出任何不悅,唯恐落個拈酸喫醋發牢騷的壞名聲。等皇帝來了,立刻又能收拾起情緒,笑臉相迎。

使小性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倒像是甄嬛的那一番闡述:“我一早知道他是皇上,他的夜晚,從來不獨屬我一人。”

進了後宮,就得拿委屈去撐大心胸,纔好鋪出一條向上爬的路。因爲在這裏,愛情是最沒用的東西。

事實上,令妃的“大度”隨處可見。

在身世未澄清之前,紫薇勇敢地替父親擋了一刀,但皇帝卻心神盪漾,誤以爲這年輕貌美的姑娘對自己動情。此時,令妃也只是笑笑:“臣妾雖然有些喫醋,但也對她蠻感恩的。”

你看,多得體、多懂分寸、多遊刃有餘。

那一點醋意標榜愛情,那個“但”字表達接納與歡迎,那一句“感恩”則顯示夫妻一心。

無論真心還是假意,她都在告訴皇帝:我願把其他女人當姐妹,絕不爭風喫醋讓您爲難。

即便是冷冷的香妃,令妃亦毫無芥蒂,爲了讓皇帝開心,她也願意請對方來自己的壽宴上一聚。

就連皇帝迷戀上了妓 女夏盈盈,她也能裝聾作啞不置一詞。

對萬花叢中過的帝王而言,這無疑是最大的貼心。這樣的女人,也最適合安慰他的朝政繁忙。

因爲,他不必費心地哄她疼她,她會自覺自願地,拿溫柔來慰藉他、取悅他。

4

對令妃的懷疑,是近些年才產生的。

當看劇長大的80後、90後步入社會時,溫柔的姐姐的面具就被一層層揭開。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揣度細節背後的真相,然後高呼一聲,細思極恐。

比如送五阿哥出宮。

當時,香妃被那羣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放走,永琪惹怒皇帝,地位亦岌岌可危。

想必令妃也動了其他心思。

她雖生下十五阿哥,可永琪文武雙全堪當大任,這小小孩童還佔不到任何優勢,只怕會在奪嫡大戰中落了下風,榮華富貴未必能延綿一生一世。

如果最大的競爭對手退出呢?

她讓爾康和永琪去“孤注一擲”,其實就在冥冥中斬斷永琪的退路,把他驅逐出了大位之爭。

當然,這並沒在劇中呈現,這只是觀衆的猜測。

但把電視劇裏的小細節放進歷史背景時,卻又覺得它合情合理,既符合宮斗的殘酷情境,也能與歷史相吻合。

畢竟,最後坐上龍椅的,正是令妃的十五阿哥。

不過,我不相信這全都是算計。

我相信令妃對這羣年輕人的善意和愛心,只不過順水推舟能一箭雙鵰,她也就豁出去,冒險幫了一把。或許,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雙贏。

否則,以令妃的人設,她不會也不該管這種閒事的。

對宮廷規則爛熟於心的、且前途大好的娘娘,怎會主動去蹚渾水?

5

私以爲,《還珠格格》中的令妃,最像封建宮廷裏的妃子。

你看不出她的本來面目。

她展現給外人的,是一副精雕細琢後的完美模樣:事事以丈夫爲中心,千依百順委婉承歡,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施展溫柔,讓男人離不開、放不下。

在她看來,被皇上寵愛是無上的榮幸,理應爲此而感恩戴德、肝腦塗地。

所以在第三部中,她也曾苦口婆心地,去教小燕子怎樣爭寵,怎樣利用男人的愧疚心,來保全自己的恩寵與地位。

“把五阿哥對你的好當作一種恩賜,不要當成理所當然。你越是虛心,五阿哥對你越是有歉意。”

或許,這就是宮斗的核心要義。

它們也已經在《甄嬛傳》中,被敬妃、端妃的經歷證實過。

當然,這是時代與環境的侷限性。

作爲從底層爬上來的包衣奴才,謹小慎微和堅毅隱忍,大約是令妃從小就學會的生活本能。

所以,“令妃”這個頭銜,大概也只代表着一個職位。

在很大程度上,她只把皇帝當老闆,在他面前兢兢業業打一份工,而不投入太多的期待和感情。

唯有如此,才能把無視他身邊的如花美眷,才能心甘情願地吞下一切委屈苦澀,才能笑着繼續向前。

感情戲一旦演成升職記,人生就會容易許多。

真心肯定也是有的,不過誰多誰少誰濃誰淡,便只有故事中的人才明白了。

世間的許多故事,想來也大同小異殊途同歸。

比如,一個出身低微的女孩子,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霸道總裁,然後步步驚心地走了十幾年,最終PK掉所有競爭對手,成爲宮鬥劇中的冠軍。

但這未必就是結局啊。

令妃至死也未等到兒子登基,皇后和太后都是死後追封的。據說她的屍身200年未腐,顯然是中毒而亡……

至於投毒之人是誰,就很值得玩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