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事情无外乎就是割地赔款,而对于清朝的当权者来说多赔点儿少赔点儿并不重要,所以负责赔钱谈判的李鸿章就成了两边不讨好的存在了。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以裱糊匠的自称,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殊不知李鸿章最大功劳恰恰就在这个自称上了。

清末是什么情况呢?一种情况是列强抢占中国,一不留神就被瓜分,从此成为几个列强的殖民地,另一种情况是陷入军阀混战(背后站着几大列强,当着牵线木偶),而最终的结果十有八九一样是被列强瓜分。当然,就算是成为殖民地还是有可能独立的,但是就算将来殖民地都独立了,也非常有可能成为几个国家,例如朝鲜。

所以当时列强没能瓜分中国是有原因的。刚开始,列强是觉得当时的中国是个庞然大物,没敢下手,到后来敢下手的时候,则又相互牵制了,都觉得自己应该占得更多(中国太大了,没有一家能独吞的下)。所以当时李鸿章的思路是什么呢?首先,不能轻易开战,宁可暴露自己的愚蠢,也不能暴露自己的虚弱;所以刚开始是能避战就避战,实在无法避免打输了就四方讨好,让各个列强都感觉自己该占得比现在还多,所以暂时维持了暴风眼中的平静。

一开始李鸿章为什么愿意去签那些条约,为什么后来会搞出东南互保,其思路都是一致的没变过,就是要维持各方力量平衡,不仅是列强之间的力量平衡,也包括国内相对国外的力量平衡,暂时保持内部的平静。就像鸡蛋一样,咋捏都捏不破,那是因为受力均匀,还指望能孵出个小鸡来,要是瞎折腾,蛋碎了就收拾不回原样了。

所以说,赔偿不是关键,关键是列强扯皮扯了半天都没下手,左犹豫右犹豫,就到一战二战了。如果说列强们像日本一样一波莽,先占了再瓜分的话,中国说不定就凉了。说到底各个都是眼大肚皮小,只有占一两个省的实力,但各个都放眼全国,结果谁都动不了。

所以对于后来的革命者而言,哪个不是靠这纸房子渡过萌芽期的?要是思想还没传播开,就落到印度、朝鲜、甚至是非洲那种情况,后来这些人能顶个什么用?

李鸿章的话说得很清楚,纸房子好歹还能遮风避雨,砸烂了倒是一时爽了,后续咋办想好了么?李鸿章的两大功劳就是洋务运动和裱糊匠,现在很多人对这两个功劳严重低估。别的不说,就说中国的革命历史,要是没有那纸房子遮风挡雨,没有等到马克思,军阀混战如果爆发在1900年之前会怎么样?纸房子扯破了,锅碗瓢盆撒得到处都是,任凭风吹雨打,到二战爆发的时候,中国要是连个表面上的统一都没有会怎么样?

还有些人提到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为什么不在镇压太平天国后直接推翻清朝的,这个中国历史上不是有个现成的例子么?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啊,曾国藩要是这么搞,一不小心玩脱了,可能就成三国演义了,甚至四国演义、五国演义都有可能,然而最大的区别是东汉末年国外只有一群游牧民族和少数民族,哪怕公孙瓒吕布之类的都跟打弟弟一样;而曾国藩李鸿章之类的,要是不把清朝推上去顶雷,估计就要被列强打成弟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