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佛教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自從古印度佛教傳入我國以來,受到中國固有的本土文化影響,在古賢大德者們的精進不一的引領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佛教有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簡單的說,即一部分修行人,主要追求個人的解脫,所以稱爲小乘佛教。

第二部分修行人,它也是融合我們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追求解脫個人的問題後,再回到個業與共業上,發願通過自己的修行,以自己清淨身語業之力,去幫助所有衆生離苦得樂,我們就把它稱爲大乘佛教修行的人。

那麼,作爲中國大乘的修行學佛者,我們也都講受用。所謂的受用,就是通過修行佛法學到的,如何把大乘修學的佛法應用生活中,應用在我們行住坐臥上。爲此,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大乘佛法看生活,學佛修行如果做到以下兩點,福報自來!

01第一點: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其實不管是大乘小乘,都是佛教的一部分,每個人的見地不同,思想觀念自然也不同,只不過根性的差別,小乘注重自我的修行證悟,佛教慈悲爲懷,佛法無量廣大,普度衆生,自然不會因爲個人的修行而人說是非。所以,作爲學佛弟子,應該不予分別心看待。

其次,學佛之人,也要懂得,大乘佛教有句常用語:“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它的意思主要就是告訴人們要創造人間淨土,修行迴歸自心淨土是根本目的,如果人人的自心清淨,能夠助人爲樂之心,又能心存慈悲,方能讓更多的人離苦得樂。

02第二點:守持中道,學會寬容。

守持中道,學會寬容,就是大乘修行學佛者首要思想。由此,我們身心才能清淨,身心清淨了,在生活中我們就能得心應手,如此以來,自然能有福報。

說到寬容,在電視劇《佛陀》有段開示精要說:“無明而有苦,誤解、憂慮、貪婪、憤怒、傲慢、妄想、嫉妒、恐懼、都是源於無明,幻象則與之相反,此乃兩性,守持中道,不偏不倚如北極星,不餓己身亦不耽於慾望,專注中道,如果認識到邪惡只是摩耶幻象,那一切煩惱自然熄滅,我們便能體會愛與包容,這兩種感覺本質相同,有如此感受,再無怨恨,即使殘忍對待我們的人,也能試圖理解,當智慧之門開啓,只有寬容常伴。”

由此可見,作爲大乘佛教學佛修行者,不僅僅是在學習佛法中讓我們消除無明的煩惱,更可能的是學會佛法真理,做到寬容,與慈悲相伴,並也能自利他人。那何爲中道呢?

佛家的中道,並非儒家的中庸之道,它是佛家修行至高真理,《大智度論》卷中說:“常是一邊,斷是一邊,離是兩邊行中道。”又有說:“諸法有是一邊,諸法無是一邊,離是兩邊行中道。”佛家的中道,也是來教導人們,對任何事物不應過度執着,懂得把握中道,不墮極端,脫離兩邊,即爲中道。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以上兩點,是佛法中的一冰山一角。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是告訴人們,懂得修持大乘佛法,能讓自己心生清淨,也能在慈悲中自利他人,即消業障,得好果報。

守持中道,學會寬容,不僅讓我們在生活中不執着,不分別,也不會讓煩惱籠罩我們。把握中道,擁有慈悲心,學會寬容,不僅能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也能在愛與包容中和諧自他關係。所以,學佛修行做到這兩點,心無分別,福報自然無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