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三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高峯期。這期間,中國電影人以上海爲電影基地建立了諸多有民族背景的電影產業,不僅誕生了爲後人稱道的阮玲玉、周旋等電影明星,同時也誕生了諸多享譽海內外的編劇導演。

這個時期又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來看待,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是一個階段,三十年代後期又是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中上海處於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這個時候沒有戰亂,政治因素也很少介入,因此,電影創作相對自由,空間也很大,誕生了娛樂喜劇片、社會問題片、愛情片、古裝片等諸多類型。而在第二個階段中,由於日本人佔領東北,繼而發動“一二九事變”,加上民國當局的求和態度,當時的電影創作有了極大限制。

李萍倩照

整體來講,現在爲影史研究者所津津樂道的片子多爲苦大仇深的,如孫瑜的《大路》、卜萬蒼《桃花泣血記》、沈西苓的《十字街頭》等,這些片子的拍攝幾乎都形成了一種套路模式,不是貧家女富家公子的戀愛,就是平民遭強權壓迫的無奈,很難在這種種的套路上創作出新意來。而本文講的李萍倩,是民國衆多電影導演中極爲特殊的一人。在李萍倩的電影裏邊,雖然故事結構仍舊擺脫不了民國電影的模式套路,但是每部電影的故事細節都透着一種獨屬於他的幽默。如果說西方有劉別謙筆觸,那麼中國便有李萍倩式筆觸。

李萍倩出生於一個非常傳統的書香門第,小時候家裏爲他安排婚姻,他爲了抵抗,毅然離家出走。可見得,此人自小便離經叛道。後來上大學讀二年級時,忽然要考明星影片公司辦的附屬電影學校,便立刻辦了退學,一紙文憑,不要也罷,揚長離開,開始學習電影。就這樣,他開始了電影事業。

李萍倩照

李萍倩一生拍攝影片近九十部,可惜現在能在網上找到的,只有七部。這七部質量層次不齊,更沒有一部電影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大路》《小城之春》等片爲後來人稱道,可是,相比於那些爲後來人稱道的苦大仇深的電影,我反而更偏愛李萍倩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類型仍舊十分套路化,可是電影中的幽默與大膽是民國導演中難得一見的。

《金銀世界》劇照

首先是1939年拍攝的《金銀世界》,此片講述了兩位老師因爲主持正義被校長開除,之後一位老師爲社會浮華而改變,走上了蠅營狗苟的路子,成爲了一個投機倒把的商人;另外一個老師不忘初心,繼續自己的教育事業。此片很類似於抗戰勝利之後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樣是探討在渾濁的社會氛圍之下,一個人很容易墮落,忘記初心,不同在於,李萍倩對人物的處理更甚一籌。

此片中李萍倩任用了劉瓊主演張伯南。此人開始的時候是個老實人,但骨子裏還有點猥瑣勁,離開學校後此人又變成了一個勢利小人。兩種不同截然相反的性格,在劉瓊的表演下,趣味十足。比如在張伯南還當老師的時候,校長讓他爲一個家長的孩子把成績改一下,他竟然面對家長直接說出,你孩子總傻笑,是不是腦子有問題,有沒有看醫生。這份愚笨實在令人莞爾。這種幽默的細節,隨處可見。

而同年拍攝的《少奶奶的扇子》中,李萍倩又任用了張伯南。此片改編於王爾德的《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之前洪深就拍過這部電影,反響很好,李萍倩再次拍此片,因爲有成功先例,所以挑戰很大。可是同一劇本李萍倩的味道截然不同,他再次任用了劉瓊這個自帶喜劇性格的演員,在原劇本基礎上特地爲他增設了一個角色,就是第三者插足。劉瓊的出現爲原故事添了許多歡樂,個人認爲,這個演員堪比西方的詹姆斯斯圖爾特。

在此之後的幾部片子,李萍倩無論拍什麼類型的片子,都有他獨特的喜劇特色。如抗戰勝利之後拍攝的《母與子》,故事講述了男人貪戀虛榮,拋棄戀人和孩子,多年後三方相見,各種苦大仇深。李萍倩把他獨有的喜劇特色加在了這個流浪多年的孩子身上。此片中有一場戲是母親、孩子、父親要在一個上流社會的聚會上碰面,此時三方還不知道彼此身份,這個憤世嫉俗孩子旁觀着上流社會的聚會,說道:“這種流社會的聚會真拘束,連屁都不敢放一個。”這種大膽戲謔的臺詞在民國電影中非常少見,也是李萍倩電影獨有一份的。

《三笑》海報

李萍倩此人對政治不太感興趣,是一個非常純粹的電影工作者。因此,在抗戰時期,由於他跟隨張善琨留在上海,抗戰之後許多留滬導演被冠上漢奸名頭,但李萍倩也沒爭辯什麼,離開大陸去了香港。在香港期間,他開始專門拍攝他一直鍾愛的喜劇,最爲經典的就是《三笑》。後來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許多故事情節多取材於此。現在看來,他去香港是對的,因爲當時留在大陸的許多導演因爲動亂而受到身心迫害,而李萍倩卻安然地度過了晚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