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余年》《 大明风华》《 鹤唳华亭》《 剑王朝 》《 锦衣之下 》 等一批古装剧为 2019 年电视剧的现实题材主旋律创作主潮添加了一 个古装 /传 奇 /玄 幻 的多彩尾 声, 宛如雄浑的交响乐中掺杂的奇异变奏曲, 风格则由此前的相对统一走向驳杂丰富。

一、庆余年

《庆 余年》架空历史,带有穿 越、玄 幻色 彩;《 庆余年》生动地揭示了权力对人 心的操控及对人物命运的宰制。 剧中,庆帝几句云淡风轻、明里暗里的敲打,就吓得 与太子有些私下交往的御林军侍卫宫典魂飞魄散;而监察院总管陈萍萍同样是深谙人心江湖的高手,范闲、肖恩 、言冰云等人不过都是他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对象。权力对正义的背离、颠倒黑白、遮蔽真相都让范闲这个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叹服、震撼又齿冷心寒。 作品也进一步揭示了权力腐败— —长公主伙同二皇子倾吞国家财富,为一己私利竟然联合大齐国的锦衣卫出卖母国的谍报网及其负责人。范闲对自由人生的追 求和刻骨的孤独感是现代意识的体现。他对平等、友情、正义的守护、对权力规训的反抗都包含了丰富的现代民主观念与人文情怀。

同时,《 庆余年》中的主人公范闲开场时即是寄养在乡间的大户人家的私生子, 继 母对他始终充满敌意, 而实际上他却是庆帝流落在外的皇子。 庆帝的妹妹长公主是和侄儿太子一拨还是和二皇子亲近, 真正左右着朝局、 影响着众多人的命运… …“ 家视角” 观照下的帝王之家,凸显了家庭人伦亲情,父亲的偏心、爷爷的宠爱、兄弟矛盾、姑姑偏心、夫妻情感这些大情小事无一例外地增加了作品的平民化色彩,也接近封建家天下皇权斗争的真实一面。

二、鹤唳华亭

《 鹤唳华亭》的历史背景总体较虚; 鹤唳华 亭中的皇太子萧定权始终因为不受父皇宠爱信任而伤感、心痛,只是因为皇帝爱的并不是皇后,却忌惮皇后手握重兵的兄长 顾思林。 皇帝认定太子虽 然敬畏他, 但却把孝心给了大舅, 这也是悲情的皇太子这只本应振翅高飞的白鹤始终困守华亭的根本原因。

三、锦衣之下

《 锦衣之下》将历史正剧“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完全置换为“小事不虚,大事不拘”:主人公看似都有历史人物原型,但剧情其实和历史关联不大,是一 部杂糅了探案内容的古装言情剧;《 锦衣之下 》恪守的仍然是“ 只反贪官、 不反皇帝”的传统思维, 剧中所有的恶都是由严嵩、 严世蕃制造的。 尽管今夏爷爷的冤案、 正义道士蓝青玄之死、陆绎请求为夏家翻案而锒铛入狱都和嘉靖皇帝有着直接关 系, 但作品却丝毫没有表现出对皇权任性的反思。 结尾处, 陆绎衣着光鲜地从监狱中走出,为“ 皇帝已经让我官复原职” 而满心欢喜。 剧中的人物虽然看起来都是 据史而来, 但对历史的改写却是本质上的, 其历史质感既无法与《 大明王朝1566》 同日而 语, 在精神思考上也不能和《 琅琊 榜》《 庆余 年》 这类虽然架空历史却饱含鲜明文化反思意识的历史传奇剧、 穿越剧相提并论, 而只是穿戴着古装的当代言 情剧而已 。

四、大名风华

《大明风华》中, 朱棣对儿子们很凶, 却独独疼爱孙子朱瞻基, 孙子的一首小诗都能触动老爷子心中柔软的一角, 爷孙俩的亲密关系温馨而诙谐 ;朱瞻基对肥胖的父 亲朱高炽既疼护又担心,及至后来的不解 、怨愤到最终发自心底的折服都被表现得 细腻动人,也是全剧最具光彩的段落之一 。小妇人气 的太子妃则和普通人家的太太一样不时抱怨窝囊的丈夫朱高炽不会弄钱;大哥朱高炽向二弟讨金豆子、朱瞻基瞬间“ 萌化” 如小儿状都带有喜剧感,但内里又暗流汹涌 ;强悍的朱棣回想起儿子们与他一道出生入死时的深情也感人肺腑。但帝王家事无小事,围绕 权力争夺的血雨腥 风、 手足相残从来也没有饶过皇室子孙。

这正是封建家天下、皇帝子嗣众多的宿命, 也是这几部剧着力反映和揭示的。《 大明风 华》中, 朱棣登基后虽然励精图治、文治武功, 但得国不正让他的内心始终充满了罪 孽感, 全剧开头就通过朱棣的噩梦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惧和煎熬。 为了不让子孙后代重蹈手足相残的覆辙, 他让三个儿子 和孙子朱瞻基一起歃血发誓。 但即使这样,权力的诱惑仍然腐蚀、 离间着骨肉人心,如汉王朱高煦批驳于谦迂腐所说的,四书五经不过写了四个字“ 争做皇帝”; 身为臣子就是“ 万万死”, 只有登顶帝位, 才能“ 万万年 ”。如此也就无法阻止皇子们的悲剧命运。

权力不只毁灭亲情,也极大地改变、扭曲着人性。对权力本身的思考应该说也反映在以上作品中。这一点突出表现在《 大明风 华》里,也是全剧精神内涵的可贵之。明仁宗朱高炽看似窝囊,但在处理二弟汉王朱高煦反叛的运筹中,却显示出一位施行仁政的政治家的气魄和胸襟。他对权力的认识是富于启示的:“ 权力是公器,不是你一家一人的东西…… 阴谋诡计成不了大事 …… 耍威风,好勇斗狠,不是本事…… 我做一天的皇上, 就要让全天下的老百姓知道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把天下众生看得比自己重… …”。一心谋权的朱瞻基被父亲发配到南京反省,终于明了父亲的仁心仁政,在给父亲的信中痛 陈“ …… 必效法父亲, 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百姓之念为己念”,预示了人物修养境界的提升。

然而, 当他登上皇位、又取得了亲征蒙古部 落大胜还朝后,却又从曾 经的睿智通 达、潇洒神武而逐渐变得任性蛮横,表现了至 高权力对美 好人性的扭曲和人性的蜕变。 他的颓废人生与抑郁晚景都使作品带有一 定程度的批判性, 也是作品现代精神视野的展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