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系統性的健身都是很困難的,你不僅要掌握各種訓練方式以及訓練方法,還要掌握常用的標準動作以及如何避免傷痛,其中,動作是否標準直接關乎到訓練是否有效,但各種形式的動作名目繁雜,作爲新手,你常常會感到不知所措,並且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你是否出現過以下煩惱?

1.臥推時上背部出現明顯的壓迫疼痛感,重量越大,痛感越強烈,臥推重量也難以提升;此外,軀幹無法保持平衡,總是左右搖晃。而一旦出現這兩點,不僅會增加訓練的危險性,也會阻礙臥推的進步,甚至讓你難以找到胸肌的發力感。

2.很難完成連續性的引體向上,做完一個時需要發出很大的力量才能完成下一個,以致於無法提高引體向上的次數;此外,雖然付出很大努力,但難以找到背肌的收縮感,總是感覺整個動作是靠生拉硬拽才完成的。

3.在做懸垂抬腿時,軀幹不能保持穩定,在慣性作用下,很容易前後晃動,並且難以保持平衡,從而增大了雙手脫槓的風險,也縮小了留槓時間;此外,腹部肌羣沒有可靠的支撐點,做不到主動發力。

4.硬拉時上背部無法保持有效的支撐狀態,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現弓背的情況;此外,總是感覺重心不穩,身體有前傾的趨勢,並且腰背部以及腿部無法正常發力。

由於篇幅的原因,我們只列舉以上四種典型問題。

原因

以上四種情況出現在大多數人的訓練中,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四種訓練的動作模式完全不同,目標肌羣也不同,但導致這四種問題的原因卻是相同的,那就是肩胛力量不足,也就是上背部肌羣比較薄弱。我們取以上兩種問題來舉例說明;

1.臥推不穩

臥推時胸肌、三角肌以及肱三頭肌是主要發力肌肉,但肩胛部位正好處於槓鈴的正下方,幾乎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在上背部,並且前三者的發力是基於上背部足夠穩固的情況下,所以,當肩胛力量不足時,上背部就無法形成穩固的平臺,也無法有效的傳遞壓力,從而成爲直接的受力部位,此時訓練者容易出現左右搖晃的情況,也無法保證胸肌能夠正常發力。

2.硬拉不穩

硬拉時出現弓背或者重心前移是非常危險的,很多人認爲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腰背力量不足,但在使用負重腰帶後,情況也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而實際上,這都是因爲肩胛力量不足。無論何種形式的硬拉,都需要雙手握住槓鈴,此時上背部的壓力也會很大,如果肩胛肌羣比較強大,就能一直保持後縮固定的狀態,壓力會傳遞到腰背部以及下肢;而當肩胛力量不足時,肩膀通常呈內收狀態,上背部也無法保持穩定,整個身體的後側無法形成完整的動力鏈,壓力無法有效傳遞,從而導致整個動作出現問題。

如何提升肩胛力量?

負責肩胛生理功能的肌肉主要包括肩胛提肌、菱形肌、斜方肌中下部、前鋸肌等,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它們並不是人們所熟知的肌肉;此外,它們的體積與力量相對於周圍的胸肌、背闊肌來說都比較小,因此,在一些常規動作中,雖然它們也會起到輔助的作用,但實際提升效果並不好,壓力也會集中到一些大肌羣上,久而久之,薄弱的肩胛就會阻礙其他部位的發展,所以,我們有必要做一些針對性強的訓練動作。

三個動作

雙頭繩面拉

面拉是經典的上肢訓練動作,它可以充分的調動三角肌後束以及肩袖肌羣。一般來說,面拉是利用龍門架來完成的,但很多人並不能掌握正確動作,也不容易找到正確的發力感,這與器械本身所存在的缺點有關。

1. 面拉主要是依靠上背部以及肩部發力,核心部位來保持穩定,但龍門架繩索的自由度比較高,訓練者本身除了能夠保持雙腳支撐外,其餘軀幹都處於能夠自由活動的狀態,所以,在整個動作過程中,訓練者沒有良好的支撐條件,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出現身體晃動、借力等行爲。

2.當採用站姿訓練時,訓練者本身的重心比較高,對於腿部力量薄弱的人來說,雙腿無法抵抗運動中所產生的慣性,在離心階段,尤其是訓練重量比較大時,就容易出現身體不穩的情況,而一旦軀幹被器械所帶動,整個動作中的主次關係就發生了改變,此時,你根本無法讓上背部以及肩部有效發力。

而當採用高位下拉的器械做面拉時,以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首先,坐姿的方式讓你的重心更低,軀幹更穩定,對上背部以及肩部的孤立性更強;其次,高位下拉器械的運動軌跡較爲固定,對於面拉這種涉及到多關節的動作來說,更不容易出現偏離,更適合新手採用。

動作步驟:

1.選擇雙頭繩握把,雙手掌心相對。

2.上半身微微後傾,使繩索與軀幹成90度左右的夾角,此時壓力會集中到上背部。

3.核心肌羣發力保持軀幹的穩定,將雙頭繩握把拉向面部。注意手肘儘量遠離軀幹,否則就會把壓力集中到背闊肌上。

水平高位下拉

這個動作是在傳統高位下拉的基礎上,另加一個水平移動的動作,其目的是提升上背部肌羣的力量,包括肩胛提肌、菱形肌、斜方肌中部等,以保持肩胛骨的穩定。其原理當手臂伸直與地面平行時,力臂達到最大,此時壓力會從背闊肌轉移到肩膀以及上背部,從而迫使此部位的肌羣發力來保持穩定,也就是說,這個動作可以提升肩胛力量,避免它在大重量訓練中出現晃動。

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創新性的動作,它只是水平引體向上的替代動作,就猶如傳統高位下拉是傳統引體向上的替代動作,而它相對於水平引體向上的優點在於:

1.能夠自如的調節配重,要知道水平引體向上的難度更大,即便是經常健身的人也很難做標準,因此,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2.動作的複合程度更低,對肩胛肌羣的針對性更強,而在水平引體向上中,幾乎需要調動整個上肢的力量才能完成。

動作步驟:

1.選擇常用的直杆,雙手之間的握距與肩同寬。

2.將橫杆拉至胸前,接着雙手向前推出,手臂由屈肘逐漸改爲伸肘狀態,隨着手臂的逐漸伸直,上背部所承受的壓力會逐漸增大,當手臂完全伸直時,壓力達到最大,保持2-3秒後再屈肘,手臂全程保持水平狀態。

3.當做完一個回合後,可以繼續下一次動作,即直杆不回收,始終處於低位;也可以以一個傳統高位下拉加一個水平高位下拉爲一個回合,以讓肩胛得到足夠的休息。

肩胛下拉

從表面上看,這個動作就是不標準的傳統高位下拉,也就是聳肩,當你做這個動作時,可能會被人指出這是錯誤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肩胛下拉也有它存在的意義。其目的是提升斜方肌中部以及下部的力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兩部分都比較薄弱,而它們卻是固定肩胛骨的重要肌羣。

說起聳肩,不少人都想到了槓鈴聳肩,它也是訓練斜方肌的經典動作,但肩胛下拉與其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1.在槓鈴聳肩中,槓鈴位於下方,訓練者需要發力讓其向上移動,此時壓力會集中到斜方肌上部;而在肩胛下拉中,直杆位於上方,壓力也是順應繩索向上的,訓練者需要發力將直杆拉向下方,此時壓力會集中到斜方肌中部以及下部,也就是說,槓鈴聳肩中槓鈴上移時是向心階段,肩胛下拉中直杆下移是向心階段。

2.在槓鈴聳肩中,壓力是斷續存在的,在動作的最低點,目標肌羣上的壓力可以視爲零;而在肩胛下拉中,在配重不會完全觸地的情況下,壓力是一直存在的,這有利於代謝壓力的持續積累,可以讓訓練者在較小的訓練重量下達到同樣的訓練效果。

動作步驟:

1.選擇直杆,雙手握距以1.5倍肩寬爲宜。

2.全程保持直臂狀態,只有肩膀是上下移動的。

3.肩胛骨後縮下移,從而帶動肩膀下移,在最低點停留2-3秒,充分體會上背部的緊迫感。

4.緩緩回收直杆,讓肩膀儘量靠近耳朵,但不要讓配重完全觸地,也不要讓臀部脫離訓練凳。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健身初期的進步是比較明顯的,而當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後,再想繼續進步就變得困難重重,此時,與其一味的去嘗試提升訓練重量,倒不如轉移注意力,去尋找影響持續進步的根本原因,再做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你可能就會收穫更多。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創作路上感謝大家的陪伴,我會繼續加油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