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麻辣讀史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人民將自己稱爲華夏民族,華夏原本是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先人爲了區別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這四個少數民族的自稱。當然現在56個民族是一家,都是華夏兒女。華夏族是黃河流域最早的居民,華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大地灣文化,我們知道中國有兩大河流,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華夏祖先在黃河流域繁衍壯大,而另一條的長江,同樣的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在先秦的記載裏,對於中原遠古先民的記載多是以黃帝爲主,黃帝身爲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分佈區就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而後發現的夏商周的立都範圍也是在此。而考古不斷髮現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地灣文化,大汶口文化,都被證實黃河流域纔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而長江流域史前人類活動的遺址卻遲遲沒被發現,不少外國學者本就對黃河流域屬於質疑的態度,而現在就對華夏文明的起源有了更多的猜測,直到1973年河姆渡遺址的發現將中華文明追溯到六七千多年前,爲中國史學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據,證明了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河姆渡遺址

1973年的夏天註定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河姆渡鎮的村民正在挖掘溝渠準備修築水渠,突然一個村民喊叫起來,原來他被一個堅硬的東西刺破了腳,於是就將這個東西挖了出來沒想到竟然是一個骨頭形狀的刀子,而且還不止一個。好奇心作祟,村民們繼續挖掘,發現了越來越多這樣的骨頭,意識到不對勁的村民趕緊報告給了上級部門。

等到專家趕到之後,開展了一系列的挖掘工作,發現這是一座遠古人類的棲息遺址。經過專家分析,這個遺址分爲四個文化層,第一文化層約5500-5000年前,第二文化層約6000-5500年前,第三文化層約6500-6000年前,第四文化層約7000-6500年前。河姆渡的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蹟和構件,以及數以千計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其中遺址帶榫卯的幹欄式建築,是中國現已發現的古代木構建築中最早的榫卯之一。

母系氏族的繁榮景象

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經歷了原始羣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社會,氏族是根據血緣關係爲紐帶將周圍的人團結起來形成最原始的部落。而氏族部落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發展階段。母系氏族以婦女爲主體,氏族成員的世系按母系來,現今存有的姬,姜姓都是母系社會的體現。而到了父系氏族的時候,氏族的領導權都落到男子手中,財產繼承也是按父系來的。

我們知道,三皇五帝時期已經是父系氏族了,以上提到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其實都更接近於父系氏族而河姆渡遺址則是全面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在這裏發現栽培稻穀,畜養家畜,採集植物果實,還有大面積的木建築遺蹟以及少量的墓葬遺存,爲中國研究遠古時代的農業,建築,製陶,紡織,藝術和東方文明起源以及古代地理,氣候,水文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爲了保護這一重大的新石器文化遺址,1982年,河姆渡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爲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啓動河姆渡遺址的有序保護和博物館建設並於1994年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參觀感受一下。

這本《遠古江南:河姆渡遺址》以簡潔和系統兼顧的形式介紹了河姆渡。把書中的每一欄內容置於相關的歷史背景下作點、線、面結合式的闡述,在重點介紹河姆渡遺址方方面面的目標下,既爭取讓各方面的內容說明有一定的歷史縱深感,也適當照顧其寬闊性。內容深入淺出,讀起來生動有趣,很適合喜歡遠古文化的小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