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第一週,相比遊戲的“雲裏霧裏”、EpicStore的免費大戰,遊戲圈關注度最高事其實是電競相關:

6月3日,可能是現役中國電競唯一超巨的Uzi退役了,個人說明爲疾病導致。

Uzi個人微博宣佈退役

隨熱搜、37萬百指一起來的,是不少網友對RNG的筆伐:

霸王合同、過度商業化、剝削員工等等,總之一句話,RNG在過度消費Uzi,進而把他逼走了。

這個猜想的對錯很難說。

#電競

拿傳統體育類比一下子。

1983年,NBA公牛隊平均主場觀賽人數是6635人,之後四年呢,是11887、11445、15871和18061。

原因大家都知道,1984那年,他們得到了喬丹。

公牛隊1983-1989主場觀賽人數變化

據《芝加哥論壇報》估算數據,從1984-1994年,不只是公牛隊,喬丹給芝加哥帶來了近一萬億美元的收入。對比而言,芝加哥整個2016年的工業和製造業年生產總值不過3224億美元。

這種影響力還不止於其職業生涯期內。

如果你去看看近幾年的NBA上座數據可以發現,2017-18賽季常規賽上座率最高的球隊不是當年爭冠騎勇,也不是馬賽克隊,是連季後賽都沒進的擺爛版公牛。(當然也有羅斯、拉文們的力量,不過基礎黏性一定是由喬丹生成)

2018年NBA主場上座率

一支商業隊伍,是不會“逼”走隊內甚至整個市場裏實力最強、商業價值最高的明星的,因爲這個明星,就是它現在、甚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的核心競爭力。

在喬丹中途退役打棒球那幾年,公牛隊甚至還給他象徵性地發着工資,爲的也是討好粉絲,以及告訴他:等你覺得棒球沒勁了,我們隨時歡迎你首發復出。

放回電競,據前RNG員工稱,Uzi選擇退役,除了健康原因,和RNG過長時限的合同、戰隊成績、較滿的商業化行程也可能有點關係。

但,選手職業壽命短、俱樂部、聯盟體制不健全、商業化需求急迫,等等,都是整個行業面臨的統一問題。沒人不想同時擁有冠軍和人民幣,但環境不允許。

除了這個,混跡電競圈11年,曾在IM等多個俱樂部任職的毛醬還有個觀點挺有意思:

他認爲,因爲更具互聯網色彩,用戶更年輕,電競已經在體系成熟之前,進入到一個“個人英雄主義”時代。

和足籃球不同,電競選手職業生涯短,內容和用戶相接更多是在網絡環境裏,聯盟和俱樂部等基礎組織的燒錢性價比更低。

一般來說,用戶的初始黏性一定在選手,當這種黏性開始擴散到俱樂部時,相關選手又到了轉會、退役的年紀,俱樂部的投入產出比太低,更難發展起來。

這種情況會在之後幾年越來越明顯。

和粉絲相似的,金主爸爸們也更願意和單個隊員,而不是和俱樂部整體合作。比如哈啤、潔柔、NIKE聯名款都是直接找到Uzi,這種粉絲導入的性價比更高,目標用戶屬性也更純粹和好把控。

關於Uzi退役,俱樂部怎麼辦,目前還沒有官方回應,但繼北京RNG主場關閉後,傳聞中的上海主場也沒了消息。

據媒體遊久網的電競俱樂部商業價值榜顯示,Uzi宣佈退役當週,RNG商業價值排名下滑了三名,其本人,雖然退役,卻仍高居選手榜第二。

遊久網數據

中國電競早就過了“讓從業者富起來”的階段,現在爲難它的,是老闆富不起來。

這個點難在,不能靠砸錢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