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罵人,近現代的魯迅、李敖是我們所熟知的罵人很有水平的名人,魯迅含蓄,李敖狂放,但兩人罵起人來都是一針見血,讓人無地自容。今天,我們放下這兩位大師不提,談談東漢末年的罵人能手:禰衡,字正平。

禰衡素有文采,才富五車,年紀輕輕就如同一個大學問家。曹操在招安劉表時,想找一個可靠的說客,因爲劉表喜歡有學問的名士,所以有人推薦孔融前去,孔融卻說,我的朋友禰衡,學問是我的十倍。就這樣,禰衡登上了亂世的舞臺。

禰衡跟曹操一見面就表示出了十足的鄙視,他故意嘆息,說這世上沒有一個有才能的人。曹操身居高位,又在中原獨大,自然很是不服氣,他稱自己手下的荀彧、荀攸、郭嘉等人都是當世英雄,怎麼會沒有能人呢?禰衡早有應對的話語,他一一諷刺曹操看重的每個部下,甚至給其中幾位取了外號,曾經在戰爭中失去一隻眼睛的夏侯惇被稱爲“完體將軍”,一向善於守城卻貪財的大將曹仁被嘲諷爲“要錢太守”。不得不說,才高八斗的名士禰衡取起外號來都是這麼信手拈來,又很有水平。曹操很是惱怒,但在公堂之上,他只能忍耐,畢竟殺名士會壞了自己的名聲,不利於一統大業。

禰衡在音樂方面也有過人的天賦,他擊鼓的聲音如金石相碰,聽到的人被感動得流淚。但禰衡如此認真顯露才能的時間很短暫,在擊鼓的時候,他當衆脫下衣服,赤裸着身體痛罵曹操眼濁、心濁、口濁,把大家心照不宣的祕密大聲說了出來,光明正大地揭露曹操想篡漢稱帝的狼子野心。那些痛斥的話語就像鋼針一樣刺痛着曹操的心,曹操什麼時候受過這種氣。曹操在中原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甚至一人之上那個“一人”都是曹操的控制的傀儡,很多人拼命巴結曹操,乞求一個好官位,但彌正平卻將生死置之度外,痛罵“曹賊”。禰衡真乃名士也!

曹操終究沒有殺害禰衡,但曹操有意借他人之手除掉禰衡,因爲禰衡讓他實實在在感到了“痛”。禰衡的性格意味着他不會受那些割據者的喜歡,他被曹操送往劉表處,劉表雖不喜歡也沒有殺他,又將禰衡送到黃祖面前,這次禰衡失去了他的生命,因爲黃祖是個大老粗,捱罵了就要殺人。

在我看來,禰衡在和平年代或許可以做個大忠臣,因爲他雖然言辭激烈,卻赤膽忠心,但生於亂世,註定禰衡不會有一個好歸宿。千年之後,禰衡的猛士精神仍然令人敬佩,他的勇氣也值得我們學習。願名士禰衡安息,但世間再無彌正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