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要求设计一些研究主题,或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利用课外时间或见习机会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接触中小学教师,并学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和经验。因此,专题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实践,发展思维,锻炼与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5]。

问题教学,即“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实际问题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教改实践。

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以质疑的批判精神探究问题,审视教材内容和改革实践,可以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勇于突破权威、经验和常规,树立“爱吾师,更爱真理”的科学精神。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观看、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公共教育学教学的实效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