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是抱着应付的态度来上课,上课不学习,考前要重点,考后忙打听,成为这门课程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情景,任课教师在访谈以及书面调查的基础上,从课程本身和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着手,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对教育实践者而言,该课程的指导意义不大。甚至有人说:“只要当过学生就能当了老师”。这是对教育学课程的最大讽刺。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多数认为教育学课程对他们应聘工作和当前工作没有帮助。长期以来,教育学课程定位于师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注重师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书本知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又比较弱。

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在教育学课程中无法获得和培养。纵观当前教育学课程体系,主要是围绕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体系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围绕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和管理论展开。理论偏多,内容空洞,很多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用“正确的废话”来概括比较合适。

教学内容不能紧密结合当前课改要求,很多教育改革的新经验、新观点没有反映在教学中,如课程设计、导课、说课等技能的系统掌握,以及教学方法内容方面只有教的方法,课改倡导的教与学新方法没有涉及,缺少学的方法的指导,很多内容陈旧繁冗,理论和实践的价值较低,教师讲课没有说服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