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可以促進人體消化、吸收食物,對於人體正常運轉具有很好的作用。

俗話說"脾臟虛弱,人就虛一半"脾臟受損後,除了消化系統出現障礙,人體運化水的能力也會下降,導致體內溼氣橫生。

而溼邪入侵人後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祛",對於溼氣重的人來說,容易產生各類問題。

吳先生今年34歲,生活在沿海城市,小時候就喜歡玩水,長大後也是如此,有事兒沒事就喜歡去游泳。

可是吳先生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每次游完泳也不擦乾身子,就等着"風乾"。並且,吳先生還喜歡喫涼食,每次做好的飯,吳先生總是等放涼了再喫,這樣不燙,喫的也快。

後來,吳先生出現了大便稀溏,並且每次衝馬桶衝不下去,每次上完廁所就需要用馬桶刷刷一遍,並且舌苔也越來越厚,還出現了泛黃,舌尖部位出現了齒痕。

掏耳朵時,耳禪也是溼乎乎的,這讓吳先生很疑惑,在妻子的建議下就來醫院檢查,之後發現吳先生是脾臟虛弱,體內溼氣較重。

醫生提醒,脾臟虛弱,人體會出現4種表現:

1、大便稀軟粘性強

正常的大便泛黃軟而有型,若上廁所時,發現大便稀軟,且衝廁時粘黏在馬桶上,多是由於脾虛體內溼氣重所致。

脾臟虛弱後,對於體內的水分運化就會出現障礙,從而大量的溼氣就會導致胃寒,大便就會出現溏稀不成形。

2、嘴脣乾裂無血色

脾臟虛弱的人,消化系統也會出現問題,嘴巴就會出現發白,且乾裂的現象。

若同時出現舌苔較厚,舌尖出現齒痕,口乾的現象,很有可能是脾臟虛弱所致,切勿拖延,一定要及時進行調理。

3、喉中有痰

晨起後,胸部就像有一塊兒大石頭壓着一樣,喘不過氣,並且,喉嚨中總感覺有異物,想咳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

當體內溼氣過重,肺部就會聚集較多的痰液,就會出現喘不過氣,喉中有痰的現象。

4、渾身乏力

脾臟虛弱,體內溼氣過重,人就像裹着一個溼抹布一樣,渾身沉重無力。

就算經過一夜的休整,也得不到改善,並且還經常伴有流虛汗,躺也不是,站也不是的現象,均是由於脾虛所致。

這2件事常做,體內溼氣不請自來

第1件:洗完澡不擦乾身體

現在每天洗澡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洗完澡後一定要擦乾身體,不要讓水分殘留在身上,否則,水溼就會通過皮膚進入到體內。

對於脾臟來說,水溼的入侵,會打亂脾臟對體內水的運化,從而會導致體內的水分排泄不出去,出現體內溼氣加重的現象。

第2件:喫冷食

脾臟是一個溫性器官,若經常喫冷食,會導致食物內的寒氣入侵,從而致使脾臟受傷,對於水的運化會出現障礙。

因此,夏季要少喝冷飲,不要把飯菜放涼再喫,一定要多喫一些溫補的食物,如:生薑、薏米紅豆等。

脾臟不好的人,做好2件事,健脾祛溼

1、適當運動

中醫講:"動則生陽",即身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對於脾臟虛弱的人來說,有很大的益處。

此外,運動也可以起到排汗的作用,可以將體內的溼氣同汗液一起排泄出去。

2、推腹法

按揉腹部,可以促進人體三濁的排泄,即:廢氣、廢水、大便。

按摩方法:雙手交叉,手掌部位放在腹部,以順時針的方向進行揉按,每次揉按30次,每天揉按10次即可。

小結:

脾虛溼氣重,身體這7個信號很強烈:

1,感覺整天昏昏沉沉,沒有精神

2,皮膚無光,出油嚴重,長痘長斑

3,皮下容易有小水泡

4,肢體酸困,身重不爽,手腳冰冷

5,大便不成形,粘馬桶,小肚子大,贅肉多

6,關節痠痛沉重,屈伸不利

7,睡覺流口水,舌苔白膩或者黃膩

爲什麼說健脾是核心?

脾虛的人基本都是溼氣重,因爲脾主運化,脾虛運化不好,水液聚集在體內無法排出,時間久了就會被溼氣所困,整個人變得很油膩!

所以說祛溼的核心是健脾,二者雙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解決問題,否則本末倒置!

健脾祛溼,除了生活中做上面的2件事外,推薦小金方【姜苓茶】:山藥,生薏苡仁,茯苓,赤小豆,乾薑,桔梗,大棗,白扁豆,羅漢果,炮製後打粉,代茶飲,堅持1-2個月,脾胃強壯,溼氣祛除,神清氣爽!

其中:

1、乾薑溫中,溫暖脾陽,固護脾胃。

2、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溼氣,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

3、桔梗有升氣的作用,可以使清陽上升。

4、赤小豆含有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起到潤腸通便作用,常喫可以起到祛溼氣,瘦身的效果。

5、大棗健脾和中,使脾氣健運,溼邪得去。

6、山藥健脾氣,補中益氣,除寒熱邪氣;

7、生薏苡仁消水腫,祛風溼,清熱利溼;羅漢果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潤肺化痰。

以上食材之間相互配合,搭配精當,各有主次,實現了健脾與滲溼並用、以補而祛溼,非常適合脾虛溼氣重的朋友。

相關文章